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登奎斯*受歡迎的一本書 兼顧理論與實務的*佳入門指引 「讓不可能的成為可能;讓困難的成為容易;讓容易的成為愉悅。」――摩謝.費登奎斯 《動中覺察》是費登奎斯*受歡迎的著作,為成千上萬人引介了費登奎斯方法,大大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各個年齡的人都可以從這本書學習身心整合,逐步發展出更完整、更有活力的自我。 「動中覺察」意為「透過動作來增進覺察的能力」。日常的許多行動,常常只是個人習慣的模式,而行動本身並非獨立的,每個動作皆透過感官、感知、思考而形成,若是細細覺察,會發現看似單純的動作其實牽動了全身各個部位,甚至引動內在的情緒和感受;所以改變動作,也將改變我們感知及思維的方式。 本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介紹費登奎斯的核心觀念,如自我意象、發展階段、覺察與進化的關係等,並
人類的獨特性是來自先天基因還是後天教養? 愛的本質是什麼?男女差異從何而來? 精神分裂症和同性戀的真正原因為何? 學習與記憶有何關鍵?文化和語言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二○○一年二月,科學家宣布人類基因體中只含有三萬個基因,而不是原先預期的十萬個。這個驚人的衝擊讓某些科學家開始相信,光是基因不足以讓人類成為萬物之靈,我們的獨特性是經由後天教養而來的。於是,生物學界又陷入削足適履的先天與後天爭論中。 廣受好評的科普作家馬特.瑞德利認為,不斷出現的新證據遠比這個迷思有趣多了。後天教養必須依賴先天的基因,而基因仍需要後天的教養才能發揮作用。基因不只是建造大腦構造的工程師,它也會吸收發展中的經驗,對社會線索做反應,甚至參與記憶的過程。基因對人類心智而言,是原因也是結果。 《天性與教養》一
杜威博士不滿既有的各種教育學說 堅決主張舊教育或新教育皆有缺失 因而提出以科學方法來詮釋教育 尤其重視學習者和學習內容之間的連續性與互動性 《經驗與教育》針對「傳統教育」和「進步教育」二者作了精闢的分析。傳統的學校仰賴科目,以文化的遺產為教育的內容;而「新」學校則重視學習者的動機和興趣,以變遷社會的時興問題為教育的內容。這二套價值觀念都很重要,但是,若只倚重其中一套,則一定有所偏失。健全的教育經驗應該兼重兩者,尤其應該重視學習者和學習內容之間的連續性與互動性。 傳統的課程重視教材內容的組織,也重視學科結構的建構,但是,卻忽視了學童原本具有的潛能和興趣。不過,對這類傳統學校教育的反動,又把學校教育給推到了另一個極端 散亂零落的課程、過度的個人主義,以及純任自然的虛假自
神經內科醫師薩克斯研究發現,音樂比語言占用更多腦細胞。音樂「讓人起舞、影響情緒、引起購買慾,勾起回憶 音樂代表著心靈與感受,超乎經驗,無法形容」。 薩克斯這本新書中的精采故事,包括知名心理分析家飽受腦中重複出現的歌聲困擾;威廉斯氏症候群的小孩擁有過人的音樂稟賦;樂評家得了「恐懼音樂」的怪病,只要聽見銅管演奏就嚇得半死;《幽冥的火》作者納博科夫似乎患有「音樂失認症」,對音樂幾無反應。還有,記憶只持續七秒的人,卻始終記得音樂;作曲家車禍後音感全消;閃電擊中的醫生變成蕭邦迷,突然擁有鋼琴才華 「音樂開啟了窺看生命及腦功能之窗。」薩克斯這麼說。他也用這本書帶領我們走到窗前。
內容簡介 天黑請睜眼! 打開書頁,穿越千年時光,加入「宋朝自由行」深度之旅! 中國歷代,從未有一個朝代,老百姓生活過得如此精緻、富庶。 唯獨宋朝。 從吃喝玩樂、衣食住行,政經文化各個層面, 去感受宋朝的繁華,體驗宋朝的時尚,品味宋朝的趣味,認真當一回宋朝人! 余遠炫 歷史專欄作家│螺螄拜恩 暢銷書人氣作家──專文推薦 周健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副教授│陳啟鵬 商業周刊歷史專欄作家──就是「宋!」推薦 范仲淹教你如何和宋朝人打交道;花和尚魯智深領你參觀皇家寺院趕廟會;潘驢鄧小閒的西門慶指導投資一本萬利之法則 如果生活在宋朝,你會是怎麼個活法? 宋朝人又是怎麼個活法? 如果你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宋朝科舉制度公開公正,向仕途發展,說不定下一個范仲
遊歷全球,一同踏上尋龍之旅吧! ~亞馬遜讀者5顆星至高好評~ 中國黃龍、冰島白龍、威爾斯紅龍、阿卡迪亞綠龍 帶你實地探訪噴火巨龍棲息地,繪製栩栩如生的龍族姿態! 威廉 歐康納帶著最簡便的作畫工具, 與助手康西爾來趟遍及全球的尋龍遠征, 他以自然科學家的筆觸和插畫師敏銳的眼睛, 用作畫日誌的形式, 將傳奇中8種噴火巨龍的姿態詳實呈現出來。 本書包括: 巨龍的各種姿態 巨龍的生物履歷 巨龍的生理特徵 巨龍的歷史傳說 野外作畫的工具與媒材 每隻巨龍畫法的特別指導 每隻龍的睡姿、俯瞰岸邊、飛翔的角度各不相同, 求偶、築巢也有各自的樣貌, 威廉 歐康納都親手寫真並附上行為解說。 巨龍們的分類科屬、尺寸、別稱、體重、棲息地等也一一
寫作這件事, 一直要等改到第四版草稿才能看見曙光? 寫作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於普林斯頓大學新聞系寫作課培育過一代又一代優秀媒體人的約翰 麥克菲,於本書八個章節中囊括所有非虛構寫作者關心的問題:採訪報導心法、文章結構、修改原則等等,以六十年寫作經驗,不藏私地提供具體的寫作技巧與建議。 大師傳授1:1 1=2.6寫作術 若要同時描寫兩個主題或兩位人物,巧妙加入關鍵元素,就能延伸文章內容,形成「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大師傳授2:ABC/D法則 如何寫好篇幅長、牽涉多位人物,又不失焦的文章?善用ABC/D法則,找出與欲寫的三個人物有關聯的人或事件當作分母D,貫穿三個獨立段落,如此一來,文章的結構便浮現出來。 大師傳授3:高潮要在故事五分之三的地方 以不違背時間序為原則,調動敘事次序,在全文約五分之三處安排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