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中國古代最為發達的基礎學科之一,從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十四世紀初領先世界一千五百餘年。本書簡要介紹了《九章算術》、《海島算經》、《緝古算經》、《數書九章》、《測圓海鏡》、《詳解九章算法》、《四元玉鑑》等主要數學著作,劉徽、祖沖之、賈憲、秦九韶、李冶、楊輝、朱世傑、李善蘭等傑出數學家,以及十進位置值制記數法、算籌與珠算盤、分數四則運算、比例算法、盈不足術、面積與體積、勾股與測望、線性方程組解法、正負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天元術與四元術、垛積術與招差術、各種不定問題、極限思想與無窮小分割等重要數學成就。
中國古代遊俠是如何產生的?他們何以有卿相之俠與布衣閭巷之俠,甚至義俠、武俠、豪俠、輕俠、盜俠之分?他們所體現的社會意義是什麼?本書用不同角度對遊俠的起源、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進行了勾勒,並透過對遊俠的社會交往、衣食來源、飲酒縱情、仗義行俠等日常生活及社會活動,描摹出古代遊俠的基本面貌及生活狀態,揭示遊俠階層最終湮滅而俠義精神得以弘揚的社會及文化根源。
我國地大物博,種族亦多,各地風俗不同,習慣互異。在秋收已畢、冬藏有待的「中秋」之際,為歡度佳節,所產生的祈神拜月、團圓賞月等的應景活動,亦因各地自有的特色而五花八門,各有千秋。 繼《年趣》、《端午》後,本書是介紹農曆一年三大「人」節 ──《中秋》的專敦,對此民俗節日傳承,有較為深入的縷述。書中插圖豐富,搜集不易;剪紙應景、別具風格;詩文談瑣,文藝氣息濃郁;百歲藥酒方,轉錄自名家 ? 記;從節日所引發而來的趣聞妙事,更能博人一粲。歲時瑣記,彙各地民俗掌故於一書,免翻查搜尋之煩,尤稱捷便。為半世紀來,有關著述中之僅見,爰為推介。
《培根人生论》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弗朗西斯 培根的随笔选集,在这本书中培根谈论了与人生有关的许多问题,如道德品质方面的《论善良与性善》《论自私》《论虚荣》,情感方面的《论爱情》《论友谊》《论仆人和朋友》,哲学方面的《论真理》《论死亡》等等。培根思想深刻,文笔通俗,深入浅出地谈论了这些与人生深深相关的问题,带给读者无限启示。
<香港老照片 3>的作者石人今年(2003)七十八歲,原名梁大中,賣文五十多年,筆名亦五十多個,怪到有叫「不見人下樓主」的。九歲喪父,讀書備盡艱苦。抗日時期,逃難時因挨不下三日四夜無米下肚而日行七八十里的酸苦,曾意圖自殺而又堅強地活下來。隻身來港,一住數十年,住過摩星嶺、石硤尾,挑過泥,吃過麵包邊,且與狗爭食。來前半工讀,讀過兩年野雞大學。來港後做過多家報館,擔任過九家報社社長總編輯,一家日報副社長。曾自辦報三次,均以失敗告終。有過三十年專職寫稿生涯,煮字兩億以上,出書三十本,每日撰寫專欄,最多時日十七八篇。
讀者們大多從書本上看到過或聽人說起過「五經四書」這個名詞,但是「四書」是什麼?「五經」包括哪些書?就不一定人人清楚了。 這本書以通俗流暢的語文,深入淺出地向讀者介紹什麼是四書?什麼是五經?它們的成書年代、所反映的思想及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的變遷、發生的社會作用等等,並介紹其中的一些名篇,定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對大家有所啟迪。
長春真人即道教全真派第三代掌教丘處機,在其掌教期間,為全真教的發展開闢了新局面。十三世紀三十年代,丘處機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邀,帶領十八位弟子前往中亞雪山行宮接受諮詢。此行往返三年,行程數萬里,由弟子李志常記錄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而成《長春真人西遊記》。書中所記包含沿途人文地理之描述、丘處機悟道詩詞及其為成吉思汗講道之內容等,不僅是著名的道教典籍,也是研究中外交通史、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珍貴史料。本書參考王國維等前人的研究,以道藏本為底本予以解題、注譯,簡明曉暢,提供讀者閱讀、研究之便。
本書按歷史順序,綜述古代中國人在力、聲、光、電磁、熱等方面的發展和重要成就,由此可了解槓桿、共振、燈與鏡、指南針、摩擦取火等知識的起源。伓書深入淺出,饒富趣味,適於廣大層面的讀者,增進科學知識。
