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以大量彩图介绍了临床常用针灸镇痛的经络和穴位,包括针灸的方法、入针深度和要点,约占全书总篇幅的三分之一;后半部分以大量解剖示意图的形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全身扳机点的分布以及镇痛范围,约占全书总篇幅的三分之二。书后附录部分除了对扳机点、常用镇痛穴位等进行索引外,还介绍了针灸穴位定位方法等。
本项目为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岭南中医药精华书系》的子项目。本项目荟萃岭南特色鲜明的中医技法成果,展示其秘验精华,填补岭南中医药和文化研究空白。《岭南陈氏飞针疗法精要》所载技法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以无菌、无痛、准确、快速旋转为特点,奠定了我国无痛针灸的里程碑。
本书是一部治疗软组织损伤浅筋膜松解的特效医疗方法的专著。作者通过分析引起患者疼痛的姿势或动作中的参与肌肉来确定其中受损的肌肉软组织,采用超微针刀松解,运用四大理论(杠杆理论、弓弦理论、拉杆理论、链条理论)将深层的病提到浅层松解,将危险部位的病症提到安全部位松解。进刀深度不超过1cm,一般常规深度为0?2~0?5cm,使针刀松解达到无风险。因其进刀深度浅,作者发明了超微针刀枪,使针刀医疗变得更加简单,极大地达到了减痛的目的。超微针刀疗法疗效立竿见影、当面见效,不用麻药和激素,是真正的绿色疗法。
圆利针疗法是根据古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具的特殊形态和其作用为基础,以现代运动学解剖学理论为指导,对针具形态加以改进,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和运动学知识来确立针刺点,运用针灸的合谷刺针法针刺,从而形成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
书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心得,既有每个疾病之特效(单穴)用穴,也有特效对穴,这些皆为临床运用之精华,精穴疏针之典范,所用皆为作者之临床实践经验。而且每个疾病还有特效精典组方用穴,可针对于各种不同的患者,是针灸临床非常实用的治疗用书,可作为针灸治疗之宝典,临证查阅,适合针灸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本书包括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慢性病选穴配方;外科常见病的选穴配方,内容涵盖诸运动系统常见疾病以及临床常见皮肤病的选穴配方;妇科(男科)临床常见疾病的选穴配方;儿科临床常见疾病的选穴配方;五官科系统疾病,涵盖了耳鼻喉科以及眼科临床常见疾病的选穴配方;诸脏腑疾病辨证分型后的选穴配方;常用针灸临床经络腧穴歌诀,此部分有助于辅助临床医生快速选穴配方。
本书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周楣声教授医学专著中最重要的著作,也是针灸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者的书目。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灸论”,列叙作者的观点和见解;中篇为“灸赋”,以韵文形式阐述针和灸的关系,以及临床治疗的各项要点;下篇为“灸例”,是作者临床案例的总结,翔实描述病人的症状、艾灸的穴位及其选择该穴位配方的理由以及成效。
为更好地规范应用天灸等常用灸法技术,便于对医务人员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本书收集、整理了常用的天灸方法和技术,尤其结合了三十余年开展天灸疗法的临床经验及案例分析来编写。本书在内容上除了详细介绍天灸疗法、用药特点、常用药物与使用方法、分系统辨证施灸的方法与病案分析等,还重点描述天灸选穴特色,一是包含治未病理念、阴阳五行理念、脏腑学说理念、经络学说理念、固先天之本理念与调后天之本理念;二是基础穴特色前后呼应,对应取穴;三是基础穴取穴数量与界定;四是治疗量以药量、时间来界定;五是配穴选择体现为脏腑辨证、体质辨证、以痛为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等特点。
针灸治疗不孕不育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佳、费用低等优势。本书系统总结了各种以西医命名的妇科不孕不育病症的中医针灸治疗特点,分门别类进行列举和归纳,通过再现病例全程治疗,将针灸的实际应用时机、不同病种的针灸治疗特色展示给读者。
本书共分为四章。*章主要将庄礼兴教授在长期临床中总结出来的调神针法学术观点,包括其渊源、传承、内容、操作方法以及临证应用变通加以论述;其次,借助近十年来科研工作的平台,将中风病的针灸治疗形成较规范的方案;将针灸治疗癫痫、帕金森病等脑病的方法进行了概括与总结。第二章主要精选近年来庄礼兴教授团队发表的学术论文,选择治疗方法可行、临床疗效较好的部分内容加以分析讨论,使之容易理解和掌握。第三章为医案医话,是庄礼兴教授的讲座、小讲课,通过学生将口述笔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还有临证过程中学生的跟师笔记,择其精华整理而成。第四章是学生将庄礼兴教授的临证经验和治疗方法,或进行验证,或加以发挥,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论述。
