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两部分内容,部分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共15章,系统介绍了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发展史、现状及展望、心导管术与心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的麻醉技术及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等。重点介绍了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病的介入治疗技术。第二部分为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共5章,包括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经皮穿刺三尖瓣球囊成形术以及瓣膜病介入治疗新技术等。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既面向初学者、面向基层,同时也可作为心血管内、外科,小儿科,超声科以及介入放射学科等专业医生有价值的参考书。
在21世纪这一信息极为丰富的时代,知识更新尤为重要。《人工胃肠支持》一书出版于1993年,由于种种原因,其主要内容仅限于1988年以前的知识水平,再版显然很有必要。 在新世纪初的今天,经过20多年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人们对营养支持有了更全面的知识。例如,以往由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被过分强调,而忽视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价值及其实施。目前,这种偏向在发达国家已被纠正,肠内营养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应用。在我国,肠内营养的起步(70年代)虽较肠外营养(60年代)晚了近10年,但这种偏向也正在纠正中。 再版的本书以肠内营养为主线,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和章节,并邀请了一些外学者参加撰写,使全书内容更为全面、系统,一些专题讨论也更能反映当前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本书共分三十五章,其内容包
结直肠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多发病,痔疮在各类肛肠病中占87.25%,在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生活质量会越来越重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防治肛肠疾病。 “做医生是要有积累的,可现在的年轻医生实践机会不多,动手能力较差。”这是一位资深医学专家说的。目前,在医学教育上大多都重理论、轻临床,再加上患者普遍注重保护隐私,心甘情愿让医学院学生“实际操作”的患者少之又少,所以,许多医学院学生走出校门却不会看病。为了帮助青年医生和医学院学生尽快掌握肛肠病诊疗技术,强化临床技能;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新知识,继续教育,我们编写了《肛肠病诊疗新技术图解》。 该书分三篇,篇为肛肠病诊疗基础,介绍了肛门直肠解剖、肛肠
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从事血液净化工作所积累的临床经验,结合文献复习,针对血管通路,生物相容性,抗凝剂问题及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感染等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治进行了详尽系统的介绍。书中还对透析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如:老年及小儿透析,透析患者的妊娠、生育及手术麻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长期透析患者容易被忽视的一些并发症以及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透析现状及透析对环境的影响也进行了系统地介绍。 本书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细则及外一些透析中心的管理经验进行介绍,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本书是一部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肛肠病学专著。书中全面介绍了肛肠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重点以影像为主,配以文字解说,展示了肛肠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少见病、罕见病的影像特点,对于掌握各种疾病的特征有很大帮助。本书可供肛肠科、外科、皮肤科等医师阅读参考,是实用便捷的工具书。
这本由朱蕾主编的《体液代谢的平衡与紊乱》共22章,主要有方面的内容:体液平衡的基础知识:不同类型体液紊乱的诊断与处理:水代谢的平衡与紊乱.钾、钠、氯、镁以及钙、磷代谢的平衡与紊乱,酸碱平衡与紊乱,电解质紊乱与酸碱紊乱的关系;不同疾病或病理状态的体液紊乱与处理:肾上腺皮质、利尿剂与体液平衡紊乱,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肾脏疾病、创伤患者以及老年人的体液平衡与紊乱,危重患者的液体复苏,反应性高血糖的处理,围手术期肺水肿,有效循环血容量和组织供氧的判断与处理。 还包括病例分析,对临床上容易忽视或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更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强调临床问题的处理原则和具体治疗方法。 《体液代谢的平衡与紊乱》适合相关医学研究者阅读。
《肝脏疾病:案例与思考》以各个肝脏病种为主线,每个病种以鲜活真实病例为引,引发读者思考,随后对该病的基础与临床知识点进行重点介绍。介绍过程中辅以原先案例或多个案例的诊疗经过剖析以及潜在的争议与思考点,每个病种在最后以思考与点评进行收尾。 《肝脏疾病:案例与思考》作者陈永平把肝脏疾病相关内容以案例加思考、点评的方式进行叙述,生动活泼的把相关要点、难点以及基础知识、循证医学指南与进展相结合,有的新意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