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医疗社会史研究视角,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数据统计法等开展研究。在全面梳理并翻译《海关医报》(由驻华海关医员编写,1871-1910年)所载广东海关(粤海关、潮海关、琼海关、北海关、江门关、拱北关)医事报告的基础上,研究近代广东口岸地区的疾病流行、医疗民俗,考察中、西医学体系相遇之际,西方医学理论与中国传统医疗观念之间的差异、碰撞与共处,分析海关医员在 西医东渐 中扮演的角色,探讨近代海关设立与海关检疫制度实施对广东卫生现代化的影响,展现近代广东口岸地区的医疗社会图景。本书结论认为,近代广东得西医 风气之先 ,中、西医在口岸地区交汇、碰撞;近代广东口岸不仅是西方医学来华 前站 ,也是疾病洲际传播的重要关口;海关医员是传教士之外又一支
本书是笔者在乡村从医多年的临床实践随笔记摘,共分三篇。篇是单方、验方,主要介绍对内、外、妇、幼、五官、皮肤、中毒等常见病的防治;第二篇是对奇、怪病的临床治验摘选医案,并附摘有古、今名老学者、专家的论治、方药;第三篇是以杂谈摘记的方式对疑难杂症、老年病及血管病、乳腺增生、乳腺癌,进行了专病防治和系统的详细论治,并附摘了经典论治和全国名老专家、各地医院治疗方案。
本书立足于骨科,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和治疗学理论,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针对中医、中西医及骨伤方向、康复及针推专业、研究生、专科医生、基地规培医生等所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编写相关内容。将现代中医骨科康复学的理念及内涵,包括骨科运动疗法生理学与生物力学基础、运动系统功能检查与评定的基础、康复工程以及在具体疗法中体现的原理等基础的内容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来编写。
本书从地理的构成为世界哲学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环境的观点出发。将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看成是同一个世界哲学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世界哲学史的内在发展逻辑推演了哲学的34个先天位置,亦即34个同时代人们所共享的思维倾向。并以对34个先天位置前后相续的发展过程与每个位置的内在发展步骤的推演为基础,来分析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所有国家的地容地貌特点在世界地理中的哲学意义,为探寻世界各国的地貌成因及矿产成因,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西医院士的中西医结合观(精)》是汤钊猷院士继“控癌三部曲”(《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后,全新推出的又一部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癌症防治现状的反思、求解之作。 书中汤院士以自己和老伴李其松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实践经验,结合自己对西医的客观认识,提出“创中国新医学”的见解,并认为其核心是中西医结合,关键是“西学中”,即西医学习中医和中华文明精髓。见解振聋发聩,极富启发意义。可供广大中西医肿瘤防治医务人员,广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细细读来,书中亦能体会到一位西医大家的家国情怀,无私地将对亲人的浓浓柔情和深情怀念融入到“创中国新医学”的医学事业发展中去!
本书是一册综合介绍近年来外在中西医结合理论和实践方面进展的专著。 主要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指导思想,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途径,各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学,有关中医、中药、基础、临床各科的研究进展等,同时列举中西医结合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西学中工作者及其他中医、西医、大专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焦虑障碍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由唐启盛主编,本书共九章,从焦虑障碍的概述、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临床评估和特殊辅助检查、焦虑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预防与护理、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等方面对焦虑障碍的基础与临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书适合中医学、西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务工作者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学习参考。
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对人类的危害大,可引起很多并发症,特别是神经、血管并发症,可以使人致残,甚至可以使人致死。如何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减轻、延缓病情以至达到理想控制的要求,则是古今中外学者为之殚精竭虑的奋斗目标。尽管近代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现在仍有若干基础理论的奥秘尚待揭示,其临床疗效也有待不断提高。
本书由老中医主编,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诊治调理经验。全书共14章,包括血糖、尿糖、酮体、胰腺、胰岛、胰岛素等基本概念,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分型和中西医诊断标准,糖尿病的降糖药治疗、胰岛素治疗、中医治疗和常用对药,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和康复调养,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疗法、心理疗法、音乐疗法、疗法和运动调养等。内容丰富实用,阐述深入浅出,是作者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升华,并融入了名医施今墨、祝谌予诊治糖尿病的宝贵经验。适于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师生和糖尿病患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以手册形式出现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著,分上、下、附三篇。上篇总论简要论述了常用中西医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下篇各论全面而又简明地论述了100余种皮肤病、性病的诊断、治疗与防护。每种疾病一般均以概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西医全身与局部治疗、中医内治与外治、单验方、中成药、其他中西医疗法)、预防与养护的形式论述。书后附有常用中医内服方剂、中西医外用药处方及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本书跟踪现代皮肤新进展,突出中医特色,以内容先进,体例新颖、实用性强、中西医合璧、兼有大型皮肤病学之全和小型手册之简明的双重优点而独具特色。是广大中西医皮肤病性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和实习进修人员案头的好书。
本书介绍了便秘在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中西医疗法、预防保健诸方面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全书分基础篇、临床篇及篇三部分。基础篇介绍便秘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种类及诊断方法,包括内科性和外科性便秘、慢传输型和出口阻塞型便秘等新概念以及排粪造影、大肠传输试验等新的检查手段;临床篇介绍治疗方法,包括中、西医疗法,药物、手术、理疗、生物反馈、洁肠排毒、针灸按摩等疗法;篇介绍中草药、、偏验方及医案。本书可供临床医师、护师、药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同时也为广大便秘患者介绍了科学而先进的医学知识,提供了丰富而新颖的医疗保健方法。
高血压是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病死和致残率高的重大心脑血管病之一,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2亿人,而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血压的患者群还在不断快速增长,这对日益加速的老龄化的我国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极大的健康压力和经济压力。因此,积极开展高血压的防治,限度地降低或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中老年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对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 以往的高血压治疗以西医药物为主,近年来,中医药积极参与高血压的防治研究工作取得了快速进展,中医药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想、立足于整体观念之上的“治本”思想和立足于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使得中医和中
自1958年国家明确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以来,中西医结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本书篇回顾了中西医结合提出的历史背景,探寻中西医结合提出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篇主要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角度阐述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并基于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西医结合项目,分析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方向。第三篇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争议,并基于争议点从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以及专家等多个层次作问卷调查和分析,以预测中西医结合未来的走势。第四篇主要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凝练共识,提出中医的科学发展前景,并大胆构建中西医结合理论新体系,促进中西医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