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跨領域大師談文學 ★一場感性與理性的對話 ★收錄錢穆、琦君、彭歌等多位大師作品 有人說,文學是高掛的藝術品;有人說,文學是流淚的社會實踐;也有人說,文學是火把,我們借別人的火來燃燒自己,最後為大家所共同。 「到底文學是什麼?」 與大師一起暢談那些年、那些文學。 本書為1971年「新文藝講座」的講稿集結,邀請十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名家,一起「談文學」。錢穆〈學術與人才〉強調重視原有文化;邢光祖〈中國文學欣賞〉引述西方理論來分析中國文學;鄭騫〈中國文學的精義〉舉例闡述中國文學的特質;崔垂言〈莊子對中國文藝的影響〉深入分析莊子哲學;潘琦君〈中國詩詞之演進及其戰鬥性〉談古典文學中的積極意識;成中英〈存在主義與中國哲學〉比較中西哲學異同;俞大綱〈國劇學理〉是中國戲曲入門必讀篇
內容簡介 日文文壇譽為「日本近代第一級小說」 近代以女性視角撰寫的離婚小說先驅 《伸子》中極力探究的問題,是現今仍根深柢固的「家庭」的問題-- 是「丈夫」與「妻子」的問題、 是試圖擺脫「女傭」、「保母」身分的女性的問題, 更是階級的問題。 問世之初仍被忽視的女性議題階級議題 戰後各大出版社不斷再刷 跨時代精準寫出女性的迷茫和渴望 ▍內容簡介 街上到處歡聲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喧鬧紐約市區裡,來自日本的留學生伸子陷入愛情的憂鬱之中。伸子與父親一同來到紐約生活,在同鄉會遇到年長她十來歲的男人佃。佃充滿謎團的生活方式、廣博的學問知識,都讓年輕的伸子迷戀不已。然而,身邊的人都勸伸子離開這男人。 伸子不顧旁人的阻撓,與佃在美國結婚。但回到日本後,伸子的家人毫不接受佃
《再見!秋水!》收錄十一篇短篇小說,述說著男女之間曖昧而深刻的故事。其中如〈穿黃衣的女孩〉流露出對逝去青春的感嘆與體會、〈漢斯與我〉呈現中西文化間的不同與交融、〈無塵的鏡子〉與〈泥淖〉二篇感悟與枕邊人相守的珍貴、〈那快樂的一對〉思辨何為真正的幸福、〈再見!秋水!〉勾勒一位年輕男子微妙而青澀的情感變化,以及〈冷冷的月暖暖的燈〉訴說著男子的深情、選擇與放下。 戀慕、愛惜、遺憾、懊悔......,畢璞女士織就的六O年代的愛情故事,在時光的長河中絲毫不減其色,經過歲月的沉澱,依舊能夠帶給人們無限的啟發與感動,映照出各式的人生體悟。
商品简介 透過描寫上海的風月場所, 折射出當時官場、商界所涉及的各種社會面相。 本書以趙樸齋兄妹在上海的經歷為主線,從一獨特的視角反映上海開埠後的另一個面貌──即對當時風月場所的描寫。小說內出現眾多人物,上至官吏富商,下至妓館幫傭,性格無一雷同,足見作者塑造人物之功力。全書用吳語創作,使作品具有一種地域特色。本書針對其中較難懂的吳語均詳細注解,讓讀者能細細品味作品中的人物樣貌與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精神。
青春年華倏忽即逝, 意識到而伸手攫取的瞬間, 早已成為過去並深刻烙印於記憶之中。 曖昧是許多人青春的基調, 那樣的懵懂、執著與毫無畏懼, 願你的青春有光, 而你始終青春如昔,不忘曾經。 本篇收錄翁鬧、鄭清文、史鐵生、李昂、郭強生、賴香吟、胡淑雯、張耀升、葛亮、楊富閔、林育德十二位作家之代表作,以時間為主軸,按照作者出生年由近而遠排列。每一篇小說背後,暗藏作者的心靈映象,也負載了時代的縮影。本書編輯體例分為:小說文本、作者簡介、導讀賞析,邀請讀者一同悠遊於小說世界。這十二篇作品涵蓋了性別議題、職涯探索、多元文化這些面向,亦可藉由小說文本展開討論。青春時期追問著「我是誰?」、「我該往何處去?」,文學作品裡的答案或可成為一面光潔的鏡子。從他人的眼光理解人情、人
中國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學者──章太炎 與康有為、梁啟超、袁世凱、孫中山、黎元洪有過交情 早期反對滿清政府,晚期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 一生特立獨行,堅持自己的革命理念,並不被時代的風向潮流所左右。 透過章念馳執筆撰述祖父章太炎的生平──《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論述了「學問家的章太炎」和「革命家的章太炎」 提供讀者一個全面了解章太炎的新視野。 章太炎作為革命家,絕不僅僅是一個反清的鬥士,而是近代中國追求民主共和法制的先驅; 章太炎作為學問家,並不僅僅是一個國學大師,而是致力於中國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敢於創新的先驅。 章太炎作為一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他的操守,至今站在道德的高地沒有過時,落伍的也許是現代人的思想與學養。 章念馳在本書中敘述與章太炎相關的事蹟和親族,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