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在文學史上的價值,可分為四方面:(一)表現的自由;(二)辭賦之祖;(三)駢儷文之祖;(四)七言詩之祖。為中國文學史開闢一個新紀元,影響後來文學甚巨。 「楚辭」是孕育於長江流域的獨特文學體系,飽含南方風土中神話、信仰、語言和音樂等元素,有別於黃河流域的《詩經》傳承,自闢蹊徑。本書共分六篇,第一篇總論「楚辭」的名稱、發生原因及文學史上的價值;第二篇專論〈九歌〉;第三、四篇介紹屈原、宋玉及其作品;第五篇論「楚辭」對漢代文學的影響;第六篇則介紹「楚辭」的歷代注釋者,以供學者考證。
孤高之人(08)
選載 鯇魚粥和機關槍 四老,真名沒有人知道,到南洋謀生,已有四十年。 年輕時,四老對那回事真是天賦異稟,可以不拔鞘而連開四發,有機關槍小四的美名。年紀一大,人家便稱他為四老。 在中國,他有妻室、子女、孫兒。起初想賺了點錢回去,後來日本鬼子擾亂了他的計劃,便一直拖了下來,未返家園。 單身在異鄉,每天將賣笑女郎就地正法,錢再多也不夠花,為了節省,就糊裏糊塗地娶了個土女,連發之下,生了一個籃球隊。 一年復一年,四老不斷地寄錢回家,每接國內來信,看見髮妻娟秀的字,便想起當年的洞房花燭夜,以及翌日清晨的鯇魚粥。
1949年,王寿南一家迁居中国台湾。1958年进入台湾政治大学读研。现代中国的奇才王云五,是王寿南在政大的老师。寿南的博士论文《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开唐代藩镇研究之先风,为中国当代隋唐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作品。
本書依照歷史順序,根據先秦兩漢到六朝唐未及遼金元明清各時期文化風貌的主要特徵,闡述中國三千年文明史所留下的著名遺跡,如:先民草創的公社村落,群雄逐鹿的古戰場,綿亙萬里的長城、水利工程的奇蹟,古都的宮觀城垣,複雜多樣的塔樓橋梁,古墓中的藝術世界,石窟寺廟內精美的雕刻壁畫,歷代文化名人的故里舊居,富有詩情畫意的古典園林等等,透過這些珍貴的史實,展示出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所做的巨大貢獻。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最勇於面對時代與人性黑暗的作家;掀起文壇筆戰與爭議最多的創作者! ※收入〈秋夜〉、〈影的告別〉、〈我的失戀〉等篇。《野草》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散文詩集之一! ※作者透過詩的形式來表現其中心思想,企圖以文字的力量改變當時舊社會的許多不平與怪象。其內含的諷刺寓意與深層的情緒,將他的文字化為一篇篇不同於當代的文學藝術。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 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魯迅 他不是野草,卻有野草般頑強的生命力; 他愛他的野草,但憎惡野草的肆意蔓生! 萬家墨面沒蒿萊 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 於無
本書原名《蒙養故事》,是明代萬曆時蕭良有撰寫,後經楊臣諍補充,改名《龍文鞭影》,是一本舊時代兒童的啟蒙讀物。主要內容來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時又從歷代筆記野史中吸取資料,內容涉及政治、軍事、德行、文藝、儒林、方術、怪異、奸佞等諸方面,其中不少典故演化為今日通用的中國成語。 為方便記誦,作者將每一則的故事濃縮成四字句,其後略述故事梗概,必要時加註,細讀此書,中國數千年歷史便有一個生動易記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