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之素人自拍》 作者: 五月天/著,Quiff、田瑜萍/執筆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2001/09/2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34677 出版地:台灣 叢書系列:Popular系列 規格:平裝/282頁 /12k菊/19 x 21 cm /普通級 /單色印刷/初版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散文 内容简介 : 台灣 NO. 1 本土樂團「五月天」的本書!2001 年 9 月,主唱阿信、鼓手諺明入伍,吉他手石頭赴英遊學,五月天將暫時解散一年半。五個團員在製作《候鳥》、《海海人生》專輯的半年內,記錄下甘苦點滴、回憶起過往種種,彙集成這本真實而誠摰的五月天圖文集。精彩要目:五月天私密手記、五月天創作過程、啟蒙音樂、童年往事,以及珍貴圖片近千張。 體育場內的人越來越多,臉上一樣都帶著興奮渴望和急切的表情。他們之中有人為此已經在外
龍樹《中論》的最佳解讀本,吳汝鈞教授代表作 繼印順法師《中觀論頌講記》之後, 漢語世界唯一全面地疏釋龍樹《中論》二十七品頌文 龍樹菩薩的《中論》是大乘佛學的重要經典,以明快和清晰的思考,多方面闡述「空」的義理,將大乘哲學推向高峰,對佛學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從佛學的研究來說,若能夠掌握《中論》的基本思想,就奠定了理解大乘佛學的良好基礎。就哲學與邏輯的訓練來說,《中論》更是一部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的哲學著作,對哲學與邏輯思考的訓練助益甚大,因此,無論是佛學研究或哲學訓練,《中論》都是一部極其重要的文獻。 《中論》的梵本是用偈頌體寫成,在鳩摩羅什譯成漢語時,為使譯文精簡及方便背誦,也保留偈頌的形式。但多數偈頌所蘊涵的義理很深奧,精簡的文字對於我們理解《中論》,甚至龍樹的
費登奎斯*受歡迎的一本書 兼顧理論與實務的*佳入門指引 「讓不可能的成為可能;讓困難的成為容易;讓容易的成為愉悅。」――摩謝.費登奎斯 《動中覺察》是費登奎斯*受歡迎的著作,為成千上萬人引介了費登奎斯方法,大大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各個年齡的人都可以從這本書學習身心整合,逐步發展出更完整、更有活力的自我。 「動中覺察」意為「透過動作來增進覺察的能力」。日常的許多行動,常常只是個人習慣的模式,而行動本身並非獨立的,每個動作皆透過感官、感知、思考而形成,若是細細覺察,會發現看似單純的動作其實牽動了全身各個部位,甚至引動內在的情緒和感受;所以改變動作,也將改變我們感知及思維的方式。 本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介紹費登奎斯的核心觀念,如自我意象、發展階段、覺察與進化的關係等,並
元代是中國史上最以其世界性及族群文化多元性融合的時代。本書正稿收錄論文九篇,頗能彰顯這個時代的特色和重要性。書中各文主要以宏觀視角,考察蒙元統治對中國歷史文化發展之影響,以及各族群之間的社會文化互動。或對個別蒙古、色目家族的「士人化」現象作深入研究,以修正當今學界所習用的「漢化」概念。按,元代科舉與其他各朝不同,頗能反映當時各族群間政治、社會、文化之互動關係,因而亦是本書的一個重點。 此外附錄論文兩篇︰一篇探討燕京五大漢人家族在遼朝的重要及金元時代的延續,顯示征服王朝與漢人世家的共生關係。另篇論文,則考述元史研究先驅陳垣先生對元史及現代中國史學研究的貢獻。總之,這兩篇論文雖不屬元史研究的範圍,卻對元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瑞士漢學家畢來德 引用大量西方學術思想 使讀者更了解莊子思想的西方解讀方式 本書自2002年在法國以法文出版後,再版多次,在西方漢學界和普通法語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作者在書中跳出了自郭象以降的莊子解釋傳統,提出了以「動能機制」等概念理解莊子的新思路,對莊子原典做出了獨到的闡釋。作者還引用了大量的西方學術思想,以幫助西方讀者由其已知的事物出發,從而更直接地去把握莊子的思想。本書中文版的問世必將有助於中文讀者進一步了解一種新穎的莊子思想的西方解讀方式。
《釋禪波羅蜜》,全名為《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是天台宗開宗祖師智者大師講述禪定修行的重要著作。有別於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禪」,智者大師強調的乃是「次第漸修,循序漸進」的「漸修禪」。《釋禪波羅蜜》一書即在「解釋禪修的具體方法,以達覺悟彼岸」。書中透過各種禪相的說解,以及可具體實踐的修禪方法,讓修習佛法的人能夠循序漸進,深刻體會佛法的精髓,堪稱是一部「禪修百科全書」。由於其法門龐雜和法相細密的特點,在研讀上有一定的難度。本書注譯者基於多年的禪修經驗與佛學見解,透過章旨、注釋、語譯及說明四部分,深入淺出地說解,不僅能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釋禪波羅蜜》,對於系統地了解和研究天台宗,也有一定的助益。
微積分是科學研究的基礎,我們要談如何以分析的方法來研究變動中的事物。 包括四個主要的大課題:連續性、微分法、積分法還有級數之收斂性。原理與計算並重。 前面探討單變數微分之觀念及應用、再加積分之觀念,中間繼續探究積分之應用並談級數之收斂性,最後探索多變數微積分。
先秦諸子為中國哲學之精華所在,各家均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各有建樹。本書所收各篇,文字清晰,思理整然,辨析異同,每多創見,確能使讀者深刻認識各家獨特之精神面貌,出版後廣受學界好評。此次增訂再版,特加入〈荀子言「心可以知道」釋疑〉及〈檢討儒法的價值觀〉二文,以饗讀者。欲認識、研究先秦諸子思想者切不可失諸交臂。 作者简介: 廣東南海人。民國十九年生。香港新亞書院哲學系畢業,新亞研究所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碩士。曾任新亞研究所研究員及兼任講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師,後旅居加拿大。現任教於香港法住文化書院。著有《剛健的人生》、《先秦諸子論叢》等,並曾參予《唐君毅全集》之編輯工作。
黑格爾是最後一位現代大哲學體系的創始人,他試圖調和精神與自然、一般與個別、理想與現實等等的對立面,對在他之前的哲學思惟兼容並包,可以說他既是一個觀念論者,也是一個實在論者。因此保守派與革命派、有神論者與無神論者都從他的著作中得到啟發亦不足為奇;馬克思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 黑格爾的影響不僅止於上個世紀的歐洲,本世紀中葉以來,由於對共產主義的研究,以及存在主義的興起,他的哲學、神學著作,尤其是《小邏輯》和《精神現象學》,再度引起廣泛的興趣與討論。 《小邏輯》譯自黑格爾《哲學全書》,又稱為《全書本邏輯學》,以有別於兩厚冊的《大邏輯》,是他晚年留心增刪的成果,為最足以代表其成熟的邏輯系統之著作,標誌著德國古典哲學的頂峰。
本書主要涵蓋的時間範圍包括了古代近東兩河文明、古代埃及、波斯、以色列,以及希臘、羅馬。全書基本上以年代順序介紹這些不同的古代文明,除了政治和社會的基本架構之外,本書也設法多談一些文學、藝術、宗教、思想等主題,希望能對這些古文明提供多角度的了解,以及其歷史發展和文明的特色,並且不時提出一些有關其興衰關鍵的討論,提供相關史料,讓讀者能直接聽到這些古代文明中一些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