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七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人体解剖学知识,展示了人体静态和动态的绘画方法。轻松活泼的语言风格,大量高品质原创漫画和插图,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解剖学变得妙趣横生。此外,本书将复杂的人体结构拆解成多个部位,跟着步骤一步一步地画,就可以精准地画出人体结构。本书不仅适用于对绘画感兴趣的读者,还适用于医学和体育专业的学生以及健身人士。
本书采用文字说明、图表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在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基础上,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针对肌筋膜疼痛和机能障碍的扳机点手法治疗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技巧。第一部分为基本原理,包括第1~6章,详细介绍了肌筋膜疼痛和机能障碍的解剖、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扳机点的解剖、生理学基础知识,以及手法治疗的原则等;第二部分为临床实践,包括第7~9章,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用大量的图、表详细介绍了全身各部位肌肉的手法治疗,包括解剖、机能障碍、牵涉痛、诱发和持续因素、治疗建议、给患者的建议,以及筛查试验和疼痛指南等。
多导睡眠图检查与分析技术是当今睡眠医学中的重要新技术,对于诊治各种睡眠相关疾病、保障人们健康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书由在国外工作和在工作的医学专家共同编写。全书共14章。-3章介绍多导睡眠图检查适用范围与指征、检查前的准备、仪器的参数设定、其意义及原理、电极的安置、伪迹的识别处理等技术问题。第4-10章论述了检查的结果分析,内容有睡眠的分期、脑电醒觉反应分析、睡眠呼吸事件、睡眠期周期性肢体事件分析等。1-13章介绍了相关的特殊检查技术,如多次小睡潜伏期检查及CPAP压力滴定等。4章介绍了睡眠实验室建设、患者教育等问题。内容先进、深入、实用,可供从事睡眠医学临床工作的医师,、呼吸病、耳鼻咽喉科医师,门诊医师、保健医师等参考。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本书为第2卷,收录竺可桢1929年至1949年6月的文章、讲演词、工作报告、会议提案、咨询答问、书信、序跋、公告、启事等,凡287篇。 1928年至1946年,竺可桢出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亲自主持在南京北极阁营建气象学研究基地,培养和凝聚了一支精干的研究队伍,办刊物,开年会,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着力推进国家气象事业建设。 继地质学和生物学之后,气象学成为迅速实现本土化和体制化的代表性学科。竺可桢以其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出色的组织才能,赢得了学术界和社会的承认,他自1935
望而知之谓之神。异常的颜色、温差、斑疣、血丝、痘疮等,我们身体显露的这些细微非正常现象,隐藏着重大疾病,同时也预示着疾病的进程!《陈胜征治疗疑难重症经验专辑1:医案实录》从一位民间中医临床40年的30万份病案手稿中,精选并系统整理186例医案。通过数诊,甚至十二三诊记录,将病人的病况、辨证、用药及康复过程中的诸多细节,描述得丝丝入扣。其中,病况的辨证过程尤为独到,将望诊、温差触诊等收集的信息一一解析,如抽丝剥茧般直曝眼前。相信无论对于中西医从业者、医学院校学生,还是对于寻找生命真相的中医爱好者而言,《陈胜征治疗疑难重症经验专辑1:医案实录》能让你在正确对待生命与疾病的问题上,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曾经为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的贡献,其中最为辉煌的部分莫过于《周易》。《周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闪光的巨著,其对世界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不源于易,《周易》对中国的文明史曾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易》对中国的文明史曾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易》的魅力不仅只是《易经》和《易传》两部著作,关键在于易著三千和受易学浇灌而生根发芽的庞大的易学体系,以及由她所衍生的中国的诸子百家学派……从而使《周易》像一口枯竭的井泉,汲之不竭;又像一个无底的宝洞,取之不尽。 易理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衰,其奥义在于:三千年前的《易经》正值中国六千年文明史的中点,易理发挥了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使
《剑桥插图医学史》以大众的目光和专业的视角考察了两千多年来人类社会的疾病、健康与医学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回溯了从古至今医学史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重大事件,同时关注了医学史上的发现、争论以及困扰医学进步的诸多问题。与一般医学史著作不同的是,《剑桥插图医学史》的作者,对于疾病与治疗、医学与社会、病人与医生给予同样的重视,体现了内史与外史相结合的研究风格。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作者对过去150年——现代医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阐述。全书强调医学履行的社会功能,关注病患者的作用与意义。对从希波克拉底誓词到今天的医学伦理学、从水蛭到激光外科等医学的发展,以及医患关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进步的性质、卫生保健如何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考察。本书为相关问题提供了丰富权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