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名医李延是编篡,初刊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脉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脉学著作,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脉学予以辨驳订正。全书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内容详备。
人类在同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其中,疫苗是目前预防传染病的最重要武器,它对降低全球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用疫苗学》系统地介绍了疫苗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着重对疫苗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做了阐述。全书共有16章,主要内容是疫苗和预防接种的发展、疫苗与免疫、预防接种的实施、预防接种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反应的诊断与处理等,详细介绍了有关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技术,我国现阶段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结核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以及现阶段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如Hib疫苗、痢疾疫苗等,对目前正在研发中的疫苗及未来疫苗的发展方向也做了展望。 《实用疫苗学》为免疫接种工作者就目前预防接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和解决方案,为传染病的
《伤寒论语释》包括原文、校勘、注释、提要、语释、按语、方解、临床应用、结语等部分。原文,以重庆市人民出版社1955年4月出版的新辑宋本《伤寒论》为蓝本,并于原文之下注明条文序号,以便于查对;校勘,根据《玉函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加以校勘,但只选择其中有参考价值的部分,对于有些词句虽然不同,而对内容并无影响者,从略;注释,将疑难字、词、句,做了浅显易懂的解释,对于个别难认的字,加以注音;语释,对原文用白话加以阐释,其中收取了各注家较为可取的意见,用编者的语方加以表达,有的是编者自己的见解;按语,在语释中有阐发未尽的意见,或有不适宜在语释中说明的内容,在按语中加以补充或说明;方解,吸取各名家的方论,阐发方剂的组成法则及临床效用;临床应用,根据文献资料,综合性地介绍
《中医历代医案选》是在查阅了历代中医2000多种主要著作的基础上,从其中的300多种,包括医案专著、各科和综合性医籍中,筛选了医案2116例,其中内科893例、妇产科243例、儿科277例、外科423例、五官科280例,经分类、标点、注释而编成。 全书包括各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计202个病种。所选病案,要求理、法、方、药齐全,病情较为复杂,疗效显著,能反映各科特点,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对教学和科研具有参考价值。这些内容,诚有利于开拓医者思维,是开展学术交流、启迪后学的宝贵资料。
本书载青草药一千余种,随药附彩色照片,并分为31类,每类下收录若干种药,均按正名、别名、药物来源、植物特征、生长分布、采收加工、功能主治等内容编写而成。书中所载青草药均详细交代其植物特征,方便读者直观、形象的识别。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一线临床工作,在书中内容的设计方面尤其注重实用性,特设“单方验方”项,便于从事医疗行业的相关人员参考使用,一些药食同源小药方更便于读者日常养生保健使用。本书以植物药为主要研究对象,不包含动物药和矿物药。是一部集药用植物学和药物学以及临床治疗学等内容的综合性书籍。?
《张小萍脾胃气化学说与临证经验》主要分为五部分。部分为学术思想,总结了张小萍在脾胃病方面的学术思想。第二部分为理论评说,介绍了张教授对脾胃学说的深入认识与理解。第三部分为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不仅总结了张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的诊疗经验,还介绍了其在脾胃方面的用药特色与体会,如对经方、张氏验方的运用,常用的药对以及临床用药特点。第四部分汇集了张教授在医教研方面的探索体会。第五部分是其诊疗脾胃病的医案。医理清晰,验案丰富,用药精当,适合中医临床医生参考阅读。
