本书包括了四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疫病流行与中医瘟疫理论创新的研究;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的资料长编;疫病流行年表古地名备考。而年表中的地方志资料引用日本人井村哮全《地方志所载之中国疫疠考》之篇《疫疠年表》,此文原文刊登在1936年日本的《中外医事新报》1233号上,目前已不易查找。为了方便读者的使用,本书以附件的方式将此文与本书相关部分的中文节译附在书后。
本书共分为21个章节,其中总论部分包括5个章节,分别为疫苗接种原理、免疫接种的一般建议、卫生保健人员和接种者的免疫接种策略、疫苗安全、疫苗储存和管理。各论部分共16个章节,每个章节包括对该病的概述、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医学处理、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美国发病的长期趋势、疫苗详述、免疫程序和使用、免疫接种禁忌证和慎用证、免疫接种后不良反应、疫苗储存和管理等,并在每个章节后附有参考文献。本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晰,既全面又简要。
《消毒技术与应用》是全面系统介绍传染病消毒技术的书籍,共分十二章,包括总论、常用消毒方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重点介绍了医院感染与消毒、传染病疫源地消毒、生活饮用水消毒、餐饮行业消毒、相关场所消毒、血液及其制品的消毒、生物战剂污染的消毒、重要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与消毒以及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消毒技术与应用》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基层专业人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消毒服务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需要开展预防性消毒工作的有关单位、部门或场所的指导用书。
《流行病与传染病》为《社区医师中西医诊疗规范丛书》之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篇主要介绍了传染病的概述、分类和中医药在传染病中的应用。第二、三篇以《传染病防治法》为根据,分为法定、非法定两类。第二篇法定传染病则按照甲类、乙类、丙类分类法进行分章;第三篇非法定传染病则是按病原体进行分章。这两篇介绍了病毒性传染病、衣原体感染、立克次体病、支原体感染、细菌性传染病、螺旋体病、寄生虫病等共计六十余种常见传染病的中西医诊疗技术。附录有预防接种、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传染病防治法规等。《流行病与传染病》可作为大中专医学院校师生和各级临床医护人员的工具书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全科医师和社区基层医师的临床手册。
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扩张和海通时代的到来,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的一个部分,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世界之中国”。然而,不同于以往研究凡涉及此议题的研究,作者较多关注国家意义上的外交、政治、军事等宏大主题,聚焦也多是高层政治精英或思想界、学界的领袖人物。 《医疗、卫生与世界之中国(1820-1937)》希望从医疗、卫生史的层面,通过诸如中国地方社会、医疗传教士、华人医药、华人“肮脏”、烈性传染病、战地救援、公共卫生事业、防疫、检疫,以及上海、南京的禁娼运动等一系列具体案例的研究,更多关注日常生活史意义上的底层社会、普通民众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外来/本土、东方/西方、帝国/殖民、侵略/反抗、国家/社会、民众/精英、男性/女性之间的缠绕和互动,并重点讲述权力在身
本书分三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病毒的基本结构、基因特征、病毒生物学、机体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反应以及流行病学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不仅包括商业化的检测试剂,也包括非商业化的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技术,如病毒分离技术、分型技术、药物筛查以及耐药检测技术、病毒感染后免疫检测技术和近期感染的检测技术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对试剂、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以及评价方法。作者都是从事研究一线工作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专家,所以本书内容充实、全面、实用,反映了相关检测技术的进展。 本书适用于从事研究以及临床检验的工作者,也适用于大学教师和研究生。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古老而不可治愈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狂犬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编写,全书共分十五章,全面、系统地反映国内外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的研究情况,内容较第一版更加丰富、新颖。为充实近年来国内外狂犬病流行新动态,将第一版中“流行病学”一章在本书中分为“狂犬病国外流行概况”“狂犬病国内流行概况”和“动物狂犬病”三章撰写,另增加“狂犬病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和系统进化史”“狂犬病抗血清和免疫球蛋白”两章内容。 本书是一部比较大型的有关狂犬病的专业论著。可供科研和教学、疫苗生产、疾病控制、医疗和基层检疫部门的专业人员及有关领导阅读,是一部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从临床医院感染典型病例入手,以每一个真实的典型病例为例,对医院感染病例相关诊治及预防控制加以分析、讨论和总结,是成功案例的总结,是临床医务人员和医院感染控制专业人员经验的总结。在每一类疾病后加以文献综述和新进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所遇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为了提高配套质量,本次编写《现代流行病学词典》的人选中,增加了《流行病学》第6版的主编、副主编及有关编委,内容上添加了《流行病学》第6版和配套有关的新术语,而且对旧词也有修改,注释也有更新。本词典共计收集2300余词条,其词义解释结合我国的国情,坚持科学发展观,兼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本词典除流行病学的专业术语外,还包括与本专业有关的一些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环境医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词条,内容丰富、知识新颖、简明易懂、实用性强,可供流行病学及其相关领域在教学、科研、临床、防疫、信息、监测、卫生保健与行政管理岗位上的专业人员作为工具书和参考应用,
本书作者顾植山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对运气学说的研究,发现《黄帝内经》对疫病有不可思诡计的预测阐论,书中着重讲座了运气学说与“非典”及历代疫病的密切关系,认为历代各家不同学说反映了不同时代疫病的不同特点。本书通过对历代文献中疫病资料的探讨,稽古论今,提出了中医防治疫病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如张仲景《伤寒论》与疫病的关系、六经的起源问题、对“圣散子方”治疫及北宋用药香燥问题的看法、疫病中的内伤问题等,为中医防治“非典”及其它疫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思路。本书作者通过对大量“非典”资料的研究,认为本次“非典”的临床特点与明清时期流行的温疫有所不同,而明以前医家在治疫方面的众多宝贵经验需加重视。本书观点新颖,资料翔实,既可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研究中医治疗“非典”和其它流行的参考,也是中
本书从血吸虫病防治实际需要出发,围绕防治方法及防治技术而编写的专著,以满足全国在201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供血吸虫病防治人员和疾病控制人员的工作手册。也可作为医学、卫生、生物、畜牧兽医等专业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研究生及科研单位、防疫机构的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