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内外编》,汉族民间走方医(亦称串医、铃医)医疗经验汇编。赵学敏纂辑,吴庚生补注。作者记录中国走方医柏云口授医技,广摭民间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药知识与临床经验,“删其眩异繁缛,参以秘笈所藏
当代医学的发展,使大量的医学疑难杂症相继被克服。但是,巨额的医疗费用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服药后所产生的副作用及手术的痛苦也是常人所难以忍爱的,求医治病所需的大量时间也是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所不能接受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编写了《家庭按摩健康疗法》一书,教你如何通过手、头、躯干、足人体组成部分来诊断和治疗各种常见疾病。 家庭按摩健康疗法。 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保健按摩的作用机理和常见疾病的家庭按摩疗法,并配以大量图片使你更直观更明了地学习和掌握各种按摩技巧。利用本书的指导方法,通过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治疗,可使你足不出户便可驱除病魔,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拥有健康的身体。 任何读罢此书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惊叹:我们的生命不能没有健康,而健康居然能如此轻松地
《金匮方歌括白话解》以《金匮方歌括》歌诀原文为依据,列有仲景方药原文做对比,对歌诀中的难字难词加以注释校勘、对每首歌诀进行白话串解,详细阐述歌诀中所蕴涵的仲景方剂的功效、配伍意义、适应病证、使用注意等,个别重要问题及难点加按语另作阐发,最后又附名家临床应用,以使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藉此达到正确全面理解《金匮方歌括》内涵,提高诵读记忆歌诀兴趣,继之临床上能更好地用好用活仲景方剂之目的。《金匮方歌括白话解》对《金匮方歌括》原义阐释详尽,文笔通俗易懂,是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和大中专院校师生学习仲景著作的入门之作。
本书取材自南先生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禅宗与道家》、《新旧的一代》、《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观音菩萨和》和《金粟轩诗放八讲》等。我所做的事就是剪刀加浆糊,“断章取义”,稍加整理。好在南先生的书通篇结构严谨,但撷取一段,又能独立成篇。文章的标题大多是原书听小标题,小部分是我加上去的,在编辑过程中只删去个别字句。纯粹是技术性的。 t 本书内容博大精深,文字通俗易懂。既涉及诗话与人生、文化与文学、读书与论史、谈典与论人,也涉及知命与立世以及作者的人生精言;在阐述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时,作者广征博引,谈笑风声;谈诗时,既有典故,又有哲理;谈人生时,引用了大量典故和诗词;用典故时,又有作者其独到的见地。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是契诃夫经典小说的选集,所选的小说集中展现了契诃夫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这些小说中,《变色龙》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通过他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统治下的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万卡》则通过一个九岁男孩万卡偷偷给爷爷写信,向慈祥的爷爷倾诉自己在鞋匠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哀求爷爷带他离开,回到乡下去生活的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套中人》写的是别里科夫害怕与外界接触,处处想办法把自己和别人隔绝开,把一切能包裹的东西都装到套子里,他性格孤僻,恐惧变革,还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周围的人;《第六病室》中监狱般的病室,知识分子伊万·德米特里奇与医
《内经选读》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内经》课程系列的基本教材,供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为适应时代发展和中医教学的要求,本教材在此前数版教材的基础上,在编写方法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概论部分,加强了学术体系的论述和内经理论与临床思维方法的介绍;原文部分,由原篇注释解析,改为分类择要汇集原文,加以校注、解析,以使学生系统掌握《内经》理论的学术渊源、丰富内涵及其思维方法,提高其中医基础理论水平。全书共分三部分:部分概论,主要介绍《内经》的成书时代、历代研究情况与书目,《内经》的学术体系以及理论与临床思维方法。第二部分原文导读,按《内经》理论的学术系统,分章节类集精选原文,并予以顺序编号,每节之下概述该部分基本内容、学术要点,而后依所选原文次序分别予以
本书取材自南先生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禅宗与道家》、《新旧的一代》、《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观音菩萨和》和《金粟轩诗放八讲》等。我所做的事就是剪刀加浆糊,“断章取义”,稍加整理。好在南先生的书通篇结构严谨,但撷取一段,又能独立成篇。文章的标题大多是原书听小标题,小部分是我加上去的,在编辑过程中只删去个别字句。纯粹是技术性的。 t 本书内容博大精深,文字通俗易懂。既涉及诗话与人生、文化与文学、读书与论史、谈典与论人,也涉及知命与立世以及作者的人生精言;在阐述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时,作者广征博引,谈笑风声;谈诗时,既有典故,又有哲理;谈人生时,引用了大量典故和诗词;用典故时,又有作者其独到的见地。
