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临床药剂学 孙路路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孙路路 编 /2016-02-01/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临床药剂学是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整合与药物制剂相关的诸多学科知识,归纳凝练出来的药物剂型合理使用的知识体系。孙路路主编的《临床药剂学(医学教育改革系列教材)》共9章,介绍了口服制剂、注射剂及经其他给药途径制剂的合理使用,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现状、申报、配制、质量控制,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设计与应用,药物制剂的临床研究和评价,药物剂型与用药安全等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剂型应用于人体以后如何发挥作用,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正确使用药物、评价药物、调配药物制剂。

    • ¥9 ¥33.37 折扣:2.7折
    • 名医类案 [明] 江瓘,苏礼 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明] 江瓘,苏礼 等 /2005-08-01/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名医类案》是我国部中医医案类书,由明代医家江瑾及其子江应元、江应宿编集,书成于明 嘉靖三十一年(1552)。全书共12卷,分205门,辑录明代以前历代名医临床验案2400余首。是对明代以前中医医案的全面整理、系统选编。该书的编纂,实开我国医案类书编纂之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名医类案》是明代医家江璀及其子江应元、江应宿编集之作。原书成于明 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后经清代名医魏之磅(玉横)重订。全书共十二卷,分为二百零五门。 《名医类案》大量搜集了明以前历代名医验案,同时博采经、史、子、集之中的相关资料,结合编者个人医案,共录病案2400余则,收辑内容广泛,涉及病类丰富,涵盖了传染病、内科杂病、外科病、五官科病、妇科病、儿科病、精神疾病等多种疾病。书中所载病案,大都有姓名、年龄、体质、

    • ¥10 ¥35 折扣:2.9折
    • 医行散记 行医50年治验秘录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19 条评论 )
    • 郑立让 /2019-03-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本书是有着50多年行医历史的名老中医的行医笔记,也是头皮针、针灸、中医生动的社会实践的总结。书籍分为作者从医回忆录、怀念舅父、陕西著名中医教育家张济全先生、作者行医笔记、治愈病案、中医验方、秘方,行医体会。内容生动翔实,文笔优美朴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是广大医学爱好者、学生、医学从业者的良好参考书和学习书籍。

    • ¥9 ¥29 折扣:3.1折
    • 周围血管病临床治疗难点与中医对策 吕延伟,李大勇 主编
    •   ( 4 条评论 )
    • 吕延伟,李大勇 主编 /2015-08-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周围血管病临床治疗难点与中医对策》为《周围血管病中医小丛书》之一,由辽宁省名医、外科专家吕延伟教授等主编。 全书共8章,重点介绍了最为常见的8种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难点、中医治疗优势、辨证治疗过程中细微的变化与对策,突出展示了周围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水平和成果,客观评述了中西医治疗现状,并结合我国几代专家的临证经验,提出适合患者病情与需求的治疗方案。 本书旨在继承和发掘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规范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的临床工作,启发开阔医生的诊疗思路。主要供中医外科或周围血管科专科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外科专业师生阅读使用。

    • ¥9.3 ¥30 折扣:3.1折
    • 何炎燊临证试效方(增补修订本)
    •   ( 32 条评论 )
    • 叶立昌马凤彬 编纂 /2010-01-01/ 羊城晚报出版社
    • 何炎燊老师从医50多年,诊务极忙,临床经验极为丰富。3年前,他应同道之请,把积存的、较完整的病案,编写成《竹头木屑集》,出版以来,深受医界同仁好评。但这只是吾师经验的一部分,因为书中所收录的都是急重疑难病例,所用的方法多是变法而非常法。因此,许多人都建议吾师再写一本治疗常见病的书。笔者有幸,得随吾师学习临证至今已20年,亲见吾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常是得心应手,药到病除。在此期间,经老师的口传心授,我记下了他的许多宝贵经验。近年,由于利用电脑,贮存的资料也更多些。我把这些原始素材请求老师筛选增删,再编写一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集,可能更有助于提高后学的临床水平。老师同意我的看法,就仿照《名医名方录》的形式,写下这本《临证试效方》。古人说过:“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为什么有些

    • ¥9 ¥20 折扣:4.5折
    • 中医妇科学 供中医 针灸专业用
    •   ( 12 条评论 )
    • 王伟渝 主编 /1989-08-01/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卫生部曾于1960年组织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五所中医学院编写了一套中医中级教材,供全国中医学校和卫生学校中医班教学使用;1978年卫生部又组织编写了中等卫生学校有关中医课程的教材,为培养中等中医专业人才做出了贡献. 为适应中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各专业系列教材的建设,卫生部于1985年8月在山东省莱阳县召开的全国中等中医教育工作座谈会期间,制订了中医士、针灸医士、中药士、中医护士四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并组织了中医士、中药士、中医护士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成立了各门教材编审组,实行主编单位和主编负责制。同年11月及1988年5月,在安徽省芜湖市先后两次召开了本套教材教学大纲审定会议,审定了中医士、中药士、中医护士和针灸医士等专业38门中西医药课程的教学大纲。为提高教学质量,在编写过程中,力

