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房中养生亦称,是中国古代有关性医学、性保健的通称。 总括中华房中典籍 这部书:不仅因为它全部收录了迄今发掘出的,从先秦至民国的中国古代房中养生典籍,而且大海捞针似的从浩瀚的中文古籍中钩稽史料,撷取了有关的篇章片段,共收房中秘笈89种,是现今收录最全、规模的房中养生著作。 尘封秘笈首度现世
《危重症患者营养的理论与实践》从危重症患者机体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开始,描述了不同营养素的需要以及在危重症状态下这些营养素需求的新变化;对危重症患者宏量营养素的组分及对机体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代谢,功能、营养进行了分析。另外从临床应用角度揭示了如何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对常见的危重症营养治疗方法做了介绍,详细说明了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的实施运用。
《欧洲药典质量标准的起草技术指南(第4版)(2005年)》是欧洲药典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欧洲药典质量标准起草的技术规范和指导原则,它按照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药品检测项目的顺序进行排列,是质量标准起草的重要参考工具书,涉及药品命名、杂质命名、对照品建立、标准体例,对旧内药品标准起草、复核单位和人员以及药品检验的相关技术人员,规范药品标准,起草科学的药品质量标准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为此,编者对《欧洲药典质量标准的起草技术指南(第4版)(2005年)》进行翻译并出版,供药品研发及药品检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欧洲药典质量标准的起草技术指南(第4版)(2005年)》并无附录,正文中的附录均指《欧洲药典》中的附录,就是指《欧洲药典》的附录。
本书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提供了的有关营养支持的实践方法与重要原则。 本书回顾了危重症患者机体代谢的改变,讨论了其营养需要及特殊营养物,涵盖了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各个层面的相关问题,概括了不同生命周期独特的营养需求,并且详述了危重症患者所患疾病本身以及相关并发症的营养问题。书中还包含各种专业问题,如伦理学和经济学问题,以及大量的参考文献、方案、图表和病例报告。 内容点特: 几乎涉及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所有相关的内容,提供源自目前危重症诊疗实践一线专家的指导原则,包括病例讨论、方案和流程图。 本书是由在危重症临床诊治中的专家,为所有涉及危重症救治的医务人员所撰写的,包括内外科医师、营养专家、营养师、护士、药剂师以及呼吸治疗师等。
本书是介绍有关能谱CT在临床实际应用的专著。全书共分4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能谱CT的概念、作用原理、应用价值,以及能谱CT在胸部、腹部实质性脏器及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应用,如从临床病例介绍、扫描方案、病案分析3个方面,以图文解说的形式论述了能谱CT在肿瘤的定量诊断及鉴别诊断、淋巴结的定性、合并肺部病变的鉴别、肺栓塞的检测和随访、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随访、血管的优化成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潜力和作用价值。本书可作为医学影像工作者的专业参考书,也可供临床其他学科人员、医学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经方方证是仲景学说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书精选了金匮要略中的61个临床常用的方证,每一个方证包括原文、解析、应用、病案四部分。
本书围绕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维护、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互作、基因疾病、基因)台疗等众多现代生命科学重要命题进行了系统、紧扣前沿的论述。全书分为三篇: 篇主要从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实体两个方面对“基因”概念加以梳理和完善。 第二篇主要围绕“基因”的动态属性,包括基因在)舌体内的代谢、DNA损伤和修复的分子机制展开了论述,同时还对迄今发现的与基因稳定性维护有关的基因重组和重排的分子机制,基因环境互作,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控制,以及迄今发现的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和程序性细胞坏死类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进行了介绍。 第三篇则针对人类肿瘤、癌症和遗传病等基因疾病的发生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对当前比较常见的与疾病基因的诊断、探查有关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也对当今与基因治疗相关的知识进行了阐述。 本书可供生物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非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表达改变的科学,表观遗传学机制参与个体发育、成体的许多生物学进程中基因表达的调节,这一过程的异常可导致人类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发生。本书是基础研究专著,24章均由知名专家撰写,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表观遗传学问题。首先介绍表观遗传学简史、基本概念;然后详细阐释表观遗传调节的分子机制及与之相关的细胞生物学过程;介绍了组氨酸和DNA甲基化,siRNA和基因沉默,x染色体失活,剂量补偿和印记,以及微生物、植物、昆虫和哺乳动物中的表观遗传机制;还讨论了细胞分裂和分化中的表观遗传作用,以及这些途径中发生的错误对癌症和人类肿瘤的影响;此外,也阐述了表观遗传在动物克隆中可能发生的影响。 本书可供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相
