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流派是指按照地域流行病的特点和民间需求,发展成为的推拿学术流派。各流派有其自身的特色和风格,以及关于推拿操作与运用的群体。目前国内影响较大、传承较为完整的小儿推拿流派有山东地区的三字经派、孙重三派、张汉臣派,以及北京地区的捏积派和上海地区的海派等。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是以山东青岛地区已故名老中医、青岛市中医院李德修医师为代表人物,治病主张以祛邪为主,多采用独穴治疗小儿疾病,取穴少,一般不超过5个穴位。常用推、揉、拿、捣、分、合、运、掐等手法。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解(近代全国著名小儿推拿流派)》由李先晓整理李德修的小儿推拿手法、疾病治疗及临床病案分析后汇编而成,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等基础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后对李老推拿手法临床运用中的四诊、五行生克、清补法运用等中医理论
《串雅内外编》,汉族民间走方医(亦称串医、铃医)医疗经验汇编。赵学敏纂辑,吴庚生补注。作者记录中国走方医柏云口授医技,广摭民间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药知识与临床经验,“删其眩异繁缛,参以秘笈所藏
众所周知,中医学的理论渊源于《灵枢》《素问》两部书。而要弄清楚中医学的理论,了解中医学的形成和演变,只有认真研究《灵枢》《素问》。本书以现存史料和出土文物为依据,系统地考证我国古代医籍“黄帝、扁鹊之脉书”与《黄帝内经》,以及《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的关系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东汉以前我国医学的发展情况,以及版本沿革之一斑。对中医学的五行、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的起源和形成有充分的探讨,一些精辟的见解开拓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的思路。《内经灵素考辨: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还收录了《灵枢》《素问》两书中艰词涩句的辨析,一些千古疑窦赖以冰释。本书可供中医科研、教学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医史研究者和学习、研究《灵枢》《素问》者参考。
本教材分为三部分:部分(章)源流篇,主要精选先秦至民国各朝代具有理论与实用价值的推拿按摩的记载,进行系统整理,仔细校注,原文选择力求保持原貌,对推拿起源、发展、成熟、兴盛与临床运用的历史源流进行了具体介绍。第二部分(第2~36章)分为理法、歌赋、功法篇,其中理法篇(第2~20章)主要选取涉及推拿作用原理、操作方法、证治原则、操作禁忌等方面内容的医籍;歌赋篇(第21~26章)主要选取歌赋体裁的推拿学著作;功法篇(第27~36章)主要选取作为推拿练功的功法。理法篇和歌赋篇包括提要、原文、注释、白话文、按语、拓展阅读等内容,功法篇包括原文、动作说明。第三部分(第37~38章)推拿专著简介,分古代、现代专著两章,分别简单介绍了作者、成书年代及主要内容等。 全书各部分编排上基本以医籍的成书年代为顺序,便于
难经译释 ,苏颖 李霞 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苏颖 李霞 主编 原价 ¥30.00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01-01
《临床医学概论/全国医药卫生类院校精品教材》共分为四篇:篇为诊断学基础,介绍问诊与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与病历书写等诊断学基础知识;第二篇为内科学基础,介绍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与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风湿、血液系统疾病等内容;第三篇为外科学基础,介绍外科学总论、损伤与创伤及运动系统疾病等内容;第四篇为急危重症,介绍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及心肺复苏等内容。 《临床医学概论/全国医药卫生类院校精品教材》每个项目均设置“学习目标”,各任务在疾病介绍前设“案例导入”,结尾有“案例分析”,项目结尾设有复习题供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测验。教材中设有“知识链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
本书对人体不同器官的各种功能和结构、主要疾病以及人体对这些疾病的应激和损伤情况等作了通俗易懂的解说,便于普通大众都能理解。当然,医学这门科学目前还不是一门已经完善并研究透彻的学科,仍存在许多不明之处。但本书在已经阐明的科学范围内,对难度较大的过敏和免疫反应以及人工器官和器官移植等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