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为唐代玄奘大师所作,是佛教唯识学一份极其重要的汉语文献,除大正藏外,也收录于《四库全书》中。其内容言简意赅,在四十八句颂文中,几乎包含了唯识学的基本名相和要义,为初学者提供了了解唯识学的方便法门。但也因为它格式严谨而言词又极为简略,未经解说,可能完全不知所云。本书由学贯中西的倪梁康教授透过佛教唯识学和现代现象学之间的互释、互解,对经文作逐句诠解,带领读者深入唯识世界。
中國傳統科學是近年來頗受注意但最多輕忽誤解的一門,本書旨在從通俗思想層面談判到中國傳統科學與工藝結合、與人文結合的特色,並說及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中國科技史的研究該如何從事。
長春真人即道教全真派第三代掌教丘處機,在其掌教期間,為全真教的發展開闢了新局面。十三世紀三十年代,丘處機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邀,帶領十八位弟子前往中亞雪山行宮接受諮詢。此行往返三年,行程數萬里,由弟子李志常記錄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而成《長春真人西遊記》。書中所記包含沿途人文地理之描述、丘處機悟道詩詞及其為成吉思汗講道之內容等,不僅是著名的道教典籍,也是研究中外交通史、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珍貴史料。本書參考王國維等前人的研究,以道藏本為底本予以解題、注譯,簡明曉暢,提供讀者閱讀、研究之便。
一般基本邏輯教本﹐由於篇幅限制或者作者未能察覺﹐對所論列的一些觀念和問題﹐時常未能深入分析和討論。本書作者準備從研究和教學所得﹐把這類觀念和問題﹐做一系列深入的探討。尤其是《自然語言的邏輯符號化》和 《設基法要義》兩篇﹐更之補充一教本之不足。本書作者劉福增﹐現任臺大哲學系教授。曾在世界邏輯重鎮洛杉磯加州大學﹐從多位邏輯名家研究多年。
荀悅《申鑒》*新注譯讀本 《申鑒》一書是由東漢末年著名政論家、思想家和史學家荀悅所著,目的在「申述歷史的經驗教訓,以供皇帝借鑒」。書中全面而有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政治觀與社會觀,在歷史、思想及社會學上都有參考的價值。本書以四部叢刊影印本為底本,並參校其他善本,注譯簡明易讀,方便讀者研讀。
三宅尚齋是江戶時代卓越的朱子學者。他曾師從山崎闇齋,在信奉闇齋的眾多的弟子中,他被稱作三個高徒之中的一人。闇齋不僅只信奉儒教,還以自己獨特的角度把握了神道,主張「神儒一體說」。當時的日本儒學者們,把 儒教運用於政治、道德等領域。尚齋繼承闇齋的朱子學,但他排斥佛教、老莊,也否定神道,僅把儒教當作宗教來信仰和把握,這被稱為「儒道」。除了向山崎闇齋學習之外,尚齋還向其他的先輩如淺見絅齋、佐藤直方學儒學,同 時還受到中國、韓國的朱子學者的影響。其中他受韓國的朱子學者李退溪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尚齋和他的老師闇齋一樣,學規謹嚴,但是平常師弟之間關係融洽。而且尚齋不僅只是優秀的朱子學者,在教育、政治、經濟等方面也很 有才能和成就,他設立了「培根達支堂」以幫助平民教育。可以說他是日本儒學的第一
《培根人生论》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弗朗西斯 培根的随笔选集,在这本书中培根谈论了与人生有关的许多问题,如道德品质方面的《论善良与性善》《论自私》《论虚荣》,情感方面的《论爱情》《论友谊》《论仆人和朋友》,哲学方面的《论真理》《论死亡》等等。培根思想深刻,文笔通俗,深入浅出地谈论了这些与人生深深相关的问题,带给读者无限启示。
梅里葉是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開路先鋒。他本是一位默默無聞的鄉村神父,逝世後留下巨著《遺書》,公開其隱藏一生的唯物論和無神論哲學思想。在《遺書》中,他激烈批判封建專制主義和宗教信仰主義,揭露宗教的欺騙性和虛偽性,反對宗教迷誤和教權主義,譴責憎俗封建統治者對法國農民的壓榨和掠奪,要求消滅一切社會不平等現象。《遺書》對十八世紀的法國哲學和政治理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書是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資料翔實、內容豐富、觀點鮮明、語言流暢,為理解梅里葉之絕佳參考。
這個小集子所收集的是作者最近思索文化問題的論著文章。每篇文字的重點各有不同,但它們之間卻有一個共通的關切點,那就是我們所面臨的「文化危機」問題。作者從方法論的基礎探究出發,重新發掘哲學在解決文化問題 上可望做出的貢獻,並且倡議:為了圓滿解答人生與文化的價值問題起見,我們除了探索「實然」與「應然」的事物外,更應該努力開發「願然」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