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中論》的最佳解讀本,吳汝鈞教授代表作 繼印順法師《中觀論頌講記》之後, 漢語世界唯一全面地疏釋龍樹《中論》二十七品頌文 龍樹菩薩的《中論》是大乘佛學的重要經典,以明快和清晰的思考,多方面闡述「空」的義理,將大乘哲學推向高峰,對佛學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從佛學的研究來說,若能夠掌握《中論》的基本思想,就奠定了理解大乘佛學的良好基礎。就哲學與邏輯的訓練來說,《中論》更是一部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的哲學著作,對哲學與邏輯思考的訓練助益甚大,因此,無論是佛學研究或哲學訓練,《中論》都是一部極其重要的文獻。 《中論》的梵本是用偈頌體寫成,在鳩摩羅什譯成漢語時,為使譯文精簡及方便背誦,也保留偈頌的形式。但多數偈頌所蘊涵的義理很深奧,精簡的文字對於我們理解《中論》,甚至龍樹的
《八识规矩颂》为唐代玄奘大师所作,是佛教唯识学一份极其重要的汉语文献,除大正藏外,也收录于《四库全书》中。其内容言简意赅,在四十八句颂文中,几乎包含了唯识学的基本名相和要义,为初学者提供了了解唯识学的方便法门。但也因为它格式严谨而言词又极为简略,未经解说,可能完全不知所云。本书由学贯中西的倪梁康教授透过佛教唯识学和现代现象学之间的互释、互解,对经文作逐句诠解,带领读者深入唯识世界。
《景德傳燈錄》30卷,北宋僧人道原所撰。取《六祖壇經》之「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慧能滅萬年愚」意,故禪家以燈喻禪法,並認為禪法傳承如同燈燈相續而無終絕,因而記載禪法傳承歷史之著作,稱為「傳燈錄」。共收1701人,多賴本書記載,禪宗史上許多師承得以流傳。
中國傳統科學是近年來頗受注意但最多輕忽誤解的一門,本書旨在從通俗思想層面談判到中國傳統科學與工藝結合、與人文結合的特色,並說及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中國科技史的研究該如何從事。
魯一士(Josiah Royce,1855-1916)是美國哲學黃金時代(約自一八八○年至一九三○年期間)一位傑出的哲學大師。這黃金時代標誌美國這新國家的哲學思想已從開始的時期走上成熟的階段。本書內容討論魯一士哲學體系所 著重的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學與宗教哲學這四大哲學問題。前兩課題屬於理論方面,後兩課題屬於實際方面。形而上學是魯氏哲學思想的核心,他是一位絕對理想主義者,確信在宇宙間有一所謂絕對,其存在不僅是實在的,並 且是邏輯必要的,可用理性辯證方法證明。他的知識論是以闡釋理論為基礎,把西方近代哲學的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這兩相對立的知識論學派加以總合。他的倫理觀則是以為忠而忠作為至善,它是自我所應尋求的最高理想。他的宗 教哲學是本著忠與愛的精神以求一普遍性的共合體實現在人間世為人類的終極目標。從其大量
作者通過對拉氏的生活時代、主要著作、思想淵源和人生經歷的多方面研究,較全面系統地闡明了他的吠檀多不二論的世界觀、神秘主義的直覺論、精神宗教的理想、東西方比較哲學和宗教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印度教傳統的倫 理觀以及教育思想等。全書貫穿著歷史性和科學性,不但總結出他對印度傳統哲學的繼承和發展。而且還突出了他的哲學研究的兩大成果,即直覺論和東西方哲學的比較觀。最後指明了他對印度哲學的影響。希望讀者通過本書能 領略拉達克里希南的哲學風采及印度哲學的概貌
一般基本邏輯教本﹐由於篇幅限制或者作者未能察覺﹐對所論列的一些觀念和問題﹐時常未能深入分析和討論。本書作者準備從研究和教學所得﹐把這類觀念和問題﹐做一系列深入的探討。尤其是《自然語言的邏輯符號化》和 《設基法要義》兩篇﹐更之補充一教本之不足。本書作者劉福增﹐現任臺大哲學系教授。曾在世界邏輯重鎮洛杉磯加州大學﹐從多位邏輯名家研究多年。
《碧巖集》的編著者 圜悟克勤,緊密聯繫禪宗的基本理論,把公案、頌古和佛教經論結合起來,以雪竇重顯《頌古百則》所闡述一百則禪宗公案為基礎,透過「示眾」、「公案本則」、「公案評唱」、「雪竇重顯的頌古」、「頌古評唱」五部分,深入淺出的介紹了每則公案的機鋒所在。此書不但創立了解釋公案和頌古的新體裁,也影響了禪門研論文字的風氣。
《性命圭旨》是成書於明代中期一部論述道教內丹學的經典。藉由以圖配文,闡述內丹修練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因為它圖文並茂、形象直觀,有助於人們進一步了解玄奧難懂的內丹學義理,在普及道教內丹學上有很大的貢獻。 本書參照多種《性命圭旨》版本,仔細排比優劣,並詳加校訂、注譯和說明,是您參研內丹學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