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检验医学研究中涉及到的科研设计方法和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关注的焦点,以近5年出版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为主要的资料来源,针对检验医学科研中人们常犯的科研设计错误和统计分析方法选择错误,揭示产生这些错误的根源和危害性,提供了辨析这些错误,并对每一个错误做了细致的分析与解释,紧紧围绕实验设计中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分析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的要领,诊断性实验和一致性检验中的统计分析方法等重要内容,从正面详细阐述了学习和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技术,还比编辑学和统计学角度分别介绍了提高检验医学论文撰写质量的方法和策略。本书共分十三章,其中前八章内容与检验医学研设计与统计分析关系最为密切,第九、十两章为统计学的基础,第十一和第十二两章则是针对检验医学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针对检验专业的需
急诊临床路径不同于目前卫计委在全国三甲医院推行的单病种临床路径,后者是指在明确诊断住院之后为了加强病人的计划性诊疗而设计的。 由于急诊科医生面对的急或伤是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其首要任务是必须先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生命危险,如有生命危险先要利用一切方法进行稳定处置,而不是具体疾病的诊断。如要达到这一目的,为了便于初入急诊的医生或从事急诊工作者尽快有效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急诊病人,使急诊病人在急诊科受到安全有效便捷的服务。本书参考了外急诊医学专著,以流程图、表格的方式将急诊临床路径进行了梳理、简化,便于学习、遵循。 内容包括:急诊症状临床路径、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神经、精神、妇产、环境和理化因素等急症的临床路径。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X-射线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核医学成像和超声波成像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专业性著作。 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放射医学的教学和研究已经发燕尾服到医学影像的水平。本书的把医学作为人体信息的载体,把医学影像学提升到医学信息学的高度,介绍了医学图像格式的标准化、医学图像的处理与分析、医学图像信息的管理和网络传输等一系列科学和技术问题,可以作为医学物理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作为目前最为完整介绍医学信息学的专著,本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工程师和医生的参考书。
本书原为新概念心电图全国研讨班的教材,2001年5月始以内部读物形式非正式出版,首次印刷的5000册一空,不少读者希望内容能够及时更新,并能正式出版,所以有了《新概念心电图图解》的正式出版发行。 本书由郭继鸿教授主编,分为如下几部分:新概念心电图图例、图例讨论与分析、心电图病例讨论、心电图查房、起搏心电图、心电图学进展等六部分。其中有大量的心电图实例及讲解,还选录了10余篇近期作者撰写的心电图相关文章,本书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实用性和参考价值,适用于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师和研究生。
本书共分为15章,章分别介绍了POCT的发展与现状、POCT高速发展的基础和展望,并详细地分述了PoCT的检测方法,其中包括方法学原理、方法学优缺点及操作注意事项等。第2章对《即时检验质量和能力的要求》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分别进行了介绍。第3~15章从临床疾病的角度分别对血液系统疾病、出血与血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与营养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反应、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和肿瘤的相关POCT检测项目及毒品的POcT检测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本书适合临床医生和护士、医学检验人员、缉毒检测人员阅读。
《泌尿系统影像学(第4版)》,本书源自国际知名的LWW公司,由国际知名专家编撰,目前引进的为第4版;近1200幅珍贵的影像学资料,加以必要的临床信息以及临床与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对泌尿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进行了阐述,包括了绝大部分泌尿系疾病,涵盖了该系统的进展;、系统、实用
本书编写宗旨是“务实”、“前瞻”、“全面”、“严谨”,体现“可读性”、“创新性”、“时效性”。“务实”就是根据检验仪器使用中仪器质量管理、维护、程序文件编制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阐述的重点;“前瞻”就是注意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的宣传和交流,内容涵盖本领域的仪器设备;“全面”是内容涉及医学检验各专业实验设备、检验紧密联系的临床相关知识并以国标22576(GB/T22576一2008/15189:2007)倡导的过程控制内涵为主线,纵贯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过程涉及的仪器管理贯穿每一章主线。“严谨”是指撰写力求文风朴实、用词规范、内容有依据,标准有出处。书中内容适用于医学实验室检验技术人员、检验仪器维修人员及IVD工作人员,对医学工程研究和教学人员也有所裨益。
