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張愛玲,才堪稱曹雪芹的知己! 張愛玲: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 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張愛玲 百歲誕辰 紀念版 在浩瀚的文學長河裡,研究紅學的作品多如繁星,卻惟有張愛玲,才得以體現《紅樓夢》的冠前絕後。這部經典名作不僅澆灌了張愛玲的無數青春,更是「張派文學」的脈絡師承,也是她不懈追求的理想之鄉。於是她一擲十年,用獨有的感性、緻密的考據,歷歷細數《紅樓夢》中開枝散葉的豪門親族、錯綜複雜的人性糾葛,以及精巧繁複的細節書寫,引領我們深入體會曹雪芹的創作匠心。《紅樓夢魘》可說為張愛玲開啟了一場玄妙入神的文字體驗,也替文學史刻下兩代文豪千絲萬縷的跨時代對話。
内容简介 兩個上海女孩子,一樣的標緻可人,卻不一樣的人生際遇。可一樣的活得各自精采,卻有著不一樣的心路歷程
陳教授主編的這本論文集(尤其是其〈主題學研究與中國文學〉中英文版一文)深具開疆拓界的歷史意義。這十幾年來,直接或間接受其啟發或引導而撰寫成功的碩、博士論文,已愈來愈多。王立教授在其近著就指陳,這本編著的面世,「標志著這一研究方法正式開始從民俗故事研究領域向文學主題學研究領域過渡」。為了本書之再版,陳教授還特地再撰編入〈主題學研究的復興〉一文,對這個學域的最新拓展有簡扼而又深入的闡釋,相信對一般讀者(尤其是研究者)一定有相當大的助益。更期望中西比較式的主題學理論與研究能蓬勃發展起來。 陳鵬翔,筆名陳慧樺,廣東省普寧縣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文學碩士及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並兼英語中心主任等職;1997年轉至世新大學創立英語學系
內容簡介: 上半生為了父母,下半生為了妻兒,章台一生為着別人而奔波,但仍未後悔。時間轉逝,物是人非,再也找不回當初的悸動。衝破枷鎖後,面對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但也仍未後悔。 結婚,似二人三足遊戲,一條腿與對方的腿綁一起,生死共存,悲壯之至,什麼二人以長處補短處,錯,一方永遠覺得另一方虧欠他,行動一不配合,摔跤,家破人亡。
海瑞是明朝一位正直不阿的清官,嫉惡如仇,執法嚴明,並銳意興利除弊,因此深為 百姓愛戴。本書便是以他的一生為經,以他揭露嚴嵩等奸黨惡行為緯,生動刻劃他清廉自 守、除暴安良的品格和言行,並深刻反映了當時政治、社會的腐敗黑暗面。情節極富戲劇 性,引人入勝,是我國有名的公案小說之一。
《圍爐夜話》是清代*具代表性的清言小品,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此書內容廣泛,涉及道德修養、處世方法、家庭教育、門風傳承、生活情趣、讀書方法等方面,對今人依然很有啟示意義。「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人們經常引用的這句格言,便出自此書。文字平易淺近,自然順暢,讀來猶如傾聽長者娓娓而談,親切入耳。 ●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研析觀點新穎,貼近時代需求,富現代啟示意義 ●進退應對怎麼辦?現代人必備的言行指南
內容簡介: 人生在世,沒有誰比誰更幸福快樂,各有各難處,各有各得失,命運無法改變,外表收拾得乾淨些總還做得到。別辜負太陽每日升起,可愛蔚藍地球忙碌自轉公轉。
活在世上的*一理由, 就是為死亡作漫長的準備。 《百年孤寂》馬奎斯寫作的靈魂導師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福克納代表作 宛如《奧德賽》般壯闊的生死之旅 問世九十週年 名家葉佳怡詮釋完整新譯本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蔡秀枝 專文導讀 人物關係簡圖 清晰統整 15位主角祕密獨白與59篇章 成就文學*浩瀚的一段送葬之路 ☆名列「現代圖書館」二十世紀百大英語小說 ☆二十世紀美國*偉大長篇小說之一 ☆美國學生必備閱讀書目、理解美國現代文學必讀經典 ☆意識流文學、荒誕主義文學、美國南方文學*重要作品之一 ☆詹姆斯法蘭柯自導自演改編拍成同名電影 ▍90週年紀念版 1?6?4麥田邀請同時有作家身分的知名譯者葉佳怡,重新詮釋更貼近原文脈絡、更符合當今閱讀習性的版本。譯者參閱資料,以
我們沒有在受傷之後變好, 也不會更壞, 這就是長大*殘忍和溫柔的地方。 芥川賞得主、《便利店人間》暢銷書作者── 村田沙耶香 ***散文集問世! 「那時候,我開始說『我想死』。 我希望那只是青春期特有的鑽牛角尖的話語, 因為在我心底,我真正想說的是『我想活下來』。」 她和我們一樣,都在反抗大人的同時,又對長大懷抱憧憬。 而正是這些破碎與不堪, 才讓她筆下所有成長的兩難與美好,得到釋放。 72篇散文隨筆,記錄了村田沙耶香對生活的千般想像,將她*狼狽又搞怪的模樣攤在我們眼前。 因過早萌芽的性別意識,她有著別人不曾想像過的煩惱,甚至「動手術」來割捨初戀的情懷;她會刻意看好哭的電影來宣洩日常的悲傷。比起隔壁男同學,她更傾心於漫畫中的英雄主角;遠行時,總忍不住買紀念品給一
内容简介: 讀書人的生活,就是讀書;讀書,就是讀書人的生命。學而時習,就有說不盡的愉悅快樂。 梁羽生先生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是棋評家、報人,更是讀書人。 在一九八零至一九八八年間,梁羽生先生在《商報》以「時習之」為名,主持《有文筆錄》專欄,與者分享他的讀書心得。專欄所介紹的都是叱咤人物,有革命先烈、民國大老、中共要員、南社諸老、五四新文學家、書畫巨擘,戲曲泰斗等等。梁公醉心的卻都是他們的舊體詩詞。透過這些作品,讀者或可以窺見作者的心路歷程及時代的側面真相。梁羽生先生以作家的感性、報人的敏銳、讀書人的胞與情懷,編寫而成百年以來的「采風錄」。一卷在手,定會繞樑三日而齒頰留香的了。
太陽下的風景 從十二歲出來,在外頭生活了將近四十五年,才覺得我們那個縣城實在是太小了。不過,在天涯海角,我都為它驕傲,它就應該是那麼小,那麼精緻而嚴密,那麼結實。它也實在是太美了,以致以後的幾十年我到哪裡也覺得還是我自己的故鄉好;原來,有時候,還以為可能是自己的偏見。最近兩次聽到新西蘭的老人艾黎說:「中國有兩個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鳳凰,第二是福建的長汀 」它是以一個在中國生活了將近六十年的老朋友說這番話的,我真是感激而高興。 我那個城,在湘西靠貴州省的山窪裡。城一半在起伏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峽谷,一些古老的森林和草地,用一道精緻的石頭城牆上上下下地繡起一個圈來圈住。圈外頭仍然那麼好看,有一座大橋,橋上層疊著二十四間住家的房子,晴天裡晾紅紅綠綠的衣服,橋中間是一條有瓦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