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中國木建築(修訂版) 港版 內容簡介 「中國人用木頭造出紙張,用木頭刻字製版,然後在木頭搭建的空間裡,一併寫下整個建築和工藝發展史。 當西方人用石頭寫下他們的建築故事時,中華民族在幾千年裡,卻一直利用遠比石材脆弱得多的木頭來支撐他們的家園。木頭的背後當然是有着另外的故事。」 一本由「木」引伸出來的書,訴說著作者一段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的心路歷程。它是一本「中國木建築」,但又「不只」是中國木建築的書。 修訂版新增整理出一個有提綱絜領作用的詞彙表,以方便讀者細味全書。 目錄 序 前言 願托喬木 第一章 起家篇 建立一個家的態度有兩種,其一是將自然拒諸門外,其二是與自然共處一室 中國人將「家」托付喬木。家、庭並非一回事 木柱既然保留着自然氣息,樹
内容简介: 城市是如何建造的,人如何生活其中? 黑格爾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經典《肉體與石頭》、《再會吧!公共人》作者 聲譽卓越的社會學家理查.桑內特 打造意義豐富的開放城市,真正實現「城市空氣帶來自由」 中国台湾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康旻杰.專文推薦 紐約中央公園設置多出入口、低矮柵欄,卻未能促進城市社交? ? Googleplex 打造自給自足的內部設計,竟阻礙了創意發揮? ? 《棲居》結合歷史、社會學、哲學、文學及城市設計理論,剖析近代城市的困境和解決之道。 ? 本書是理查.桑內特談城市規劃的權威著作。他說明都市規劃的歷史演變,巴黎、巴賽隆納、紐約市如何呈現現代風貌,並重新審視珍.雅各( Jane Jacobs )、劉易斯.孟福( Lewis Mumford )和其他重要思想家的對於城市規劃的論述。 ? 桑內
天花板不是一片板, 它是結合機能、美型與提供安全感的重要設計; 房子要高、室內要安靜舒適、燈光設計要自然,都需要天花板; 天花板有造型,我的家就身價百倍。 三大獨創大公開 【天花板功能設計原理】+【平、立圖面詳細解說】 【700張來自台灣、香港著名設計師示範】 「不做天花板可以省錢!」 「不做天花板房子會比較高!」 「天花板只是線板釘一釘!」 其實,這是對天花板設計的大大誤解,天花板與地板一樣,有機能有造型的設計關鍵。 ■破解錯誤觀念!不做天花板真的省錢嗎﹖ 1 無法修整建築物不平整的邊,房子容易顯得老舊。 2 吸音效能不良,容易產生 趴趴 的回音,令睡眠障礙的人更困擾。 3 只能做直接照明,很難產生氣氛與柔和的光源,眼睛容易感到疲勞。 4 無法隱藏原屋的不良結構,*大屋樑、
如果《寄生之廟》是篇記敘文 那麼《往生之間》就是抒情文,或是詩 當死亡降臨,人們建造記憶的建築以緬懷逝者 火葬場、墓園、紀念碑 走入全球21 1座喪葬與紀念空間,想起那些或已遺忘的生命與事蹟 連結 往與生 過去與當下 的建築 即是 往生之間 終結的建築是用於告別生命與回憶生命。殯儀館、火葬場、墓園等喪葬設施,紀念碑、紀念館等紀念空間,就是象徵生命終結的建築。人們透過這類看得見也摸得到的實體,向過去與親人追思遙想,從而得到心靈的安寧與希望。 景觀設計師和建築師為終結的建築創造美麗的空間,並非美化死亡本質,而是正視死亡乃生命循環的一部分。 走入本書的21 1座喪葬與紀念空間經典案例,省思生與死、記憶與遺忘的永恆辯證。 建築是從無至有的創造,生命卻是從有至無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