    • ¥6 ¥15 折扣:4折
    • 李发枝治疗艾滋病经验集
    •   ( 69 条评论 )
    • 徐立然郭会军 主编 /2013-11-01/ 中原农民出版社
    • 徐立然等编的《李发枝治疗艾滋病经验集/国医验案奇术良方丛书》对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了总结、传承。以医案医话的方式真实记录了李老的精湛医术和临证经验,较完整体现了李老艾滋病临床独特的诊治体系,比较全面展示了李老从事艾滋病治疗近十年的临床医学成就。

    • ¥10 ¥25 折扣:4折
    • 医衡
    •   ( 370 条评论 )
    • 沈时誉 /2012-01-01/ 中原农民出版社
    • 《医衡》是一部医论集,约刊行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作者沈时誉,字明生,茸城(今上海松江县)人,明末清初医家。 《医衡》的题旨,著者喻病为物,喻药为权,而医者为持衡各,使药称于病,平施补泻,故取书名为《医衡》。全书四卷,八十一篇。首为统论,凡十一篇,论述养生、运气、奇经八脉等总旨;次为证论,凡六十八篇,分风、寒、暑、湿、燥、火、气、血、痰、积、虚损等类;末为附论二篇,论述生育、养生之道。著者收集了各家论述,或医家,或名家,凡足以为衡春即收录。繁者删之,阙春补之,以实用为准。 本书为《古医籍珍本集萃丛书》之一,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适用于中医临床各科医师及中医爱好春阅读和研究。

    • ¥9.6 ¥24 折扣:4折
    • 潜斋医话归砚录
    •   ( 516 条评论 )
    • 刘更生 /2012-10-01/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潜斋医话归砚录》1卷。前半部分载治疗内、外科杂病为主的简效之方,故本书亦称《潜斋简效方》;后半部分载医论、医话,主要内容为医籍评述及临证诊治等,评议中肯,多有卓见,被赞为 医话中之翘楚 。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撰著的《潜斋医话归砚录》为医话类著作中的佳品,若与盂英其他医著相互参阅,不仅能加深对其学术思想、学术经验的理解,而且足以拓视野、广见闻,对于学医、研医不无裨益。

    • ¥5.9 ¥13 折扣:4.5折
    • 喉症全科紫诊集
    •   ( 213 条评论 )
    • 郭君双 /2012-10-01/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明代薛己专著的《喉症全科紫珍集》分上、下2卷。上卷保存了明清早期的喉科痈疡证治的著名方剂,以及当时治疗有效的小针刀,外用吹、涂、摩、糁药等,反应了十分丰富的喉科证治。下卷介绍了72种喉舌病,并通过图注形式,将喉科发病部位、形态、诊断要点、基本方药逐一论述,言简意赅,图文并茂,易于掌握学习。《喉症全科紫珍集》是较早介绍72种喉病的专著,在喉科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一部研究喉科疾病的重要参考文献。

    • ¥5 ¥11 折扣:4.5折
    • 产后病的中医调补
    •   ( 33 条评论 )
    • 范德兰万长秀 /2009-11-01/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如果产妇在新产后及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则称之为“产后病”。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晕、产后痉病、产后发热、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小便淋痛、产后腹痛、产后身痛、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汗症、缺乳、产后乳汁自出、产后抑郁、产后血劳等。因此产褥期应特别注意起居调养。本书帮助读者认识认识产后不适、产后精神调补、常见产后病的中医调治、产后的手法调治、产后的起居调养、产后运动等内容。

    • ¥4.5 ¥10 折扣:4.5折
    • 解悟中医(相信你的自愈力)/国医精华系列
    •   ( 113 条评论 )
    • 潘德孚 /2010-01-01/ 浙江科技
    • 本书作者为民间中医师,75岁,行医50多年。 作者学历不高,但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他悟出许多行医之道。两年前,他把自己的行医经历以及在行医过程中看副的、听到的事件记录下来,并加上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发布到网络上。 但就是这一篇篇的博客,让网友跟帖不断,许多网友加入了对中医疗效的讨论。 潘医师的许多见解被传播得越来越广:“中医队为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中医治人,西医治病”、“病是你自己好起来的,医生只是在帮忙”…… 本书以平实的语言,向你讲述一个个看病的故事,让你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医在诊病、治病时是如何思考的,从此明白:不是中医疗效不好,而是没有找到真正的中医。

    • ¥9.87 ¥20 折扣:4.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