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经过三千年不断发展,已积累奇效良方逾数十万首,其中膏、丹、丸、散、酊、油、锭、栓等类剂型的方(简称 膏丹丸散 )即占半数以上。由于这类方结构精炼,用法奇巧,具有简、便、验、廉的突出特点,因而受到历代医家病家的普遍欢迎和重视。这些医方各具特色,即便在同名方中,也因作者不同,时代不同而结构迥异,疗效迥殊,甚至还存在不少有药无量、有方无名、用药怪异难觅、过用剧毒大毒药物的处方。如何在众多医方中选择结构精当而又安全高效的方剂以供现实所需,已成为当代临床、科研、药物研制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但至今尚无较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通过系统整理,把这类医方从浩瀚的书籍中筛选出来,以供当代临床科研和新药开发之参考,正是《散剂分典》编著的用心所在。
本书精选800余种常用中草药,编写上注重日常应用,将识别方法与使用内容细分版块列述。书中的 功效主治 实用验方 部分落脚于实用, 功效主治 介绍了药物的性味、功效以及宜忌,尤其是对于多部位入药的植物,进行了拆分讲解,详述各个部位的功效主治; 实用验方 则以常用方、常见病、操作简单为原则对方剂择优选录。 形态特征 生境 分布 部分着力于识别,详细介绍各药的形态特征,辅以 生境 与 分布 供读者综合判断。书中每一中草药都保障附有高清原植物图,并尽可能搭配花、果图以全面展示植物的真实面貌。
中成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中成药的不合理应用日益凸显。本书从辨证用药、辨病用药、辨症用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药、中成药联用、中西药联用、内外同治、超说明书用药等方面对常用中成药和中药新药的用药思路、注意事项、循证证据等进行了论述,可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各科的临床医务工作者、药学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提供参考。
本书以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年出版的萧步丹撰《岭南采药录》(根据1932 年萧灵兰室铅印本影印)为蓝本,重点参考香港万里书店2003 年出版的萧步丹撰、关培生校勘本,对萧步丹《岭南采药录》所述的480 种岭南中草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考证。根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广东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和《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等分类学典籍,查清其来源、产地;参照《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广东中药志》《广东药用植物手册》《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等中药学著作与相关考证论文,结合作者们数十年来对岭南中草药进行实地考察和市场调查的情况,梳理其正名、别名及品种变迁,旨在为岭南中草药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形态特征、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脉络较为清晰的基础资
在现今社会,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于养生保健也越来越重视。中草药作为传统文化瑰宝,它的养生保健功效也越来越多的被人提起。本书收录了多种常见常用的中草药,配以大量的彩色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通过详细介绍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和保健功效,帮助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和应用常见中草药的确定的使用知识和方法。简单方便,操作性强,并且具有时效性,是一本家家***的养生宝典
中医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本书从针法、灸法、推拿法、外治法、内服法、颗粒配方法一一讲述了中医适宜技术,以及这些适宜技术对应的妇幼相关疾病。中医适宜技术作为医疗卫生领域适宜技术的一部分,以中医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拥有适用面广、安全性好、可用性强的特点,容易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掌握。中医适宜技术临床疗效确切,养生保健作用突出,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技术,推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本书内容丰富,相关技术说明详细,并具有配套图片,直观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书稿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讲述抗肿瘤中药的基础知识,介绍抗肿瘤中药研究进展、抗肿瘤中药作用机制。中篇介绍常用抗肿瘤中药300种,按照功效分类。下篇是抗肿瘤中药临床应用,涵括30类各科肿瘤及30种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以及25种传统经典抗肿瘤药对和40种名医常用抗肿瘤药对。此书适合从事肿瘤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及临床医务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作为医学爱好者及肿瘤患者的自修读物。
本书收录了精选自《本草纲目》原著中的禽兽部品种数10种,从气味、主治等方面概括了选定品种,部分有附方。
《常用中药材及饮片快速识别》依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张贵君主编,科学出版社)和《中药商品学》(张贵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基本内容、严格参照国家中药专业执业药师考试和全国卫生技术职称晋升中药专业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收载了学生必须掌握和中医药市场常见常用的中药材301种,用药材列目,以药用品种和性状鉴定要点为基本内容,涵盖常用中药饮片近1000种,每个品种项下包括药材基原、药用品名、鉴别要点、药用要点等项内容,并辅以高清晰彩图,充分体现了中药鉴定、中药商品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辨状论质原则。全书以图为主、知识点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一目了然。 本书是中药专业大、中专学生《中药鉴定学》《中药商品学》和《中药学》教学实践、实习和实验的参考书,亦可作为职称晋升
本书以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药学》(第九版)为参考,精选了300种中草药,并按功效分为20大类、32小类,其中包括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止痰化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等类,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精心编排。从别名、来源、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精选验方,使用注意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和应用。
刘辉主编的《常见疾病用药手册(药店专用版)》涵盖了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中医养生等七大版块,超100种药店常见疾病。每个病种的内容包括了疾病定义、病因、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用药、专业关怀,让一线药店人全面系统地了解每个疾病的诊断标准、处理原则,以便为顾客提供全面的健康解决方案。
中药配伍应用是中医处方的基础,中药鉴别应用是合理正确选药组方的关键,笔者长期从事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于中药配伍和鉴别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详细介绍了常用的400余味中药的常规临床配伍、鉴别的应用经验,对于提医师处方的临床疗效、加深中医药专业学生对药性的认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仝小林教授临证30载应用经典名方的医案汇集和心得总结。全书分为辨治高热经验、诊治变态反应经验、治疗难治性心衰病案、辨治肠胃病经验、诊治肝病经验浅述、治疗肾脏相关疾病验案、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验案、SARS——“肺毒疫”诊治经验、其他验案集萃等九部分,另有附录:仝小林临证诊疗心得述要,系统阐释临证时抓主症、倡用经方、重视经方剂量、证病结合、关注现代药理回归问题。本书适合中医研究人员、中医临床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阅读参考。
对药又称药对,系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组方治病。《施今墨对药(第4版)》由老中医施今墨的得意门生吕景山编写,在第3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较详细地介绍了施今墨临床常用对药370余对,包括每对药的组成、药物图像、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经验。组方简便,疗效确切,按其功效分类编排,是学习、应用中药和方剂颇有价值的参考书,为军医版书之一,日本、韩国已先后译成本国文字出版;台湾省已用繁体字出版。《施今墨对药(第4版)》适于各级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