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是新药发现和新剂型开发中的关键研究之一。 本书归纳了现有关于药物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预测、研究的方案与手段,分为5个部分,深入阐述了: 1.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的测定和预测; 2.药物透过生物膜渗透性和药物口服吸收的试验研究; 3.有关载体蛋白、肠壁代谢及其对吸收过程的影响等的研究进展; 4.渗透性、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预测方面的计算方法和模型; 5.药物开发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等。 本书不仅可协助新药开发人员优选可用于临床的候选化合物,指导药剂学研究人员开发新剂型,而且对从事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人员也同样有益。
临床试验的管理和操作是一个医药系统工程,其不仅涉及医学和药学领域的知识,还要求了解和掌握的药政、伦理、财务、法律、商务管理的原理。本书立足于此,在力图拓宽临床试验全过程的管理和细节的同时,加深操作规范上的要点和方法,对临床试验各个环节规范要点、操作程序、监查对象等逐一展开论述,以期尽量弥补相对国外临床试验管理和操作程序标准化,临床试验表现出的在多个方面的薄弱和不足。 一级分类:科技图书 二级分类:医药卫生 三级分类:药学
全书注重实用,搜罗常用中药600余种,后附煎药、服药方法,有助指导临床。书前有谢利恒、顾渭川、蒋文芳等人题词。本书编写体例是首正其名,次详产地,后列举性味、主治、用量、禁忌。主要目的在于辨别认识药性。附有“别名附名”(可查阅一药多名)和“服药方法”。笔划为序,以靠前字为准。又节选历代医家之言论,便于查核、借鉴,后附煎药及服药方法,有助指导临床。
本书包括绪论,药物的发现,设计与开发,受体,酶,酶的抑制与失活,作用于DNA的药物,药物代射,前药和药物传输系统共8章内容。 药物化学学科的形成、历史的发展及新药的创制与有机化学有密切相关。这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药物的化学合成自不待言,药物化学中的许多原理也是从有机化学发展而来,迄今仍保留着有机化学的印记。近30年来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介入于新药创制,在策略、技术和方法上与传统药物化学的融合,虽然在程度上改变着新药研究的模式,但有机化学仍是药物化学重要的基石。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在治疗药物中占主导地位,药物的分子设计、化学合成、构效关系分析以及药物与生物靶标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等,都涉及了大量的有机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的原理与方法。缺少有机化学原理和方法的支撑,药物化学和新药研发难以发
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是新药发现和新剂型开发中的关键研究之一。 本书归纳了现有关于药物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预测、研究的方案与手段,分为5个部分,深入阐述了: 1.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的测定和预测; 2.药物透过生物膜渗透性和药物口服吸收的试验研究; 3.有关载体蛋白、肠壁代谢及其对吸收过程的影响等的研究进展; 4.渗透性、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预测方面的计算方法和模型; 5.药物开发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等。 本书不仅可协助新药开发人员优选可用于临床的候选化合物,指导药剂学研究人员开发新剂型,而且对从事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人员也同样有益。
本书是编者根据他们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参考大量相关文献而精心编写的,带有集成和综述性质。该书涵盖了中药材生产与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等多个方面,提供了许多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的栽培技术、市场价格统计信息和应用案例、前景分析等,内容全面、系统、具体,有广泛的较强的实用性,对中药材的生产、经营、管理、科研部门和中医药院校的师生都具有切实参考价值。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由七个章节组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GAP概念以及进行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所需具备的植物学基础、土壤学基础、植保学基础和中药遗传基因工程学所涉及的高新技术,包括中药材适宜产地的选择、优质种源选育、优质高产的田间管理、无公公害农药的筛选与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藏、质量控制、人员培训与文件
本书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参阅了医学图书、期刊及有关专家的科研成果。在内容编写上注重药物原理与临床实际需求相结合,涵盖了药物学的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了各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作用与用途、剂量与用法、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注意点等。本书内容翔实、论证有据、实用性强,力图以临床上的常用药物为线索,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力求做到能使临床医、药、护等专业人员阅读后,可快速准确用药或为多种方法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镇痛药研究方法学》是一部大型工具书。全书共分六篇41章。篇总论(7章),阐述与疼痛相关的疼痛基本概念、调控理论及各种相关因子(递质、调质、介质、受体、通道、新靶点等)的进展,对启发研究思路和开展研发工作很有帮助;第二篇镇痛药研究的常用技术(7章),包括电生理、膜片钳、同位素、生物芯片、脑立体定向等技术及神经影像学、神经细胞培养、新制剂研究、实验设计与统计;第三篇镇痛药的研究方法(9章),包括经典方法及近年发展的新实验方法160多项;第四篇镇痛药的研究与开发(3章),包括镇痛药的新药临床研究、中药镇痛药及镇痛毒素的研发等;第五篇临床常见痛症的药物治疗现状(14章),通过分析临床痛症的治疗药物,为扩大镇痛药的探索思路提供线索;第六篇展望(1章);附录(2个)。 本书由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多家单位多位撰稿人
本书共分十四章,介绍了小核酸药物开发的相关技术。包括:小核酸开发技术基础、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开发技术、三链核酸、CpG寡核苷酸与免疫调节、Aptamer技术、Decoy技术、核酶、siRNA药物开发技术、microRNA药物开发技术、生物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系统生物学技术等。
这是一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科学全面展现贵州丰富中草药资源的著作。《贵州中草药资源图典》共计8卷,其中药用孢子植物1卷、药用种子植物6卷、药用动物和矿物共1卷。全套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收载贵州中草药资源近3500种,每种以文字的形式记述“植物名称”“别称”“植物形态”“生境及分布”“采收加工”“功能与主治”“附注”等信息,并配以精美彩色图片1~4张,整套书的图片达到7000多张。药用动物、药用植物部分的编排以分类学的“科”“属”为单位。
本书在白话串讲《药性赋》的基础上,从药性、功用到医理、养生,从有病治病到无病防病,以药物为载体,详细剖析疾病真相,论述医理精微,探讨养生真谛。借由每一味药,理出一条线,以这条线为中心,可以学药论理,可以谈方论法,进而推出大量临证取象、用药心得、古籍奥秘,启发学者悟性。书中对每一味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串讲,深入浅出地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讲解中医大量入门基础知识,使读者在轻松学习之余,可以学以致用,迅速将中医的智慧运用于日常生活中,释疑解惑,解答大量平常的基本健康问题,普及中医常识,“为生活增色,为健康加油,为生命充值”!并且能够以此呵护自己、照顾家人、关爱朋友。其实中医很简单,原来中药可以这么学!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中医初学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