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捷、适应证广、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针刺方法,经过近15年的临床使用、教学和科学研究,日趋完善,渐趋成熟,已经成为疼痛学临床、科研的一个强大武器。 符仲华编著的《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介绍了浮针疗法的概念、探索史、特点、临床规律、作用机制,以及常见痛症的治疗方法。 对于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针灸科、推拿科、内科等多个科室医生和基层医务工作者,《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实用而有启发价值,对于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也能拓展其思路。
《中医老课本系列·全国中医学院2教材重刊:针灸学》分上下两篇。上篇经络输穴,是针灸学的基本理论部分,除了叙述经脉循行分布、病候举要以及输穴的部位取法、功用主治外,对不少输穴均增加“附注”一项,注明特定穴及取穴折量法等。下篇针灸治疗,是针灸学的临床应用部分,分总论与各论两方面论述。总论述及刺法、灸法、针灸处方以及脏腑经络证治等。各论包括内、妇、儿、外等各科病证的辨证和具体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应针灸治疗和较常见的病证,分述其病因、病机、辨证、立法和处方等,并对方义也作了扼要的解释。附篇参考资料列述针灸经文选读、针灸歌赋选要以及刺针手法选要等。 《中医老课本系列·全国中医学院2教材重刊:针灸学》原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二版教材),现重新印行,供中医药院校师生、西医学习中医及中医自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在当前针灸界有重要影响。应用热敏灸技术治疗20余种病症,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枕神经痛、慢性腰肌劳损等,大幅度提高了临床灸疗疗效,开创了一条治疗疾病的内源性热敏调控新途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编写,突出实用,着眼普及,不但适用于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让老百姓,也适用于针灸临床、保健、科研工作者阅读。
《子午流注针法》详述了子午流注针法的相关背景知识、常用取穴方法、常用穴位及其针刺操作方法,介绍了子午流注针法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案。以供针灸工作者及爱好者参考。本书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针灸专业工作者及中医学爱好者参考闻读。
本书介绍了针对30余种症状的针灸特效穴,如发热可针灸曲池穴,咽痛可点刺少商穴等。还介绍了针对70余种疾病的针灸特效穴,如心绞痛可针灸内关穴,糖尿病可针刺降糖穴、痛经可针刺三阴交穴,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可艾灸血海穴等。书后附有附录,介绍了常用腧穴名称、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方便读者查阅。配有动态光盘,介绍了针灸基本操作方法以及正确取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