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医疗器械注册为主线,全面梳理了自《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颁布以后国家医疗器械监管和医疗器械注册方面的法规要求和调整情况。对医疗器械注册的相关法规、医疗器械分类、医疗器械的注册检测、生物学评价、产品标准、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生产企、世监督以及注册申报的资料要求、审批流程等关键问题做了介绍,另外还涉及了欧洲、美国、日本的医疗器械监管体系。同时本书收录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02版以及该目录实施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的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形式新颖,采用问答的形式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医疗器械注册的相关知识,便于从事医疗器械工作的人员及医疗器械管理人员迅速掌握注册法规及要求,确保申报注册成功。
《辅助器具适配教程》面向广大基层辅助器具从业人员职业培训的实际需求,旨在通过系统讲述和阐释辅助器具相关知识,提升基层辅助器具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好地为辅助器具需求和使用者提供专业化、人性化、优质化的服务。 《辅助器具适配教程》在内容上力求脉络清晰,突出重点,贴近工作实际;在形式上,图文并茂,对一些难懂难解问题,配以轻松、生动的彩色插图,便于读者理解;在技术上,采用扫描导人视频资料,给读者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也是在同类读物领域的一次创新和尝试。 《辅助器具适配教程》适用于辅助器具适配以及康复医疗从业人员培训使用,同时也可作为相关院校教材。
本书以胃肠道疾病所涉及的内镜技术为重点,介绍了内镜技术在胃肠道各种常见疾病中的应用。为使广大的非消化科医师和内镜医师能更好地了解内镜技术,本书附有大量照片和示意图,旨在使大家直观地了解有关的内镜操作技术。由于近年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每年均有大量的新资料和新技术出现,故本书对一些新近出现的技术和方法也进行了的介绍。
《一体化PET/MR操作规范和临床应用》共分十个章节,分别介绍了PET,MR成像技术、PET示踪剂和MR对比剂、一体化PET,MR操作流程,以及PET,MR在颅脑疾病、肺癌、腹部肿瘤、盆腔肿瘤、淋巴瘤、乳腺癌和心脏疾病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希望《一体化PET/MR操作规范和临床应用》能够帮助放射科、核医学科和临床医生了解和认识PET/MR,促进多学科之间的密切合作。
《假肢与矫形器的临床应用》系统介绍了截肢、基于现代假肢需求的截肢术、截肢平面选择和手术要点,截肢后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全面介绍了假肢的基本概念、种类和装配程序,根据截肢平面的假肢应用和假肢的使用训练。详细阐述了矫形器的基本概论、分类、生物力学原理、临床应用和矫形器应用前后的康复训练等内容。《假肢与矫形器的临床应用》分为上篇和上篇。上篇由假肢概论、截肢、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组成。下篇由矫形器概论、上肢矫形器、下肢矫形器、脊柱矫形器、烧伤的矫形器应用和运动损伤的矫形器应用组成。并配有近600幅插图,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假肢和矫形器的内容。
张卓莉主编的《风湿的肌肉骨骼超声--标准化操作及应用》介绍的重点内容是:肌肉骨骼超声的标准化操作规范及其在风湿中的应用。书中对全身各重要关节进行超声检查时的标准体位、探头位置、正常与异常超声改变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配合了大量清晰的图片。另外,针对肌肉骨骼超声在多种常见风湿病中的应用以及引导关节腔穿刺等方面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本书是本关于风湿肌肉骨骼超声检查的教材,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恳请同行们给予建议,共同促进肌肉骨骼超声技术在风湿中的完善和发展。
《医学超声设备原理·设计·应用》介绍了医学超声设备的原理设计与应用,可供从事医学超声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专业人员及相关专业工作者参阅。
本书作为浙江省卫计委《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丛书》的一册,根据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分别对医疗器械管理规范化的主要环节包括计划采购、资产物流、临床使用安全与质量控制,考核评价以及信息化管理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可以作为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医务人员管理与技术规范化的工具书。
《灾难医学·装备篇》对灾害医学救援装备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作为各级卫生应急队伍和医学救援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其中总论部分分为四章,分别对医学救援、医学救援装备、装备的研制和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各论部分分为七章,分别对搜索与营救装备、现场救援装备、综合救治平台、防疫心理救治装备、核化生事故救援装备、后勤保障装备进行了分门别类的阐述。
本书结合神经介入治疗的特点,以产品说明、临床使用情况等为素材,收集和整理介入器材的基础入门知识,全书以器材分节,共27节,每节内容从器械的用途、构造、规格特点、使用要点为写作结构,介绍神经介入器材的相关知识,内容简单实用,手册形式方便读者随时学习和查阅。
池慧主编的《国际医疗器械专利计量分析报告 (2003-2012)》利用Thomson Innovation数据库检索 了2003~2012年全球电子医疗器械专利的数据,从年 度分布、主要申请机构、引证指数等角度对电子诊断 设备、治疗设备、外科设备等18个大类医疗器械的专 利发展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从专利申请量、引证指数、申请机构、同族专利数量等几方面入手,本书剖析了专利发展的基本趋势、优势国家/地区/组织和专利分布情况,并对整个医疗器械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力图为学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分析结果。
