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适应制红企业GMP的实施与认证及建立健全文件系统的需要,以我国GMP(1998年修订)为基准,以ISO 9000族国际标准与ISO14000系列标准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地为制药企业职工、特别是编制文件的骨干,提供一个GMP培训教材。全书分绪论篇、理论篇、实践篇部分,围绕GMP文件编制的主题,分15章进行了详细论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医院制剂室可参照使用,医疗器械、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可参考使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药研究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也要逐步与国际规范接轨。国家监督管理局成立两年多来,正为建设一个“依法监督,科学论证,廉洁高效,行为规范”的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而努力。在这一形势下,ICH指导原则的翻译,并汇编成册出版,将有助于药品科研和管理人员了解国际药品研究开发在技术要求方面的新进展,从而提高我国药品研制水平,使我国药品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为世界人民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书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并附中英文对照术语。它是中国本完整的ICH译本。
本书以2006年发表在美国心脏病杂志Am J Cardrdiol上的8篇系列文章为主要参考文献,将目前有关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给予客观的评价,旨在使广大的临床医生正确认识他汀类药物的特殊降脂作用和少见的不良反应,以便更安全合理地应用这类药物,使之能对冠心病患者及其高危者发挥的效益。全书共分9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与风险整体评估、他汀类药物的肾脏安全性、他汀类药物与癌症、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等。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热分析应用手册-药物和食品》,本书简要介绍了DSC(差热扫描量热法)、TGA(热重分析法)、TMA(热机械分析)和DMA(动态热机械分析)的热分析的主要技术;通过许多实例,多方面深入介绍和讨论了热分析在药物和食品方面的应用。
《临证处方用药4321》旨在于“术”与“道”、“学”与“用”之间筑建桥梁,以期读者以精简之方药驾驭深奥之医理和繁杂之病症。书中介绍了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大承气汤、四妙勇安汤、平胃散、活络效灵丹、四神丸、四物汤、四君子汤、大建中汤等制作方法。
本书以2006年发表在美国心脏病杂志Am J Cardrdiol上的8篇系列文章为主要参考文献,将目前有关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给予客观的评价,旨在使广大的临床医生正确认识他汀类药物的特殊降脂作用和少见的不良反应,以便更安全合理地应用这类药物,使之能对冠心病患者及其高危者发挥的效益。全书共分9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与风险整体评估、他汀类药物的肾脏安全性、他汀类药物与癌症、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等。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药材商品鉴定技术》为药学类高职高专教材。全书分总论、各论两大部分共十八章。在总论中包括在药材的概念、拉丁名与分类,药材商品的起源与发展,药材来源与资源分布、开发,药材的采制,药材商品的质量及鉴定技术与包装贮藏。各论中分藻菌类、叶类、花类、果实与种子类、皮类、茎木类、根及根茎类、其他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介绍了387种药材的来源、采制、性状、功能与主治、成分、贮藏等。另在各论每章后列表述略171种药材。书后还附实验指导,包括38种药材的鉴定等。另有附录简介了实验中有关显微分析的方法。本教材可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使用。
该套书旨在通过对药物创新的基础理论和思路、新药开发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开创和应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全面系统的介绍,为我国在新药研究与开发领域提供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方向。本套丛书由我国药理学家张均田先生担任编委会主任,各相关领域科研、教学、产业一线具有性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 《药物经济学与新药研究开发》是“新药研究与开发丛书”之~,共6章。介绍了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内涵、历史发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要素、评价指标与参数,新药研究开发中的经济学特点,药物经济学研究设计及资料统计分析,药物经济学中的不确定分析以及价值工程的应用。书中注意将药物经济学与新药开发过程相结合,阐述如何在新药研发阶段应用药物经济学,在分析评价的方法后加入实例,并根据作者的经验和体会,客观地评
《食用本草》全面、系统地叙述食用本草的历史沿革、分类、性能与作用及其应用,并对常用的食用本草分六大类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述。
《中国非处方药用药指南》分为两大部分,部分重点介绍了目前社会药房比较热卖的非处方药的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等,并附有药品小包装外形图;第二部分为截止到2008年4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所有非处方药目录,内容包括药品名、规格、分类等。 《中国非处方药用药指南》主要供广大群众阅读。倡导自我药疗,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普及非处方药知识,促进安全、合理地使用非处方药。
本书是为普及用药知识而编写的实用性参考书,内容包括抗感染药,抗肿瘤药,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神经系统疾病用药,精神障碍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等近300种常用药物。分别介绍了这些药物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用量、有效期、贮藏方法、适应证、作用特点、相互作用、用药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特别提示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应该做什么,什么情况下要咨询医生,怎样服药,忘记服药或服药过量怎么办等细节问题。内容通俗易懂,写作角度独特,适合各级医护人员、患者阅读查阅。
《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共收载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4626条,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731条,中医诊断学820条,各科疾病1163条,治则治法337条,针灸274条,中药与方剂1221条,中医典籍80条。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中药化学》基础上修订而成。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使用。 全书共分十三章。与“十五”规划教材相比,本书在保持原教材的内容和系统性基础上对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如对第三章节、段进行了个别调整,使之更加合理;对个别章节如第二章、第七章、第十章等的结构研究实例进行了更换、修改,增加和更新了更现代、更清晰的波谱图;对原教材的结构式错误和不妥之处进行了改正和修改。这些修改和补充使本教材内容更为精炼突出,更适合作为中药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学习和使用。
本书从实用性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介绍了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疾病诊断要点、治疗方案、药物应用等内容,汇集了目前医院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及临床用药的基本情况。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国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运作模式和外发展动态,同时介绍了配置中心的流程管理、化学治疗药物、静脉营养药物的配置、静脉药物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等内容。鉴于目前在尚无有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方面的参考书,本书的出版,对已经建立和即将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医院会有的指导作用和较大的参考价值。
中药治疗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简要介绍中药治疗的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配伍与处方、合理应用、疗效评价及其不良反应等内容。各论切入内外妇儿五官科常见疾病,以病名为纲、证候用药为目,针对疾病特征、诊断要点做简明扼要的叙述,重点阐述、汤药、验方的应用特点及合理使用,同时列有药例分析及思考题,以便于结合实践学习。本书医药兼备,系统阐述了中药临床应用要点,使执业药师更好地掌握中药临床应用方法与规律,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实现WTO提出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原则。本书适用于执业药师(中药学类)继续教育使用,也可作为,执业药师(药学类)拓展中药学知识及医药院校教育和有关药学、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