本书是我国有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周楣声教授医学专著中很重要的著作,也是针灸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者的推荐阅读书目。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灸论”,列叙作者的观点和见解;中篇为“灸赋”,以韵文形式阐述针和灸
《针灸大成》是明以来流传最广的针灸经典著作,由明代杨继洲原著。全书10卷,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首篇为《内经》、《难经》中与针灸相关评述,其次是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剌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其中收录诸多针灸歌赋尤为重要,所述多为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歌赋押韵,易诵易记,读之朗朗上口,故数百年来广为流传,是后世学习之圭臬。
传统火针之粗暴、毫针之对老年痼疾的无能为力都常常让我深思。偶然的机会,我用毫针替代火针治疗了一例顽固性头痛,获奇效。让我茅塞顿开。因此,吾展开了微火针对全身许多疾病的医治探讨与研究,最终发现毫针可用的地方,微火针皆适用,并且疗效突出。微火针兼重了毫针和艾灸的双重作用,并且比传统火针应用灵活、方便、痛轻。它对许多毫针治疗无效之疾病,疗效亦非常显著。承师门教诲,不愿将其固为己有。现将《承门易经筋微火针疗法》介绍于世,让更多的同道有缘人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之,济世于民,服务于众。 本书共分7章。章为基础部分,系统介绍微火针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特点、刺法、注意事项以及与经脉相关联的筋结穴的设定等。第二至第七章介绍了临床各种疾病的微火针疗法,对临床上常见的77种病症及疑难杂症的病因、辨证、
梁繁荣主编的《针灸学》内容介绍: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和治疗等。本教材适用于中医学(包括中西医结合、中医文献、养生康复、骨伤、全科医学等方向)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使用。
本书为原创性论著,以医学经典为依据,经系统整理,提炼、升华而的针灸理论。其共分为五章,靠前、二介绍了焦氏对中医典籍的新研究和新发现,第三章详细论述了根据这些发现对古书中各气穴的新理解,很后两章为作者焦氏在研究、治疗中的经验和感悟。
本书以推拿手法为主线,图文并茂,以易学易懂易记易操作为特点。成人手法部分由手法总论、各论、治疗总论和各论四部分组成。手法总论部分介绍了手法的概念、要求、分类等内容。手法各论部分以推拿临床为基础,精选临床常用、疗效确切、具有代表性的手法,详细介绍了手法的操作、要领、作用、应用、特点、注意事项等知识。治疗总论部分介绍了推拿治疗原理、治疗原则、疗效影响因素、适应证、禁忌证。治疗各论介绍了25个常见伤科疾病和6种内妇外科病治疗技术。儿科推拿部分介绍了基本理论、8种儿科推拿基本手法、48个常用儿科特定穴,31个复式手法、7个儿科常见病症的儿科推拿治疗手法和1套儿科保健穴位。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详细介绍了老中医谢锡亮从医60余年对灸法的深刻理解、独特经验及举办30余期针灸培训班的讲义精华。全书共10章,包括灸法概论、灸法基本知识、常用灸法及技巧、经络穴位、保健灸法、常见病灸法治疗、灸法医案、名医灸法及灸法医话等。本书内容丰富,阐述简明,文图并茂,方法简便实用,疗效确切,是学习和应用灸法很有价值的参考书,适于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中医院校学生和灸法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章介绍了筋针的由来与命名的内涵。第二章详细阐述了经筋的生理特性、病因病理、病候特征、辨证分型、诊查方法、治疗法则等,提出了经筋与经脉是既有联系更有区别的两大网络系统、经筋“体阴用阳”、经筋与卫气、经筋病候分类以及以筋为中心的五体辨痹思维模式等新观点,并对“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的治则进行了剖析。第三章介绍了筋针特点、针具形制、作用机理、取穴方法、操作手法、筋针意外、辅助疗法等方面的内容,并以筋针治疗软组织损伤即刻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报告验证筋针疗效。第四章是筋针临床应用部分,分头面、颈项、胸背、上肢、腰骶、下肢6部分介绍了47种筋病,每个筋病分概说、应用解剖、有关经筋理论、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筋针疗法、辅助疗法、按语、病案举例等部分论述。
本书从361个经穴及众多的经外奇穴中遴选出100个针灸临床常用穴。以百穴为纲,每穴分述经属、穴名释义、别名、定位、取穴方法、穴性功能、主治概要、临床应用举隅、操作方法、附注发挥等10项内容。其中在“定位”项后,另辟“取穴方法”一项,有别于其他腧穴学专著,该项结合骨度分寸、体表标志、手指同身寸及简便取穴等各种手段,详细介绍各穴的临床选取方法,以便学者在临床选取穴位时更为准确。增加“穴性功能”一栏,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穴位的性能规律,使读者能够提纲挈领地了解该穴的临床特点。“主治概要”项则一改传统针灸腧穴书籍中罗列病证名称的写法,将各穴主治病证条分缕析,使读者一目了然。并通过“临床应用举隅”项,结合部分常见病、多发病详细介绍该穴的临床使用特点及配穴方法。“操作方法”项则从患者应采取的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