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是中國史上最以其世界性及族群文化多元性融合的時代。本書正稿收錄論文九篇,頗能彰顯這個時代的特色和重要性。書中各文主要以宏觀視角,考察蒙元統治對中國歷史文化發展之影響,以及各族群之間的社會文化互動。或對個別蒙古、色目家族的「士人化」現象作深入研究,以修正當今學界所習用的「漢化」概念。按,元代科舉與其他各朝不同,頗能反映當時各族群間政治、社會、文化之互動關係,因而亦是本書的一個重點。 此外附錄論文兩篇︰一篇探討燕京五大漢人家族在遼朝的重要及金元時代的延續,顯示征服王朝與漢人世家的共生關係。另篇論文,則考述元史研究先驅陳垣先生對元史及現代中國史學研究的貢獻。總之,這兩篇論文雖不屬元史研究的範圍,卻對元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主要涵蓋的時間範圍包括了古代近東兩河文明、古代埃及、波斯、以色列,以及希臘、羅馬。全書基本上以年代順序介紹這些不同的古代文明,除了政治和社會的基本架構之外,本書也設法多談一些文學、藝術、宗教、思想等主題,希望能對這些古文明提供多角度的了解,以及其歷史發展和文明的特色,並且不時提出一些有關其興衰關鍵的討論,提供相關史料,讓讀者能直接聽到這些古代文明中一些人的聲音。
對現代人來說,鬼故事不過是嚇人的娛樂。 對古代的人而言,鬼是更嚴肅的存在, 因為它足以影響人們的生死,造成無盡的恐懼和焦慮。 古代社會如何想像鬼的樣貌?它們有什麼能力? 以及,人們應該如何對付它們? 從現代角度來看,我們能從古代文化裡的「鬼」學到什麼?本書中,蒲慕州探討了古代中國的「鬼」概念、它所引發的思想觀念以及它在中國文化中的作用,並提供「鬼」概念與相關的宗教活動、文學想像和社會生活之間相互作用的有趣見解。書中亦將中國的鬼與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和羅馬的鬼進行比較研究,為「鬼」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用開展更廣闊的視角。
漢時春秋諸傳,公羊最顯。公羊傳好褒貶,但其不重述事,而專重析義,對春秋經每字詞詳加分析,自設問答,裁斷是非,於文學、史學價值豐富,更是明春秋不可闕失之鑰。
內容簡介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 中古史研究專家帶你從豐富的史料思考辯證, 亦步亦趨了解這些教科書上不曾說過的史事!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過世,冒頓單于上書呂后求親的「嫚書之辱」,真的是匈如人想要輕侮呂后之舉?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為何會對李淵做出「跪而吮上乳」之舉 ?在中國的中古時代,這些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到底在歷史上占有怎麼樣的地位,又如何的影響歷史的演進? 作者以十篇論文,分別探討「白登之圍」匈奴退兵芻議、漢初「嫚書事件」、北周武德皇后突厥族阿史那氏研究、東突厥啟民可汗阿史那染干生平事蹟、唐太宗「跪而吮上乳」事件、以及史著《大唐創業起居注》、《資治通鑑目錄》、《唐鑑》等相關研究。 最末兩篇〈古代突厥民族歷史意識興起原因探析〉、〈突厥民族的歷史敘事與歷史觀〉
由于出版年份较久,可能部分书籍会有一些瑕疵,不影响阅读,不喜慎拍。 新譯論語新編解義 內容簡介 《論語》是傳統思想中的寶典,孔子學說的精華。在精簡的文字中,記錄了許多孔子為人處世的哲理,兩千多年來,這些話語一直激勵著人們去進德修業,敦品勵學。今本《論語》共二十篇,約五百章,因輯成於孔門弟子多人之手,內容和編次上並無系統,不容易見出全書的重心。本書則是選取《論語》書中對於人們進德勵志尤為切要的部分,凡三百六十五章,略依孔子自述從志學、而立、不惑、知命、耳順至不踰矩,學思歷程由近及遠、由下學以至上達的順序,重新編排,分為二十類目,加上簡明的注譯和精要的導讀與解義,使讀者展卷閱讀,即可了解《論語》一書義理的重點,領悟孔子思想逐漸演進的軌跡,並期許讀者能切己體會,進一
開通大運河,奠定經濟基礎, 營建東都,穩定政治局勢, 北征高麗,削弱高麗國力, 隋煬帝的多重建設影響了未來盛唐之世! 中國*具爭議性的皇帝之一──隋煬帝楊廣,運用龐大的權力徵發百萬民夫忍飢受餓築長城、建運河。運河開成後又大造龍舟遊江都,耗費大量錢財,不但加速隋朝的滅亡,最終還落個萬世唾棄的惡名。 然而,這一連串勞民傷財的建設看似極不人道,卻在在成為後代唐朝盛世的基礎。他建立的大運河,成為貫穿南北交通的動脈。他更營建東都洛陽控制江南地區,穩固隋朝統治基礎。他的權力和才能,將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推向了高峰,是一位與秦始皇、漢武帝同樣的有才能的政治家與軍事家。 本書作者袁剛,研究隋唐中樞體制發展,考察隋煬帝相關史料,了解眾人眼中的亡國昏君,為何在舊史記載中評價如
從作祟妖怪到寵物明星,從捕鼠工具到家庭成員 不管是遇上愛貓成癡的大文豪,還是嫉貓如仇的老百姓 紛紛擾擾的人類社會裡,貓咪始終漫步在你我身邊 跟著牠們小巧輕靈的腳步,見證歷史發展的軌跡! 店家擺的招財貓,真的是貓咪受歡迎的象徵嗎? 愛貓的天堂「貓島」,其實是畏懼貓妖作祟的結果? 戰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公寓大樓,竟然讓貓的人氣扶搖直上? 世界上第一間貓咖啡館,居然是在臺灣開幕? 「給貓金幣」「給貓柴魚片」這些日本俗諺,又是什麼意思? 到底還有哪些新奇有趣的貓咪歷史迷霧,等著你來探索! 當我們說到貓,直覺想到貓的「可愛」「逗趣」,是無法取代的「家庭成員」;提及貓的歷史,不外乎古代埃及人對貓的信仰和崇拜,或是各式各樣古人愛貓成痴的趣聞。可是,如果要你談起
《思想史7:英華字典與思想史研究》規畫「英華字典與思想史研究」專號,收入5篇論著,1篇研究紀要,以及3篇書評。 這5篇論著涵蓋了3篇關於羅存德《英華字典》(1866-1869)的翻譯與研究。例如通過譯詞的對比,梳理了三種辭典之間的傳承借鑒關係,並由此透視19、20世紀之交,中外出版印刷方面的文化交流及中國通過日本獲得西方新知識的歷史場景。同時利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建置的「英華字典資料庫」,並旁及相關的辭典,探究「啟蒙運動」如何成為 Enlightenment 的譯法,以及從出版社的角度談辭典出版。 此外,汪榮祖教授〈道不同終不相為謀:論章太炎與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異趣〉討論章太炎與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異趣。羅志田教授〈曲線救文化:梁漱溟代中國「舊化」出頭辨析〉討論全盤西化思路的先驅,卻又想要復興中國文化,實現中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