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是超簡詩派的先驅者。繼《馮唐詩百首》之後,歷經三載,創作了這本《不三》。新詩作品比《馮唐詩百首》中的絕大多數還精簡。中文詩集中,首本全部作品都是三句的短詩。人們似乎認為寫短詩更容易,其實,寫短詩更難。馮唐試圖用最少的漢字,呈現最美的詩意。
楔子 疑案未明還孽債懺情無奈托遺孤 燈火闌珊,暗香浮動,伊人何處?露白葭蒼,曾是舊時行路。 清夢已隨潮咽盡,悵望家山雲樹。恨鴻爪還留,盟鷗非舊,又西飛去。 記寶扇求詩,香巾索字,見笑當年崔護。燕子穿簾,早入王堂謝戶。 淩波微步姍姍遠,腸斷江郎別浦,怕桃葉桃根,他年重見,此心良苦! ──調寄陌上花 煙霧迷濛,萬木無聲,山雨欲來。 林深路陡,行人悵望,白雲深處,可是家鄉? 在這山雨欲來之際,覓食的鳥兒早已回巢。寂寂空山,只有兩個旅人還在默默無言的趕路。 他們並不是來自異鄉的客人,也不是鳥倦知還的遊子。 他們是一對年輕的夫婦,男的如玉樹臨風,女的如鮮花初放,看來十分登對。只可惜他們夫妻的名份,卻還未曾得到別人的承認。他們是在一年之前,瞞著家人私奔的。
做人,在其他事上,總得委屈求全,找配偶,非得情投意合不可,否則,如何雙雙對對,卿卿我我過下半輩子。
這是一本中國古典文字的研究論文集。作者以嚴謹的態度、精細的眼光,或探討一個時代的審美好尚與演變趨勢,或剖析各別作家作品的思想內涵與藝術風格。視野廣闊,文筆酣暢。值得古典文學的研究者與愛好者一讀。
本書首先介紹盧卡奇的生平與時代背景,以及影響盧卡奇的五位思想家之重要理論。其次,探討盧卡奇觀察資本主義社會特性的三化論體系──異化、物化與事化,三化論各有其仲介體展開轉化的過程。最後採取後設批判的方法解構盧卡奇批判體系。
作者生於香港,是本港第一份兒童文學雜誌《新兒童半月刊》的創辦人,影響了一代代兒童的成長。本書以兒童文學為主,也兼收入作者的散文、詩歌、小說、童話和論文等作品。本書列入香港藝發局贊助的「香港當代作作品選集」。 作為本土兒童文學的先驅,在中國兒童文學史上也佔有一個重要地位,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現年95歲高齡的老作家,近年仍筆耕不輟,作品多樣性,多產且內容豐富
●封面書名由一代名人羅家倫親筆題字 ●首創翻頁動態書眉,趣味十足 ●版面清新,搭配優美插圖,百看不厭 ●小開本設計,隨身一冊,輕鬆閱讀 本詩集是泰戈爾於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得獎作品,原名是Gitanjali,意思是「頌歌的奉獻」,集內共收長短詩歌103篇,大多是對於最高自我(上帝)的企慕與讚美的頌歌,故書名譯作「頌歌集」。 集中充滿許多微妙而神祕的詩篇,其讚美上帝的各種手法和姿態,尤為高超奇特,讀之令人油然神往。譯者對印度文學鑽研深入,此版經多次潤飾、修改、校訂,終將難譯的泰戈爾頌神詩呈現讀者面前,值得一再品味。
這時代是全盤錯亂;──啊!可恨的冤孽,我生不辰,竟要我來糾正! 本書譯自莎翁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 是一齣很受觀眾歡迎的名劇,敘述丹麥國王被其弟殺害、篡位並奪取王妃,王魂乃命王子哈姆雷特為之後仇的故事。全書除了真切動人的對白,並分幕分景,添註演員之上場下場及必要的舞臺指導頗具參考性。
本書由兩個部分組成。一為二十五個單篇的論文,一為對甲戌本脂硯齋評語的研究。前者為考證辨論,後者是歸納整理。如考證《紅樓夢》(前八十回)作者、批者與曹寅家人的關係,書中人命名的出處,情節的真假,文義的詮釋,文字的校正,對時彥前修立說的辨證,提出《紅樓夢》(前八十回)的作者是脂硯齋和曹雪芹兩人的看法。再就甲戌本的脂評作分析類比,旨在突顯脂硯齋在文學批評方面的建樹,並作為補充前者印證的資料,與前者的立論有「互見」的作用。 如證明書中前八十回的時代為康熙末期,地點為南京,本事為曹寅家事,及創作是書的始末等,並使脂評成一體系呈現於世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