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漢學家畢來德 引用大量西方學術思想 使讀者更了解莊子思想的西方解讀方式 本書自2002年在法國以法文出版後,再版多次,在西方漢學界和普通法語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作者在書中跳出了自郭象以降的莊子解釋傳統,提出了以「動能機制」等概念理解莊子的新思路,對莊子原典做出了獨到的闡釋。作者還引用了大量的西方學術思想,以幫助西方讀者由其已知的事物出發,從而更直接地去把握莊子的思想。本書中文版的問世必將有助於中文讀者進一步了解一種新穎的莊子思想的西方解讀方式。
《八识规矩颂》为唐代玄奘大师所作,是佛教唯识学一份极其重要的汉语文献,除大正藏外,也收录于《四库全书》中。其内容言简意赅,在四十八句颂文中,几乎包含了唯识学的基本名相和要义,为初学者提供了了解唯识学的方便法门。但也因为它格式严谨而言词又极为简略,未经解说,可能完全不知所云。本书由学贯中西的倪梁康教授透过佛教唯识学和现代现象学之间的互释、互解,对经文作逐句诠解,带领读者深入唯识世界。
有人曾謂,哲學即數學加詩。倘若如此,則哲學家懷特海,正是這一定義的最佳注腳。作為一位博大精深的思想家,他既是數學家兼現代數理邏輯的創始人,同時又對詩有純然敏銳的感受。無論就邏輯能力,還是就想像力及直覺 洞見而言,他都是出類拔萃創意迭出的。本書把懷特海的哲學思想及其演變放在二十世紀人類精神流變的脈絡中去考察,試圖透視這位卓然獨立的哲人的心路歷程、內在邏輯及思想歸宿,判定其思路同現代科學及東方哲學的關係, 評估他的歷史地位及其影響,從而啟迪讀者去進一步思索那些永恆常新、富於魅力的問題。
~佛與佛教的世界,完全解析~ 認識佛像的辨別方法與佛祖們的根源 習得正確參拜法,令功德更圓滿! 日本的佛教信仰,宗派各異,遵循的經典也不同,但大體可視為大乘佛教的一支。 佛教*初起源自古印度,經歷多次內部分離後,約於西元一世紀的貴霜帝國時期,大乘佛教誕生了。「發願帶領眾生一同開悟」的大乘佛教,經由中亞、中國與朝鮮,傳入日本。 可以說,認識日本佛教,同時也能拓展我們對於佛教世界的認知邊界。 本書根據佛教位階,將眾佛分為四大類,依序為*高位的【如來】,佛的見習生【菩薩】,以忿怒相渡世的【明王】,以及擔當佛的保全的【天部】,*後納入同樣廣為信眾崇拜的開悟**者【羅漢與高僧】。分門別類,總計介紹超過70尊的佛祖,講述眾佛成為佛的緣起故事。 書中更搭配精美插圖,生動刻劃出更具人性的佛
本書包含作者數年來對靈魂與心的看法,由「靈魂與心」、「孔子與心教」、「論古代對於鬼魂及葬祭之觀念」、「中華民族之宗教信仰」、「中國思想史中之鬼神觀」,一直談到「儒釋耶回各家關於神靈魂魄之見解」,這幾篇為作者早年的觀點。從「再論靈魂與心」、「重申魂魄鬼神義」、「漫談靈魂轉世」、「生命的認識」、「人生向何處去」到「人生之兩面」,則為近年來的看法。各篇所見,或有不同,大體則一貫相承。措辭雖有重複,然要之可以各自成篇,一依其舊,亦可看出作者對此問題歷年存想累積之真相
《商君書》是匯集商鞅及其同派言論而成的一部重要典籍,先秦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書中含有商鞅個人及商鞅一派法家其他成員的思想觀點,主要記載了商鞅輔佐秦孝公進行革新變法、重農重戰、重刑厚賞、反斥儒家言論等具體措施與主張。秦國最後能併吞六國、一統天下,從書中即可一窺其歷史緣由與根據底蘊。本書借鑑明清兩代有關《商君書》的研究成果,並採納近人和海內外名流專著中的校勘意見,詳為導讀和注譯,書後還附錄<戰國兩漢文集中有關商鞅的記述>與<校勘>兩篇,幫助現代讀者通讀原典,掌握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