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三十卷。内容包括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病、风毒脚气、诸风、伤寒、肝脏、胆腑、小肠腑、脾脏、胃腑、肺腑、大肠腑、肾脏、膀胱腑、心脏、解毒、养性、平脉、针灸等,计233门,共载方5300余首,分门别类,内容博深,具有许多独到、精辟的论述。 对医德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博采群经,辑录了《内经》和扁鹊、仲景、华佗、王叔和巢元方等名家论述。在方药方面,广泛收集了前代医家的大量方剂、流传民间的许多有效方药,并参以自己的见解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医学类书。
为了弘扬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的学术精华,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伤寒杂病论》内容,与《古本 校评(修订版)》配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孙光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对本书进行重新点校和编撰,以期方便广大读者阅读,有利于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的学术传播。《伤寒杂病论会通》是我国民国时期中医学家黄竹斋先生的著作,对于帮助学习《伤寒杂病论》有重要作用。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发源,研究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所强调的是“道”,即究竟真实,宇宙万物跟人合起来看就是真实,这也是道家所要强调的。那么一切的背后是充满变化的,人生的各种遭遇也是充满变化,只有“真实”原则是永远不变的。这一切来之于“道”,又回归于“道”。 《究竟真实(傅佩荣谈老子)》一书,以掌握古文经典的哲学涵义的角度去解读,“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首先对其原文进行忠实于字词本义的白话翻译,然后把握关键词和重点,详细诠释每一句话背后的道理。 作者傅佩荣教授指出,《老子》以智慧取胜,智慧是一道门槛,无所谓高低,只看能不能跨过去。并强调智慧的重要性,重视人的自然性,以“无为”、“不争”的态度来为人处事才是正道。这些道理在今天一样适合我们的发展。
《本经续疏》清?邹澍撰,共六卷,载药142种。是继《本经疏证》之后依原书体例补充撰著而成。全文以《神农本草经》为经,以《名医别录》《唐本草》《本草图经》为纬,兼取《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方互相印证,逐味详释,以《本经》原文分析古方的应用,以经方药物配伍理论注疏《本经》的内容,其间或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佐证。。 此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初刻本为底本。
《新九针理论及临床应用荟萃》一书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解秸萍教授所主编。解秸萍教授于1984年师从于师怀堂先生学习新九针,深得师老的教诲和亲自指导,并经常侍诊于师老,协助整理其临床验案。解秸萍教授在临床上每遇毫针难以解决的病例,应用新九针治疗则常常能效如桴鼓,深感应当把新九针疗法传承下去,加之在教学中发现有大量的新九针治病的临床报道需要整理归纳,于是欣然承担起主编本书的责任。 本书从古九针的理论及应用到新九针的各种针具的形状、操作方法、适应证及临床应用的案例报道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不仅适用于在校学生学习使用,也适用于广大针灸工作者临床参考应用。
1964年,李大魁老师带我去陆宗达先生家,陆先生送我他新出的《训诂浅谈》,教我怎样读书。自此,我师从陆先生,直至先生辞世。先生主要为我《说文》,也有较少的时间讲《左传》和《毛诗》。 这本书,是我从陆宗达先生学《说文》的笔记。我想尽力保持先生授课时的情境和讲求“旧学”的原貌,而不想把它装入一种今日“学术著作”的体例中去。陆先生曾说:两人对面,是可以谈学问的精细处。下功夫的地方,往往没有太多的趣味,打基础的东西,不会写在论文著作中。 本书的价值,在记述,而留与后学,以接续传承,面对开放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