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书共6卷。卷首引证《内经》经文,冠以原病篇;前三卷以三焦为纲,把温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诊断、治法、治疗禁忌、方药、预防等内容;卷四为杂说,讨论有关温病的学理,卷五为“解产难”,讨论产后调治与产后惊风;卷六为“解儿难”,讨论小儿急慢惊风、痘证等。本书原文选自清代时的问心堂刻本,参校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的梅花版,在整理过程中根据内容有所精减。
本书共5卷,主要反映朱丹溪治疗杂病的经验。首载医论6篇,而后5卷分列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各科病证100篇。每一病证,先引朱氏的原论,次记其学生戴元礼有关辨证的论述,再介绍治疗该病证的方药。
五运六气学说,简称为“运气学说”,是专门研究气象变化与时空、气象变化与物候、气象变化与人类生命规律(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等关系的一门学问。编者将《运气要诀》《运气易览》中有关运气推算的歌诀汇集成册,以七言八句的形式细述五运六气学说的内容,同时辅以详图和注释,弃其偏驳,录其精粹,简明扼要,易诵易记。读者执此一书,就能轻松了解五运六气全貌,熟读诵记,融会贯通,即可入运气之门,并为进一步钻研深造打下牢固基础。学习背诵本歌诀,即为中医入门之捷径, 适合初学中医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医悟》十二卷,刊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马良伯撰。本书为综合性医书。马氏结合个人行医心得,点评《灵枢》、《素问》、《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和剂局方》等医著的精要之处,不仅指明重点,还纠正了其中的谬误,并将个人经验附于医论,破千古未发之谜,以告世医。《医悟》详尽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各种杂症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伤寒总论、伤寒及类伤寒辨、伤寒六经见症、伤寒兼症、妇科、外科证治,并荟萃了常用方剂。本书辨证,既提纲携领地阐述了各科证治精要,又弥补了前人的不足,切合实用,具有的临床价值和实用价值。
梁启超先生的《国学入门要目及其读法》介绍中国基本典籍,说明各书特点、读法,文字浅显简明。《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为他在清华学校教授“群书概要”的讲稿,印行前就已“各处纷纷函索传钞”,深受青年学生欢迎;对《论语》《史记》《左传》《诗经》等经典进行了系统介绍,对诸书作者、成书年代及过程、内容真伪及篇次、价值及读法、校释书优劣等问题一一细究,予人以翔实有用的指导。
本书取材自南先生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禅宗与道家》、《新旧的一代》、《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观音菩萨和》和《金粟轩诗放八讲》等。我所做的事就是剪刀加浆糊,“断章取义”,稍加整理。好在南先生的书通篇结构严谨,但撷取一段,又能独立成篇。文章的标题大多是原书听小标题,小部分是我加上去的,在编辑过程中只删去个别字句。纯粹是技术性的。 t 本书内容博大精深,文字通俗易懂。既涉及诗话与人生、文化与文学、读书与论史、谈典与论人,也涉及知命与立世以及作者的人生精言;在阐述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时,作者广征博引,谈笑风声;谈诗时,既有典故,又有哲理;谈人生时,引用了大量典故和诗词;用典故时,又有作者其独到的见地。
全书分为四部分:部分介绍金氏生平事迹、学术渊源;第二部分介绍金氏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第三部分为医论选萃;第四部分为医案。 金子久先生为清末民初医家,学术影响深远,门墙桃李百余人,其部分医案秦伯未先生编入《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一书中。本书医论,多为金氏多年临床的体会,见解独特,切合临床实际。医案部分,是从48册医案抄本近万例病案中精选出来的,反映了金氏临证擅治的病种及疑难病证。因此,本书是临床医务人员学习使用的重要参考书。
《医悟》十二卷,刊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马良伯撰。本书为综合性医书。马氏结合个人行医心得,点评《灵枢》、《素问》、《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和剂局方》等医著的精要之处,不仅指明重点,还纠正了其中的谬误,并将个人经验附于医论,破千古未发之谜,以告世医。《医悟》详尽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各种杂症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伤寒总论、伤寒及类伤寒辨、伤寒六经见症、伤寒兼症、妇科、外科证治,并荟萃了常用方剂。本书辨证,既提纲携领地阐述了各科证治精要,又弥补了前人的不足,切合实用,具有的临床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革纲目》是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中医医药学巨著,是对十六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最珍贵的科学遗产之一——《本草纲目》,是由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花费毕生精力所著,可以说是中国医学文化史上的一部不朽巨著。它以精深的学术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外医学界和其他学术界的欢迎和珍视,对治疗疾病和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本书以最完整的金陵本为蓝本,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最常见、最实用的药物进行一一陈述并解答。在编辑过程中,对现今已不常用的,如水部、人部、石部等也选了一小部分,以保证其完整性;把原来的文言文改成“白话”,是一本通俗易懂解读《本草纲目》的指南。
傅山,字青主,别字公它,明末清初山西太原阳曲人,生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卒于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傅山不仅博通经史子集,兼工诗文书画,而且精通医学,时称“医圣”。其用药博采众方,应手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来带教学员的中医理论讲稿内容整理而成,涉及中医理、法、方、药各个方面,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中详细阐述了经典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方法,为《医门推敲》系列的第三部。全书分为四讲,分别对中医理论概述、中医五行学说、精气血津液神及中医藏象学说进行了系统阐释,展现了作者对中医理论的经典解读及临证应用的独到感悟。本书语言通俗,论述翔实,具有很强的理论学习指导意义,书中还随文插录了“闲余小品”,以增加理论学习的趣味性。综观全书,依旧延续了前两部的写作风格,继续演绎医门推敲之门径,诚为广大中医同道研读中医之佳作。内容提要
本书分趣闻故事、中药新用、健方单方三篇。 趣闻故事篇: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当代见闻等形式,叙述中药起源、治病救人的典范事例。普及中医、中药知识。 中药新用篇:介绍传统的中药在当代对某些疾病的特殊疗效。 侓方单方篇:传统医药和现代医学综合应用,将祖传秘方、验方,归为一体。对当前常见病、多发病列出药方、用量标准,介绍制法和服用方法。 本书实用性强,适合家庭自诊自疗。
《医林改错》系清代名医王清任生前仅有的著作,成书于道光庚寅年(公元1830年)。王清任(1768~1831年),字勋臣,又名全任,直隶(今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其先祖王凝机,是当地的一大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