《庞宪清医海琐碎录》总共160篇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平实朴素,但有理有据,有滋有味,背后蕴藏着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洞明的人生阅历。它不像当代学术期刊上的某些论文,虚高气岸,戴帽穿靴,弄虚作假。
《欧洲药典质量标准的起草技术指南(第4版)(2005年)》是欧洲药典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欧洲药典质量标准起草的技术规范和指导原则,它按照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药品检测项目的顺序进行排列,是质量标准起草的重要参考工具书,涉及药品命名、杂质命名、对照品建立、标准体例,对旧内药品标准起草、复核单位和人员以及药品检验的相关技术人员,规范药品标准,起草科学的药品质量标准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为此,编者对《欧洲药典质量标准的起草技术指南(第4版)(2005年)》进行翻译并出版,供药品研发及药品检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欧洲药典质量标准的起草技术指南(第4版)(2005年)》并无附录,正文中的附录均指《欧洲药典》中的附录,就是指《欧洲药典》的附录。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与标准化病人》介绍了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考核方法,它提供一种客观、有序、有组织的考核框架,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方法,可以避免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主观性,可以全面评估临床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标准化病人(SP)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是客观结构化考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但目前尚缺少一本规范、系统介绍客观结构化考试及标准化病人培训剧本的专著。《客观结构化考试与标准化病人》是在认真总结、借鉴外客观结构化考试与标准化病人培训的经验基础上编写的。分为OSCE与SP概述,SP培训剧本两个部分,部分主要介绍OSCE与SP的起源与发展、理论基础、考核
《临床心电图诊断图谱(新版)》内容以图谱为主,配以对每幅图谱的描述和解释,对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图谱作重点阐述,对疑难图谱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深入讨论,结合心电图学传统、新的理论和实践介绍,编写成共计13章50节,约60万字,内含325幅图谱的著作。 《临床心电图诊断图谱(新版)》涵盖了临床心电图学各个方面,并特别注意与其他临床资料相结合,是一本内容丰富、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心电图学参考书。 《临床心电图诊断图谱(新版)》既可供医学院校学生、心电图室医技人员、非专业临床医生系统学习临床心电图之用,又可供和心电图专业临床医师在临床诊断时参考对照之用。
本书根据舌诊教学的特点及教学需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和主线,紧扣舌诊的主要知识点编写。介绍知识点包括:舌象特征、临床意义、英文翻译、舌象图片4部分。舌象图片中除了反映相应知识点——舌象的特征外,还选取了所拍舌象病人的相关信息,有利于病证结合学习。文字内容为中英文对照,适用于中外学生使用。 本书为配套教材,按知识点介绍,脉络清楚;每一知识点后均有对应的舌象图片,为学生学习舌象构建了很好的直观形象。全书共收图片200幅左右,均是近3年来作者从临床拍摄的舌象图片;中英文对照版本,面对外学习中医的学生,有利于中医文化的对外交流。读者对象为在校学生、留学生、成人教育函授学生、一般读者。
经方方证是仲景学说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书精选了金匮要略中的61个临床常用的方证,每一个方证包括原文、解析、应用、病案四部分。
1992年首台双层CT问世,开创了多层CT先河。不知是巧合还是默契,1998年四家公司同时推出了四层CT。从此,CT的开发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多层螺旋CT时代。仅仅三年的时问16层CT就已经问世(2001年),正当大家在努力适应l6层CT新技术临床应用的时候,2003年64层CT又推向市场,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就在几乎所有CT的研发都在朝着平板探测器CT努力的时候,CT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分歧。与当初第三、第四代CT争论极其相似,一些研发继续朝着不断增加纵轴探测器排数,直至平板探测器的方向进发。而另一些研发者则提出了新的概念,放弃了单纯更多纵轴探测器排列的追求,设计出间隔90。排列的双球管扫描方式,称为双源(dual source)CT。 对于提高心脏(冠状动脉)扫描的成功率和图像质量来说,提高每周扫描速度是较增加纵轴覆盖范围更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