《伤寒易玄》为紫极先生所著《医隐》系列的部,是对中医经典之一《伤寒论》的精解,也是道门隐传上古中医的首次公开显世。作者以近似于白话的浅近文言,揭示出传统经典字里行间的无穷奥妙,蕴含着古代医家深邃的智慧。本书义理虽深,措辞唯浅,以当代人易于理解的词汇和概念,渐进解说,层层深入,别家含混模糊之处亦让人豁然雾解,对于现有《伤寒论》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是一个难得的补充,更提出了新的视角,值得大力深入研究。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病毒学,而是涉及医学病毒学、兽医病毒学、植物病毒学及噬菌体等各个领域的书籍。《病毒学原理和应用(第2版)》通常是这样表述的,前面主要介绍了病毒学的基本原理,后面则是病毒学的应用等。 前10章涵盖了病毒学的基本知识。在《病毒学原理和应用(第2版)》前半部分介绍了病毒学的研究方法,可以略读了解后用来参考。《病毒学原理和应用(第2版)》有一章专门介绍七种巴尔的摩病毒分类,主要是动物病毒;有一章专门讨论了毒;还有一章介绍了噬菌体,反映出人们重燃对噬菌体在生物学领域及其应用方面的兴趣。病毒的起源和进化一章后面的五个章节,涵盖了病毒学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后一章是关于朊病毒的,朊病毒不是病毒,但通常和病毒一起被讨论。 每章开篇都有一个简短的概述,不仅可以让
《手诊全书(典藏精品版)(精)》由樊红杰主编,以《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典为蓝本,深入浅出地分析1000个手诊理论常识,讲解800种手部洗浴按摩法。500幅插图呈现手中穴位掌上纹理,200例病症分析全面屣示手诊魅力,真正让您一次就学会。最实用的手诊养生治病宝典:通过《手诊全书(典藏精品版)(精)》,您将学会观察掌纹的深、浅、消、长,并通过掌纹与脏腑的时应图来判断脏腑虚实、盛衰,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指导疾病的治疗。全书深入浅出,蹿史并茂,人人可学,是您不可不备的手诊保健全书。
本书分为背景、整体理论和脏腑、经络等部分理论三个部分,重点是人体整体层次理论。作者运用解构策略,破译了人的阴阳二气是人的整体医学指标,从传统医学里提炼出,概括生物钟、健康与疾病的转化、生命演化等整体现象的三个基本生命规律,重构了整体生命理论体系。 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科研人员,从事生命科学、复杂性科学、人文专业的人士,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本书将干祖望生平所写著作全面搜集、整理并重新编排,共分为干祖望传、干祖望学术思想概要、干祖望耳鼻咽喉科学总论、干祖望耳鼻咽喉科学各论、干祖望外科学、干祖望养生学、干祖望医话、干祖望评价孙思邈、干祖望诗集、干祖望医案手迹精选十个部分。对于干祖望耳鼻咽喉科学总论及各论部分,我们在干祖望原著基础上融入《干祖望经验集》部分内容,在丰富书籍内容的同时,整合干祖望的学术理论与临床实践,全面反映了干祖望的学术思想及经验,以便读者加深对干祖望临床辨证思路、用药特色的感悟、理解;对于干祖望医话部分,我们广泛搜集并增录已出版期刊上发表的医话,并详细备注出处,以便读者了解干祖望对医学、文学、哲学的多方位思考;对于干祖望评价孙思邈、干祖望诗集部分,分别在原书《孙思邈评传》的每一章、干祖望诗集的每一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浊毒理论总论,阐述了浊毒理论的概念、理论渊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用诊法、治疗原则、中药、方剂及对中医科研和临床的指导意义。中篇主要讨论了浊毒理论在临床常见疾病中的应用。下篇主要讨论了以浊毒理论为指导,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病案举隅。
在德国、奥地利、瑞士,有2万多名医生使用特殊形式的针灸——耳针。本书是基于西方耳针创始人诺基尔先生及德国医生巴尔对耳针疗法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由贝亚特?施特里特马特博士整理以德文版首次问世于众,后被翻译成英文而受到欧洲多国临床医生的欢迎。书中详细描述了耳穴定位和取穴方法,并配以清晰图示,一穴配一图,为我们的学习与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又易于掌握的方法。此外,本书还结合作者临床应用有效实例,从穴位选取、用针方法及选穴依据等方面向读者介绍了常见病种的耳针疗法,简明实用,供研究耳针的专业人员,以及应用耳针治疗疾病的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李士懋、田淑霄教授是国家二、三批高徒导师。从医近50年,临床诊治经验丰富,特别在脉诊方面造诣颇深。所著《脉学心悟》创造性发展了中医脉学理论,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曾在《河北中医药》、《中国中医药报》等连载,深受读者好砰。《濒湖脉学解索》则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濒湖脉学思想,颇多个人体会,实为中医初学者学习脉学入门之书,可指导中医初学者入门习脉,不入歧途。一书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理论结合临床,可供中医初学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