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系统是人体客观存在的独立联络系统,具有远程循经联系功能,只要对经络经穴进行刺激,就可以远距离调整人体几乎所有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本书作者结合手五里穴禁刺原理、经脉环状联系、经络气血多少、迎随补泻法等,论证指出:营气流注理论自相矛盾、脱离实践,违背人体生命规律、也违背基本科学常识,必须否定,从理论实践两方面破除了营气流注的误导。在此基础上,系统整理并统一经络理论,将其分为经络结构、循行规律、古典理论三类。论证并强调经脉行气,率先提出经脉终始规律、经气双向运行规律、脏腑使道联络规律、经络分野规律,进而结合前人工工作归纳出经脉循行的八项规律。辨析古典经络理论主义,还原经脉循行部位,创立循经排穴法,改进《针灸穴名标准》,彰显经络远程循经联系的重要科学价值。通过严密考证,界定经络
王晓明著的《经络穴位分部分层详解图谱(第2版)(精)》图文并茂,纵横交错,是本书的亮点,为市场同类书所。纵轴按经脉介绍了经络穴位的取穴方法,横轴“扫描”不同身体部位的腧穴与局部体表解剖的关系,以及腧穴之间的关联。从局部体表解剖的视角,用彩色线绘图解手法,形象明快地理解腧穴与肌肉、血管及神经的关联性。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病毒学,而是涉及医学病毒学、兽医病毒学、植物病毒学及噬菌体等各个领域的书籍。《病毒学原理和应用(第2版)》通常是这样表述的,前面主要介绍了病毒学的基本原理,后面则是病毒学的应用等。 前10章涵盖了病毒学的基本知识。在《病毒学原理和应用(第2版)》前半部分介绍了病毒学的研究方法,可以略读了解后用来参考。《病毒学原理和应用(第2版)》有一章专门介绍七种巴尔的摩病毒分类,主要是动物病毒;有一章专门讨论了毒;还有一章介绍了噬菌体,反映出人们重燃对噬菌体在生物学领域及其应用方面的兴趣。病毒的起源和进化一章后面的五个章节,涵盖了病毒学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后一章是关于朊病毒的,朊病毒不是病毒,但通常和病毒一起被讨论。 每章开篇都有一个简短的概述,不仅可以让
1963年,我在浙江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求学时,学习《中医诊断学》中有关“痰”、“瘀”的论述,对“痰瘀”起了兴趣,后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对瘀血致病十分关注。1965年邵宝仁老师(中医教育家张山雷的女婿)介绍了《中医杂志》第二期刊载的化瘀止痛散,用于临床,疗效确凿。后在课余撰写了《痰瘀论》。1968年参加工作,在基层的诊疗实践中,碰到诸多外伤病人,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无论内服、外用,总不出此窠臼。用祛瘀活血之后虽病愈大半,但往往留下外伤后遗症,即俗称“陈伤”,在气候变化时就会发病,出现酸痛等症状。后改用化瘀止痛散(乳香、没药、骨碎补、桃仁、杏仁、韭菜子、白芥子、细辛、白芍、制川乌)方治疗,解决了这些问题:,由.此引发了对痰瘀相关问题的深入探求。
本书论述了生物医学信号数字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应用。内容兼顾了纵向的浓度和横向的广度,应用方面强调范围广而实用性强,具有先进性、简明性、实用性和专业性。本书既介绍了经典信号数字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又介绍了现代信号数字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内容涉及生物医学信号数字处理的各主要方面,饮食了属于现代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热点和难点的诱发电位的单次提取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在基因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等。本书系统介绍了生物医学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主要应用,全书包括三部分:部分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第三部分,应用。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应用部分基本涵盖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主要应用,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国医大师传承研究精粹》由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主编。《国医大师传承研究精粹》对2009年5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的30位名老中医独剑的诊疗经验、学术思想与思辨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医案和各具特色的成才之路等内容进行了梳理,汇集成册,以飨读者。
本书为《赵洪钧医书十一种》分册之一,是作者数十年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的总结,内容涉及甲西医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各科,以内科、妇科为主,又以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为主。全书以近l000个典型病案为主要内誉。对有关理论和防治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其中对感染、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防治滥用皮质和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不孕、月经不调、老年病、心因、虚损以及慢性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尤其有独到的理论见解和易于掌握且效果可靠的治法。大量详细且生动的医案,方便读者借鉴。本书适合中西医工作者参考,尤其适合中青年临床医生、是中青年中医临床医生阅读。 《赵洪钧医书十一种》11个分册分别为: 《赵洪钧医学真传续:方药指迷》 《希波克拉底文集修订版》 《内经时代修订版》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修订版》 《医学中西
五运六气是以阴阳、五行、六气、干支等为纲目,融合自然、生命多领域知识形成的中医理论,用以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的时空规律。自唐代王冰次注《素问》补人运气七篇大论后,五运六气被列人中医经典,对医经释义、临床辨证、疫病防治等具重要意义。在五运六气文献的古今调研、系统整理、深入研究中,编者将古代五运六气经典文献进行精选、校注,收录现代单行点校刊本较少的五运六气孤珍本,如《素问人式运气论奥》《运气略》《运气商》《瘟疫发源》《易范医疏》《五运六气真诀》《时疫温病气运徵验论》《内经气化篇》,以类书形式集粹经典文献,希望为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医科院校在校学生、临床医护人员的学习提高提供优质素材,为体悟中医精髓指引捷径。
《中医各家学说讲稿》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近年来教学用的手稿整理而成,突出特点是择古代医家原著之精髓,以历史为脉络,以学术主张为核心,以临证经验为重点,阐释各个学派的学术思想内涵,重视理论分析和临证应用性,以更多的原著内容说明问题,使教师更有逻辑性地讲述医家思想,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一手资料。 《中医各家学说讲稿》可作为中医药大专院校教材,亦可供中医药有关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