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是21世纪中医界的大家。本书根据李可近10年来医案,选出280例。为了体现医案的真实性,特选出照片处方196例。作者对医案进行了认真点评,并总结出规律。从中可看出李可治该病的思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
李可是21世纪中医界的大家。本书根据李可近10年来医案,选出280例。为了体现医案的真实性,特选出照片处方196例。作者对医案进行了认真点评,并总结出规律。从中可看出李可治该病的思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
本书以糖尿病中医临床实用为宗旨,基于笔者的临床实践,在充分采集临床证据,吸收临床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分为总论、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概述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病症范畴、糖尿病病因病机认识、辨证方法、治则治法、常用方剂以及常用单味药、单验方等内容。各论部分,根据临床实用的原则,扼要梳理了糖尿病诊疗进展、糖尿病中医治疗经验;系统总结糖尿病及其常见合并症或并发症的疾病诊断、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名医经验以及倪青教授治疗各病证的验案。本书理、法、方、药分析深入浅出,收集糖尿病相关病种全面详尽,是糖尿病中医临床中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可供从事糖尿病中医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研究人员、医学生参考、借鉴。
品管圈是目前受欢迎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手段,自引入我国医疗系统之后在全国渐成蓬勃发展之态。然而,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品管圈为问题解决型品管圈,而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应用还较少。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课题达成型品管圈这一创新型品管活动越来越受到各行业品质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并成为中国医院品管圈后续发展的方向之一。《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操作手册》由我国医疗机构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的先导团队主创,以中国质量协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为基础,结合前期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的案例,从质量管理小组的创建、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常用工具解析、品管活动的逻辑步骤、成果转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系统阐述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实施路径及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当前我国相关行业,尤其医疗系统实施课题达
本书系“当代名老中医经验精华系列”之一。郭维琴教授乃名医郭士魁先生之女,幼承家学,立志岐黄,从医40余年,积累临床经验颇丰。本书分心脑病证、脾胃肠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肺系病证、其他病证6部分,共列33种常见病证,分别阐述其病证概念、历代医家论述、表解病因病机、分型论治、典型病例和临诊体会,有些病证有郭维琴教授已发表的论文著述,尤能体现个人学术观点及诊疗思路。本书汲取作者临床经验之精华,历数诊疗及用药体会,内容翔实,文笔流畅,论述精辟,适合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鼻塞、腹痛、关节疼痛,这些对身体异常和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命体验。而疾痛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给日常生活造成了大量的困难。腰酸背痛使我们分神,影响工作效率;头痛会让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下降;有些疾病引发的性无能,甚至导致婚姻破裂。然而,在大多数医生眼中,疾病才是问题所在。现代医疗系统,将我们鲜活的疾痛经验,解释为一种生物结构或是生理功能的变异,仅仅与身体有关。对此,哈佛医师与人类学家克莱曼博士,从其20年来的临床治疗和数百个真实病例出发,令人信服地指出,疾痛不仅属于身体,而且连接着自我与社会。对疾痛故事的诠释,不但对于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而且,对于认识医患关系和人性化的医疗体系改革,意义深重。
本书为近代伤寒大家、广东名医之一黎庇留的经典经方医案,在近50个案例中,将《伤寒论》六经病尽收其间。医案以内科疾病为主,也有一些妇科、儿科、外科医案,大多为重病、急病、疑难病的治验,并有若干奇案。 原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委员会萧熙研究院对本书医案进行了详尽独到的评述。中医学者何绍奇评价说:“如果说,《黎庇留经方医案》与沪上曹颖甫先生的《经方实验录》可谓同时代人的比肩之作,那么萧熙先生的功绩就同当年的姜佐景君相伯仲了。”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浮针疗法的概念、形成与发展、特点、作用机制,以及对软组织伤痛的治疗方法,同时还介绍了疼痛的生理病理、疼痛有诊断及软组织伤痛的病因病机等实用知识。 浮针疗法对治疗软组织伤痛疗效确切,见效快捷,损伤简单,无不良反应,是军医大学“九五”科技成果获得2001年度解放军医疗成果二等奖。本书可供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针灸科、推拿科等科室医师和基层医务工作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