本书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而编写,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生物医学测量和仪器没计的相关知识,是一本包括了较宽专业综合理论和较强实践特点的教材。主要内容为:现代医学仪器概论、生物电极和医学传感器、生物电测量及仪器、生理参数测量及仪器、病房监护系统、心血管系统治疗与修复装置、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医学仪器的安全与认证管理和微机化医学测量仪器等。 本书可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生物医学信号测量与仪器设计的研究人员、医疗器械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科研人员作为参考书。
这是我国本胶囊内镜图谱,共收集图片600余幅,分十章编排。章和第二章分别介绍胶囊内镜检查技术及相应配套检查方法,第三章至第八章详细介绍正常小肠和各类小肠疾病的胶囊内镜表现,第九章简要介绍小肠外消化道病变的胶囊内镜表现,第十章主要论述胶囊内镜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内容丰富、图片精美、言简意赅,是从事胶囊内镜检查和小肠疾病诊治工作者的高级参考书,可供各级医院的消化内科医师参考,尤其适合从事消化内镜工作的医护人员阅读。
David Prutchi和Michael Norris所著的《医疗电子仪器的设计与开发——医疗仪器设计、制作和测试的实用技术》主要内容有:生物电放大器和滤波器的设计,仪器的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性设计,传感器接口和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仿真信号发生器的设计,电刺激器的临床应用和设计,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的设计。另外,本书的后记还介绍了FDA认证、医疗仪器开发和创业的途径;附录A列出了制作仪器所需元器件材料的供应商和网址;附录B列出了本书提供的软件和数据。《医疗电子仪器的设计与开发——医疗仪器设计、制作和测试的实用技术》对于大专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和精密仪器等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医疗仪器设计和制造的工程师、销售和维修人员都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
《临床检验装备大全:即时即地检验(第4卷)》系《临床检验装备大全》之第4卷《即时即地检验》,共3篇24章,包括总论、POCT的临床应用、POCCT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临床检验装备大全:即时即地检验(第4卷)》内容涵盖了POCT的发展史、信息化与自动化、管理与质量控制;详细阐述了POCT在系统疾病的临床检验、食品安全、检验检疫、药物滥用等领域的应用,从具体的检验项目、临床意义、检测原理、厂家产品等多方面进行了介绍。 《临床检验装备大全:即时即地检验(第4卷)》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可为即时即地检测领域相关的医学临床检验专家、实验室诊断专家、高校科研院所人员、企业研发与管理人员等提供具有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的参考。
《男性生殖系疾病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共分五篇。篇总论,介绍了前列腺、精囊、阴囊及其内容物的解剖生理概要。第二篇为前列腺、精囊疾病超声诊断。第三篇为前列腺、精囊疾病超声介入诊断与治疗。第四篇为阴囊疾病的超声诊断。第五篇为疾病超声诊断。图文并茂,紧密结合临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超声造影显像》就有关超声造影显像技术的基础理论、在全身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以及研究方向做了详尽介绍和论述。全书共29章,分7个部分,即超声造影基础、心血管及颅脑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介入超声造影的应用、非血管性超声造影和超声造影研究及进展;共100余万字,约1760幅图。书中含有大量临床病例解读,图文并茂,每章均附有综合性的参考文献,便于读者进一步查阅;其内容全面,力求先进、实用、可读;是一部反映现代超声造影技术临床应用和科研进展的实用工具书。适于超声医师开展超声造影的临床检查、教学普及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参考;同时,亦是生物医学工程人员、影像医师、临床专科医师,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重点介绍计算机X射线摄影和数字化X射线摄影的原理,数字化X射线机的安装与调试及故障与维修。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以实用为原则,系统完整,技术先进,论述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实践,特别是书中的维修理论与方法、故障分析与排除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是医疗设备维修人员难得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临床医学工程专业或放射设备培训班的教材。
本书基于全息生物医学原理,发掘、收集、整理了散见于历代中医学典籍中的一些支离的蕴涵全息生物医学思想的且目前在临床上使用方兴未艾的诊断治疗方法,构架人体全息诊疗学。 本书共23章,100余万字,耗时6年而成。书中内容,在收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理论阐释深入浅出,论述全面系统,具有较重要的理论价值;诊疗方法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本书既适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者参考,也适合大中专院校学生学习,更适合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
视敏度(视力)和视野是视功能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视野可衡量黄斑区以外的视功能。早在公元前5世纪,Hippocrates在一例偏盲病例中首先提出了视野和视野缺损的概念。而直到19世纪中期,Albrecht,von Graefe才将视野检查引入眼科临床,个报告了青光眼旁中心视野缺损和周边视野收缩,提出青光眼视野缺损可发生在视力下降以前,并利用偏盲的形态进行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等。从19世纪中叶开始,眼科学者相继发明和发展了各种视野计,从简易视野屏到弧形视野计,Bjerrum视野屏,再到投射式半球形Goldmann视野计,视野检查有了长足的发展;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自动视野计的问世、开发与应用,显著提高了视野检查的敏感性,使临床视野检查进入了新的时代。 在眼科视野学领域中,目前研究最多、最为深入的课题为青光眼视野改变。青光眼早期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