《黄帝内经》中的方剂,仅13首,而且基本上是一些小方、偏方。这对于应对形形色色的疾病,是远远不够的。其实,《黄帝内经》中方剂固然不多,但其中追溯病源、分析病理、列举治法之处,比比皆是。中医是靠思想治病的,《黄帝内经》给后人提供的,正是这种思想。正如庄子曰:“吾所好者,道也。” 骆龙吉撰述的《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就是其中杰出的著作。该书选取《内经》中的病证,附其原文,逐—解释,配上方剂,并详解方义。通过医理分析和方药的呈现,有助于读者对《内经》中所列病证有更切实的理解,也有助于理解古人处方用药之妙。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将中医的精微用经、论、方、法四者层层展现出来,历历在目,累累入心。学者如融入其中,细细品味,自可得其真趣。
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撰《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的祖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方书之一。 《金匮要略心典》由清代医学家尤怡(字在泾)编纂,全书共二十二篇,删除《金匮要略》中的最后三篇。 本书根据清代同治刻本进行标点,对其中难字、难句加以简注,可供中医教学及爱好中医者学习研究《金匮要略》时参考。
傅山,字青主,别字公它,明末清初山西太原阳曲人,生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卒于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傅山不仅博通经史子集,兼工诗文书画,而且精通医学,时称“医圣”。其用药博采众方,应手
《难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经典医学著作之一,全书以问答的方式编撰而成。其中一难至二十二难讲脉学,二十三难至二十九难讲经络,三十难至四十七难讲脏腑,四十八难至六十一难讲疾病,六十二难至六十八难讲腧穴,六十
《扁鹊心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由北宋窦材辑,清代胡念庵参论。本书共分三卷。主要内容介绍灸法。卷上论以经络、灸法(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等施治原则;卷中、卷下介绍各病症的治疗,后列气海、石门、关元等二十二个灸穴(其中包括手、足三里)。书后有附方,多用丹药及附、桂等热药,内载“睡圣散”,于灸前服用,使昏睡而不知痛。书中提到元明时医家,如河间、丹溪、时珍等为后人所增补。
《活人书》原名《伤寒百问》,又名《南阳活人书》、《类证活人书》、《无求子活人书》等,北宋朱肱撰,成书于公元1108年(北宋大观二年)。全书共二十卷,卷一至卷十一,以问答为体例,论述经络、脉穴,剖析伤寒的各种证候;卷十二至卷十五,详释仲景《伤寒论》一百一十二正方;卷十六至卷十八,采撷《外台》、《千金》、《圣惠》等各家一百二十六杂方;卷十九至卷二十,兼论妇人、小儿伤寒病证及方药。全书学宗仲景,参合各家,首倡以经络论六经方证,提出“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强调脉证合参以辨病性,对仲景学术颇多发挥,是《伤寒论》研究早期较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正如清代徐灵胎所说:“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本书对学习和研究《伤寒论》以及提高中医临证能力都有重要
《章太炎:国学的精要》将为你介绍章太炎的国学概论、诸子学精要、经学精要、佛法精要、国学讲习会略说这五部国学著作,为你讲述国学的精要。在中国近代史上,章太炎是革命先驱,也是国学泰斗。历史学家侯外庐说:“章太炎对于中国学术文化遗产的论述十分丰富。他是古经文学派最后一位大师,同时又是儒家传统的拆散者。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及其矛盾的性格,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四圣心源》是清代名医黄元御的精华之作,旨在弘扬四圣(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伟业,阐发四圣典籍之精蕴。黄氏在本书中详加阐述“枢轴运动”(圆运动)的观点,崇尚气化,首重中气(脾胃),兼及四维(心、肺、肝、肾)。书中黄氏自拟方颇多,方旨彰显,遣药简洁,配伍精当,切合临床。全书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文笔精炼、风格独特,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是一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医书。
《医林改错》系清代名医王清任生前仅有的著作,成书于道光庚寅年(公元1830年)。王清任(1768~1831年),字勋臣,又名全任,直隶(今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其先祖王凝机,是当地的一大名医。
2019年12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换届选举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温病学、感染病学、传染病学、临床相关学科、科研方法学、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学者500余人参加了会议。论坛邀请多位著名温病学医家和学者,将温病辨治学术思想及临床研究成果倾囊相授。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办的“战疫肩并肩”项目,通过网络学术平台学习交流,让更多医生患者学习了解了温病、新冠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本书辑录了“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中8位专家及“战疫肩并肩”项目中4位专家的精彩内容,将其整合分上篇理论探讨与下篇临床研究两部分,文字尽量贴近讲座原貌,以期给予更多中医学子及中医爱好者以温病学
《伤寒论》,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
《三因司天方》是清代龙砂医家缪问将同乡名医姜体乾所藏之宋版陈无择《三因方》加以书论而成。 从缪问的注解出发,通过撄城自守与围魏救赵两则典故,联想分析治病过程中的组方、用药,解析《三因司天方》 中治病思
《女医杂言》为明代传奇女医、中国古代四大女医之一的谈允贤所撰,成书于明武宗正德五年,采用追忆的方式记录了谈氏三十一则医案。医案中所治患者全部为女子,但也不仅仅限于妇科疾病,实际包括了内、外、妇、儿各科病证。谈允贤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而生动的笔调,将三十一则医案娓娓道来,不仅反映了谈氏高超的医学临证水平,还反映了明代社会妇女阶层的生活场景,堪称一幅描绘“明代妇女众生相”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