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全面地讲述了呼吸机操作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重点讲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各型呼吸机的操作流程、消毒和维护以及呼吸机的参数、气道管理等,讲解了使用呼吸机的适应证、并发症的防治及使用呼吸机时的病情观察等,另外,呼吸机治疗中心的管理和常见疾病呼吸机治疗特点在本书中也做了详述。本书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以图示的方法全面、系统、直观地指导呼吸机使用科室的医护人员及其他初学者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本书是一本颇有价值的口袋书。
《制药设备与工艺验证》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验证概述、设备/设施/系统确认与验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与数据可靠性、QC实验室确认与验证、工艺程序验证、制药工艺验证和制药工艺验证支持活动。该书基于药品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确认与验证活动,从验证对象的特性阐述入手,由浅入深,涉及制药行业中原料药、固体制剂、无菌制剂、生物制剂和中药生产的工艺设备、公用设施、辅助设备、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工作;同时涵盖了风险管理、实验室系统、数据可靠性、清洁验证及工艺验证等制药行业重点关注的主题。在各类不同对象的确认与验证活动讲解中,融入了ICH Q9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体现了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经过风险评估确定的风险管理理念。《制药设备与工艺验证》可作为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供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了心脏起搏治疗的发展史、起搏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以外起搏治疗指南为基础,介绍了起搏治疗的适应证、植入手术过程、相关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及其注意事项。力求使各级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能从中了解起搏治疗的相关知识,使有起搏治疗适应证的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使已接受起搏治疗的患者能配合医生进行及时、合理的程控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的并发症,增加起搏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从中获得的收益。
近年来数字化、网络化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X射线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广,以往X射线机的相关书籍多有所侧重,或临床应用,或原理介绍,或工程介绍,但是,现代医疗器械的发展其内涵往往融入了多个学科,学者想要深入研究就需要纵向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橫向了解多学科知识,尤其是这些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进而全面地理解并富有成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本书是以X射线机技术发展史为主线,以数字化x射线机的关键部件技术发展进程为核心,重点从工程学角度介绍传统与数字化X射线机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及临床应用。同时也从工程学的角度介绍X射线机的质量评价遵循的标准、临床影像质量评价指标、安全防护及X射线机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目的是让医师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能全面地了解x射线机结构与性能,为其在临床影像
本书分3部分,共16章,部分介绍了荧光探针的性质,发展历史,荧光探针的导入和校正,以及其他类型的荧光类似物指示剂和生物发光与化学发光指示剂;第二部分则按研究领域,较全面地介绍了不同用途的荧光探针;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应用荧光探针较多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荧光检测仪器。书末还附有文中出现 的产品编号的英文名称及结构式和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全书文笔流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读者对象:从事生物医学的科学技术人员。
医疗器械作为构筑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点,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总结了医疗器械领域广泛存在的安全问题,具备较高的学术和实践价值。本书作者贝蒂儿o雅各布森(Bertil Jacobson)曾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学院有一个诺贝尔委员会而闻名于世,每年负责评审和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教授,担任瑞典健康与福利委员会医学工程顾问长达20年,在医疗器械安全领域经验丰富并具有很高的国际威望。他早在1977年即出版了Medicine and Clinical Engineering一书。第二作者艾伦o默里(AlanMurray)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和医学科学院教授,曾荣获英国创新技术与制造者奖,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协会终身成就奖章等。本书初版为瑞典版,一经出版,便得到广泛赞誉。之后再版修订了英文版,影响力不断扩大。 本中文译著的引入,在程度上
本书是编者总结多年的医学检验仪器培训、使用和维修经验,结合目前各级医院常用的检验仪器,并搜集大量仪器原理、应用和维修资料,专为临床医学工程(维修)专业编写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书共12章,较详细地介绍了耳聋与助听器选配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耳部应用解剖和声学知识,耳聋检查与分类,耳聋及相关疾病,助听器的种类、电声特性、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选配,耳模的声学特性及配置技术,聋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等,并附有听力、语言残疾的检查方法和评定标准。内容新颖、图文并茂。适于耳鼻咽喉科医师、听力学专业技术人员、助听器营销人员、聋哑学校和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教师阅读,亦可供耳聋患者及助听器选购者参考。
本书分三篇、32章,全面介绍了呼吸机的相关基础理论,包括呼吸生理、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危重病内环境紊乱及救治、抗感染治疗策略等;呼吸机工作原理与临床应用,涉及模式与功能、连接与护理、参数设置调节、撤离与依赖、监测、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并发症、临床策略等等;深入介绍了各种危重病综合救治,包含复苏、休克、ARDS、MODS、肺栓塞、冠脉综合征、致命性心律失常与哮喘、糖尿病昏迷、DIC、重症胰腺炎等等。书后附有名词缩写、计算公式等。第二版内容全面更新,着重阐述了各种疗效确切的新理论、新技术,将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贯通到理论之中,结合实践有的放矢地介绍实用临床知识。可供急诊、ICU、麻醉、呼吸、心血管等专业的各级医护人员参考学习。
为了宣贯GB/T16886系列标准,1999年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技术委员会组成编委会编写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实施指南》(2000年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但是十一年多以来, 10993系列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展很快,许多新修订的标准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有16个标准进行了修订,有的标准还做了多次修订;同时又发布了三个新标准。由于GB/T 16886( 10993)系列标准发生了如此快的变化,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使用和检验单位的技术人员急需要对这些标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决定重新编写《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一书。
张卓莉主编的《风湿的肌肉骨骼超声--标准化操作及应用》介绍的重点内容是:肌肉骨骼超声的标准化操作规范及其在风湿中的应用。书中对全身各重要关节进行超声检查时的标准体位、探头位置、正常与异常超声改变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配合了大量清晰的图片。另外,针对肌肉骨骼超声在多种常见风湿病中的应用以及引导关节腔穿刺等方面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本书是本关于风湿肌肉骨骼超声检查的教材,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恳请同行们给予建议,共同促进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在风湿中的完善和发展。
这本《矫形器学概要》尽管不是很成熟,但毕竟是本行业人才培养发展史上“零”的突破。以此为“突破口”,协会将继续组织编印涉及行业建设的系列丛书,以适应“大众”的普及与提高,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先迈出这一步,书编写得不尽完善没关系,可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修改,不断提高完善。借此,要感谢完成本书篇的作者刘志泉研究员及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和本篇第四章第八节的作者解放军总医院附属医院的常玉明主任,第二篇的作者廖琪高级工程师,以及为此书作出贡献的同仁与同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