本书从英国医学出版公司引进,是影像诊断的解剖学基本图谱。它在 全书共分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麻醉危象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预防和处理,重点介绍了各种麻醉危象的正确处理及如何预防的经验,并附有典型病例分析讨论。全书内容系统完整,新颖实用,对保证麻醉的安全性,减少麻醉不良后果,提高麻醉人员素质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适合麻醉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从局部解剖、超声图像特征和具体操作方法三个方面介绍了超声引导的深颈丛神经阻滞、上肢神经阻滞、下肢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深静脉穿刺置管等技术,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近五年来实施这项技术的总结。推广这项医学可视化技术,可提高相关操作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实现对患者伤害化的目标。《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阻滞和深静脉穿刺置管(精)》可供麻醉科医师、疼痛科医师及其他学科医师参考应用。
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核医学可分为两类,即临床核医学和基础核医学或称实验核医学。
本书是“超声入门书系”系列书中的一本,主要是针对没有任何基础的初级超声医师编写,内容涵盖了入门需要掌握的所有超声知识点和临床知识点。全书共分4章,简述了消化道解剖、超声扫查等基础内容,还用较多篇幅叙述了消化道各种疾病的临床分类与分型、超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方法等。其中上消化道疾病包括食管裂孔疝、、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胃黏膜下肿瘤等,下消化道疾病包括肠梗阻、小肠疾病、感染性肠炎、炎、肠型白塞病、大肠憩室周围炎、缺血性大肠炎、阑尾炎和阑尾疾病、大肠癌、大肠肿瘤、肠套叠、肥厚性幽门狭窄。附录部分阐述了消化道癌症诊疗常规。
本书在章和第六章分别系统地总结了淋巴系统解剖引流和淋巴结的CT、MRI、PET成像;第二章至第五章对调强放射治疗的物理、生物学基础、治疗计划质量保证及肿瘤控制等进行详细描述。 编者相信这本书对肿瘤外科和肿瘤内科研究人员能有所帮助,并希望有助于肿瘤放射人员学习和提高调强放疗实用性的临床技能。
这是一部心血管超声诊断专著;全书共31章,60余万字,500余幅图。与目前诸多超声心动图著作不同的是,本书既注重与心血管系统疾病超声诊断技术相关基础理论的阐述,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各种临床实用数据在本书中均可查到。尤其是综合应用M型、二维、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我国各年龄组(0—70岁)正常人的超声心动图检测数据的发表,是本书的特色之一。对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疾病、冠心病、心脏肿瘤、胎儿心血管疾病等,凡是能用超声进行诊断或辅助诊断的心血管疾病,均做了描述;对如何应用超声技术进行检测、诊断与鉴别诊断、超声诊断标准等也做了详尽的论述。本书不失为各级超声医师及心血管医师的临床参考书。
本书收录了当前临床常用的300多个检验医学项目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病人准备、标本采集、运送及保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检验新仪器、新方法及新项目的发展,临床医学加入了对特殊标本(如HIV、SARS、药物浓度监测、微量元素等)采集的新要求。本书在简要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参考值的基础上,重点对临床血液学、临床体液、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等检验结果的分析前影响因素和药物干扰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总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各种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各论重点突出,分专业阐述各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此外,本书还附有关于分析前质量控制方面的具体实例88例,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减少误差的发生,减少纠纷,降低投诉率。鉴于护士对安全输血起重要的把关作用,本书特意加入了输血护
本书从十四家医院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进行过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中选出773例,详细地对照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并加以细致的分析,即从造影发现的不同冠状动脉、不同部位的病变来分析心电图上所见,又从心电图上异常所见来印证冠状动脉造影所显的病变,从而很大的提高了临床医师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对心电图的认识和运用,进一步达到减少对该病漏诊或误诊,及时正确处理的目的。本书以病例为主,通过图像进行分析对照,易懂易读,引人入胜。 本书的主要目的和重点关注是否能从现有电图的急性改变及动态发展中,寻找或初步推论与缺血或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借助现代检测的新进展与开展,体表心电图不应局限于确定病变的部位,理应拓展到能识别或大致确定病变的相关冠状动脉。
本书收载的中药按其主要功能分为21类,每一类又根据其在临床上使用规律选择和排列,既体现了所选中药的通用性、代表性,又兼顾了临床应用的范围。为了便于工作在基层的广大医疗人员参考使用,书中对每味中药的不同炮制品及其特殊功能均作了必要的说明。每味药项下记载的内容包括:名称、来源、优质中药的主要产地、临床常用别名、主要化学成分、性状鉴别要点、现代临床应用等内容,并附有英文摘要。所载的内容均从临床用药的实际出发,重步涉及中药的品质鉴定与临床用药的主要知识;针对性强,语言简练,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本书是一部帮助中医中药专业初级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认识和鉴别中药材及其饮片,了解临床用中药的有关知识,使之科学用药、准确用药的专业普及型著作。可供中医临床初级人员,以及中医
本书系中华医学会委托核医学分会组织全国著名核医学专家编写、审定的性临床应用指南。全书共24章,分别介绍了核医学仪器与质量控制、体外分析技术操作及质量控制、放射性药物制备与质量控制,以及各系统疾病的核医学诊断与治疗。本书包括在临床应用较普遍的成熟的核医学理论和技术,也反映了核医学的新技术、新进展。本书的出版有利于核医学临床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是广大核医学工作者和相关专业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师、技师、护理人员、核医学研究和教学人员、医疗管理、医疗事故鉴定、司法人员及相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