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庭是何時、如何起始的,至今還是個謎。到底是有了人類社會就有家庭,還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才產生家庭,眾說紛紜。據此,本書從縱向上概略地探討中國家庭的起源,和小家庭如何從宗族中游離出來,形成傳統的家庭制度,以及秦漢至唐、宋至明清,家庭制度的演化及衰變。從橫向上綜述中國古代家庭生活的幾個主要層面:以家長制為特徵的家庭結構、以共財均分為特徵的經濟生活、以禮法嚴謹為特徵的家風取向以及狹隘的對外交往、緊密的家庭、宗族與國家的聯繫等。
在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有一座不一樣的動物園。在那裡,可以看得到企鵝們成群散步,可以聽得到狼在森林裡遠嚎 日本最北的旭山動物園,由差點關門大吉的動物園,變成年度入園人數突破300萬人的「奇蹟動物園」,而當時身為園長的小菅前園長,在長達36年間的時光,每天持續地照看動物,陪伴動物們交配、生產、育幼、疾病,以及面臨死亡。在地球上有著無數綿延不絕的生命,而讓這些生命不至於面臨絕滅,則是人類的使命。
時至今日,一切禮儀,民俗,已隨著環境的遽變和觀點的差異,意識己漸趨模糊。如果再不及時做一番追溯,相信會有失沒的一天,值得警惕! 本書是介紹農曆一年三大「人」節中有關端午的專敘。作者廣泛搜尋資料,對於端節的源流和禮俗,詳盡的推衍,系統的敘述,開此類書冊寫作先河。插圖豐富,資料網羅不易,均難得一見,彌足珍貴。對有興趣探討「民俗」的讀者,莫大裨益。
納稅與應役是中國古代編戶齊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構成歷代社會生活畫卷必不可少的內容。本書運用豐富的文獻和考古資料,勾勒了中國古代賦稅力役制度的來龍去脈,闡述歷代的人丁登錄和資產評估活動與納稅應役的關係,探討各社會階層或群體在法律地位上「貴」「良」「賤」的不同對其納稅應役的影響,較為翔實生動地說明了田賦的納徵手續,兵役、匠役和一般勞役的應承關係,揭示歷代貪官污吏加重下層民眾納稅應役負擔的各種手段和場景,以及農民對苛重賦役的抗爭。
中國古代的武術與氣功不僅僅是單純的健身術,並遠遠超出了體育的範圍,舉凡祛病保健、防身自衛、益智養心、娛樂消遣、教育社交,在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中發揮了多重角色,其多功能性滿足各種社會群體的不同需要,進入了千家萬戶,成為古代社會少有的雅俗共賞的生活內容。本書即是描述了各種型態各異的武術與氣功,從一個新的角度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中文人墨客、赳赳武夫、王公貴族、平民百姓、江湖豪傑、巾幗英雄、僧道隱士及南北少數民族等不同社會群體的生活圖景。
大象,是動物園裡的明星動物。 在旭山動物園裡,飼養過的大象有花子、太郎、旭子和奈奈。每一隻都有著不同的故事。 大象是成群生活的動物,如果只有一頭,就沒辦法生活下去了。不過,如果能夠成群飼養的話,要繁殖出大象也不是夢想喔! 在本書中,園長爺爺要告訴大家大象的歷史、相親相愛的河馬夫婦、野生的歐亞苔原馴鹿以及旭山動物園的獼猴山爭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