歷史是一條由太古流向未來的長河,史書是彙集人類智慧的寶庫,要想在長河中披沙瀝金,要想在寶庫中探微搜幽,是一門專精的智識。獲取知識,是相當艱苦的過程,許多人不敢輕扣史學的大門,就是因為史路維艱,望而卻步。 本書敘述之古人、古事、都是從制度上著眼,從源流上著手。讀者看過之後,即可對歷史上的某些名人、某種大事,有「鳥瞰式」的了解,不必個別去翻閱史料。對個別人物的介紹,也以他們一生為重點,保持人物品評的完整性。本書為提高可讀心生,每篇文章都用通俗文藝的筆法敘述,題材也是學術性與趣味性並重;但對史蹟絕對忠實,以保持一般讀者對歷史正確的認識,避免造成「真假不分」的誤導作用。
我國自唐至宋,無論在政治、社會上皆有很大轉變,而介於唐宋間之五代,雖僅五十餘年,但扮演著過渡與轉變時期的重要角色,深值吾人重視。 五代雖僅五十餘年,然現存史料甚為豐富,尤以五代史料之根源──《五代實錄》更屬難能可貴。 本書即對《五代實錄》及宋初重要五代史籍如《冊府元龜》及《太平御覽》徵引五代史料者,《薛史》、《歐史》、《五代會要》、《北夢瑣言》等書作較深入研究,並探討諸書與《五代實錄》之關係,以期對五代史源有更正確認識。 卷末附錄<五代史著作與資料備忘繫年表>,有助於從事五代史研究之查考。
帝王陵墓及附屬建築合稱陵寢。 中國的帝王陵寢至今有跡可尋、時代門確的尚有一百餘處,不僅歷史您久、數量眾多而且布局嚴謹、建築宏偉,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書係就我國歷代帝王陵寢包括喪葬制度的起源及不同歷史時期的陵區、陵園、墳丘、墓室、隨葬、殺殉、石刻、陪葬等各部分的發展演變情況,予以簡單介紹。全部採文物考古界調查研究的成果,翔實可靠,為讀者提供了解中國歷帝王陵寢的基本知識。
中國古代兵制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兵制作為國家組織、管理、發展和儲備軍事力量的工具,是國家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個標誌。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古代兵制由簡單到複雜,由幼稚到成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 本書按軍事領導體制、軍隊編制體制和兵役制度的區分,對上起夏商、下迄清代前期的整個中國古代兵制進行簡明扼要的介紹和客觀的評價,使讀者對中國古代兵制的概貌有清晰的了解和認識。
本書可謂《近思錄通解》之入門手冊、閱讀導覽。 筆者撰述《近思錄通解》的目的,是要協助讀者跨越與傳統文化斷裂的鴻溝,讓現代人可以花最少的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困難,從《近思錄》一書汲取先聖先賢的智慧,並接受他們高貴品德的薰聒。本書堅決避免掉進繁瑣的訓詁、考據的泥淖,不以注或譯為主,而以解或通為要。希望能以最淺白易懂的文字,即使不對照原文,也能讓讀者掌握到《近思錄》的精髓,進而對自己的進德修業、立身處世有所裨益。筆者撰述本書的願望,是要讀者能得魚忘筌,最後自己直接閱讀原文 本書特色 ★《近思錄》乃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推薦「國學必讀」七部書之一,重要性可見一斑!
凡「時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時代,必文化昂進之時代也。我國自秦以後,確能成為時代思潮者-漢之經學;隋唐之佛學;宋及明之理學;清之考證學。『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簡單言之:則對於宋明理學之ㄧ大反動,其動機及其內容,皆與歐洲之「文藝復興」絕相類。 清代是中國學術思想上一個獨特的學術環境。啟蒙運動、經學注疏、金石、校勘、輯佚工作、今古文之辯,提供了在政治上無法獻力的知識份子,一個豐富且具科學精神的學術舞台,這種官民致力於學術運動的精神,將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帶領至輝煌的境地。本書是第一部對清代學術作系統考察的著述,從史、文、哲及自然科學多方面,全面而詳盡地闡述當中盛衰起落、新舊思潮及主要人物,讓我們暸解清代在學術上今古齊鳴、融合中西思潮的盛況,與其政治及民間的社會思潮環環相繫。
農曆新正,俗稱「過年」,今稱春節。人人在這送舊迎新的時刻,藉年節的各項活動,增進親友情誼,調劑個人身心,更在歡樂的氣氛中,滿懷憧憬,希望明年會更好,一年勝一年。
中國的名山大川,是國家壯麗河山的縮影和象徵。作者根據中國名山大川的景觀特色,從科學的觀點,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和圖文並茂的形式,深入淺出地,系特而扼要地闡述了它們的悠久歷史、特有含義及其審美、科研、教育和旅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