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应用光学》和《工程光学》的辅助教材之一,可与张以谟教授主编的《应用光学》配套使用。全书共分四个部分:~7章为几何光学;第8-13章为像差理论;4、15章为典型光学系统;6-20章为光学设计。本书每章前有重点内容及主要公式提要,书后附有部分思考题提示和习题答案。全书共编入217个例题,159个思考题和326个习题。 本书可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和考研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光电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中医反应病学:过敏的中医治疗》从中医角度系统论述了反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全书共计九章,章至第六章系统地介绍了反应病发展的源流、中医“经典”对反应病的贡献、反应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诊疗治法以及常用中药;第七章从辨证论治、现代研究综述、名老中医诸家学说等方面论述了临床上常见的反应病;第八章采用表格形式记录了反应病的临床疗效真实的医案;第九章从环境、饮食、心理和运动四个方面论述了反应病的预防。
《地球与空间科学》面向从事小学科学课“地球与宇宙”部分教学的、现任和未来的教师(高师本科生),是一部将天文、地学基本知识有机结合的独特教材。全书共分为六章加一结尾栏目,内容从天讲到地:~3章,从眼前的天象知识出发,顺着认识过程,一直讲到现代科学中的宇宙及其演化,并融会贯通现代宇宙与眼前天象知识;然后聚焦到行星地球。从第四章开始,分别考察地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各圈层,最后通过“地球系统过程研讨”栏目,梳理各圈层间相互关联,收拢、回归到行星地球。由于外还没有很类同的教材,《地球与空间科学》在编排、体例和语言上时而采用独到的方式,尽可能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循序渐进,充实观测与实习,加强讨论和探究,以利于学习或阅读。因此,《地球与空间科学》不仅是一部科学上较严谨的天文、地学
本教材编写的原则是:“保证基础、精选内容;面向实际应用”。在编写过程中,作者结合多年从事网络教学的经验和“数字电子技术”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根据“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精选了内容。在精简了数字逻辑器件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同时,强化了外特性和实际应用电路的介绍;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和自学。 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引导读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确保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基础上,注意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吸收了外在电子技术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使得本书更加精练、涵盖面广、可读性强。 本教材在每一章的开头都给出了明确的学习指导,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的建议、学习重点与难点等;在每一章节的
本书内容包括柴油机总论、主体机件、配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柴油机增压技术、启动电器系统及仪表、柴油机的使用与调整、柴油机故障分析、柴油发电机组的选型与安装。 本教材主要用于地下国防工程电力保障专业的柴油机课程教学,也可为从事柴油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船舶安全管理》共分七章,章为船舶安全管理概论,主要介绍船舶安全管理的发展、管理内容、管理的组织以及理论与方法;第二章为与船舶安全管理相关的国际公约和法规,从安全、保安和防污染三个方面,重点介绍由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以及其他一些国际组织所管理的相关公约和规则;第三章为与船舶安全管理相关的法规,综合介绍我国在国家主权、海上交通安全、海洋环境保护、船员管理等方面的法规体系、专门法以及其他重要适用综合法律、法规;第四章为岸上安全管理,主要介绍船旗国对船舶的登记检验与发证管理、港口国监督、船舶进出港口的管理环节和程序以及岸上主管机关对船舶航行安全的监控;第五章为船上安全管理,重点介绍船上有关安全、保安和防污染的管理程序、安全作业规定以及法定的记录等;第六章为船舶应急部
《新概念大学语文/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课教材》的框架体系由3大板块,13个单元,87篇古今文学经典,8个语言知识通论专题,12种常用文体例说构成。内容包括:上编,文学作品导读;中编,语言知识通论;下编,常用文体例说。其中,通论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阅读、检索8个专题,涉及语言知识与应用;例说包括常用文体12种,分属“新闻与行政”、“艺术与学术”两大类。
《量子力学教程》包括绪论、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态和力学量的表象、微扰理论、散射、自旋与全同粒子等七章。书中在阐述表象理论的基础时,引入了近代文献通用的狄喇克符号,还通过线性谐振子的例子介绍了占有数表象。每章附有习题,系统讲述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介绍量子力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与控制学科领域的一门最为基础的课程,《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线性系统理论(第2版)》按照课程的定位和少而精的原则、以线性系统为基本研究对象,对线性系统的时间域理论和复频率理论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
《日语专业本科生教材:日语综合教程 第六册》有小说、诗歌、随笔和论说文等不同体裁的12篇文章组成。每课分别设有“课文、注释、单词、语句学习、表达学习、练习、文学·语言小知识和阅读”8个部分。语句学习栏目主要用来说明该课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包括语法、句型、词汇以及某些词组和惯用语。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在基础阶段尚未学习过的,也适当地编入了一些在基础阶段虽然有所涉及,但理解和应用还不够全面或比较难用的个别语法或词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日语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材料科学基础》以材料的结构状态为主线,从完整晶体结构出发直至非晶态固体,着重介绍了包括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的不完整性、固溶体和非晶态固体在内的内容;并对固体材料中质点的运动和迁移以及晶格振动与电子运动做了的阐述。《材料科学基础》着重概念的建立和演绎,并介绍了这些基本概念在具体的材料中的应用范例和普适性,与传统的“材料科学基础”类书籍相比,《材料科学基础》原则上摒弃了原来以单一材料作为专业基础时所建立的一套编排体系,也即在编写时仅以物质结构状态等观点出发来介绍与所有材料相关的科学基础问题,而摒弃了以金属、非金属等单一材料本身来介绍的情况,这更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材料的基本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