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白了,活明白了,才是真的了不起。繼《成事》及《馮唐成事心法》後,《了不起》是馮唐的「成事學」的第三部曲。作者堅信,管理學是人學,不了解自己和其他人類,做不好管理;不讀書,便無法充份了解自己和別人。從這個角度來看,閱讀一定數量的經典書籍是提升成事功力的必需,經典書籍也是管理學的一部份。 本書精選了三大類共50本經典中的經典,一類是文學經典,閱讀這種人學中的人學,便可了解管理中那些涉及人性的絕大多數核心問題。另一類是歷史經典,從歷史中可把握大尺度時間維度上的興衰規律,由當中學習管理,就有機會擺脫興衰輪迴。最後一類是生活美學經典,生命除了工作,還有生活。只知道工作,不知道生活,成事能力會存在缺陷。 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閱讀大家名人的作品,取其精髓,您就立穩在了成事的基
自出版《成事》後,馮唐始建「成事學」,《金線》是有關成事學的第四本書,講述他在麥肯錫公司(McKinsey Company)工作十年間所修煉的管理工具、方法和模板。 本書提供解決一切難題的思維方式 「金線原理」,讓你把難題拆解成小部份,再配合金字塔原理一一分解。書中提出金線原理十問、成事學四大公理和七大常見錯誤,以及結構化思維的二十條軍規等實用管理技巧,幫助你把事情想得明白,繼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當治療師進步成長,治療效果也隨之增加。 ──傑弗瑞.薩德 長久以來,助人工作者的培訓重點均放在理論與技術的灌輸,但本書作者薩德卻認為,心理治療有如藝術創作,目的是喚起人們的情感體驗,帶來啟迪,否則,技巧再高也難成佳作。換言之,治療師本身的生命體驗、靈活彈性與敏銳直覺,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書的目的,即在開發這些藏在理論與技巧背後、治療師本身所獨具的潛能。 薩德師承以出神入化的手法聞名的催眠治療之父米爾頓.艾瑞克森,在跟著艾瑞克森學習的日子裡,艾氏對薩德提出的問題直接給**。艾瑞克森總是透過說故事、給任務、開玩笑甚至胡言亂語,讓薩德在一頭霧水之後,產生頓悟的體驗。薩德稱這種體驗為「經驗式」的學習,他明白這是艾瑞克森之所以成功,以及自己能夠不斷成長的關鍵。而今,他毫不藏私
我們要如何著手處理童話的意義? 或者應該問,要如何悄悄地接近童話, 如同躡手躡腳的靠近隨時會受驚嚇而逃開的公鹿。 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在各種文本中,童話是*精簡且純粹的表現。除去文化、歷史等背景脈絡,以扁平的人物、簡單的情節,為人類心靈提供*清晰的說明。因此透過研究世*童話,能對人類的心靈真相有豐富的洞察。 作者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博士師承榮格,是童話心理解讀*具權威性的代表人物。她從童話研究的歷史及各派理論談起,主張以榮格學派「原型」概念理解童話的特點在於能突破常見侷限,令童話解讀出現更寬廣而富療癒性的意涵。 本書可謂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童話解讀入門。書中不僅提供解讀童話的方法與步驟,更以格林童話中〈三根羽毛〉的故事作精彩示範。從結構、象徵、版本比較至擴大詮釋法的
★本書初版榮獲「博客來選書-2016年9月」★ ★21世紀最全面、最深入、最迷人的優雅專書★ 我們活在一個「優雅空白」的年代, 現在,正是讓它重現的開始。 「優雅,是一種面貌多變的美感: 就算美的主體來來去去,優雅的美依舊能芬芳流長。」 普立茲獎得主以溫暖、幽默和敏銳之眼, 帶你穿梭古今,深入端詳優雅的每一種面貌、姿態與靈魂。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人性的真善美之最,只不過是這本讓人熱血沸騰、鼓舞人心之作所能提供給讀者的一小部分。」 ◆作者從歷史、流行文化、運動,乃至自家生活周遭,挖掘出種種感人的「優雅」片刻和事蹟,化為優美文字呈現給讀者,提醒我們:即使處於大眾普遍低頭滑手機、隱身網路、虛擬上癮的時代,還是有人在說話之前會認
馮唐,協和醫學博士、美國埃默里大學MBA 碩士、前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前華潤醫療集團CEO、現任中信資本高級董事總經理、知名作家及詩人。對《道德經》《論語》《資治通鑒》等東方先賢智慧如數家珍,更是曾國藩死忠粉。 在他二十多年的管理生涯中,深感中國沒有本土的、可實際操作的管理學。西方很多理念在本土很難落地,他們總能把簡單的道理講得複雜與晦澀;而我國古代的很多管理學又都偏重於權謀之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管理科學。兩套系統各有優劣,作者遂將曾國藩一生為師、為將、為相的成事之道,與自己的西方先進管理經驗及本土管理實踐融會貫通,總結出一套跨界成事的獨門秘籍。不論讀者從事甚麼職業,都可以運用其中簡單的方法論來管理自己、管理工作、管理生活。
個人內在發展的終極目的,是盡可能從限制中獲得自由,全面釋放自己內在的潛力。在通往自由的路上,陷阱、誘惑和錯覺,幾乎是無窮無盡的 ──莫瑞.史丹/本書作者 男人的一生是一場走向社會,返回心靈的旅程,途中種種艱難挑戰,時常令人停下成長腳步,含怨受挫。這本書理解、撫慰了男人的不滿與不安,不僅攸關人生的心靈去向──即所謂個體化歷程,更為身處父權崩解中的當代男性,提出如何立足、自處的重要啟示。 本書作者莫瑞.史丹為知名榮格分析師,他將男人一生的心理發展歷程分為五分個階段: 一、母親的男孩 二、父親的兒子 三、拯救阿妮瑪的英雄 四、實踐自性的傳道人 五、探詢終極存有的智者 這是一段從發展自我到連結自性的歷程,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成長課題,也都滿是危機陷阱。整個人生歷程中,我們必然一
毛孩的目光,從不會帶著悲觀、譴責, 牠們教給我們,如何深刻地愛、活得更好。 一位親歷癌症的美國資深腫瘤內科獸醫, 在執業生涯與疾病中照亮他人、幫助自己的真情分享! 面對疾病,是人生難免的課題, 毛孩卻不抱怨、不憂慮,彷彿跟訓練的指令般有規則可尋, 盡情活在當下、快樂自在,甚至給予無私地陪伴與安慰, 讓我們可以卸下偽裝,深深地依賴,感受完整的自己。 可卡犬黛西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卻能在小主人病發時即時求救。 尋血獵犬法蘭妮跟著警官夥伴跋山涉水,帶失蹤民眾回家、追緝重案逃犯。 米格魯犬賓利陪伴癌末主人經歷所有的喜怒哀樂,撫平傷疤、成為彼此的支柱。 拳師犬紐頓是芮妮醫師忠誠的看護,不在意她不修邊幅,只是堅定地愛她。 芮妮醫師為動物腫瘤專家,執業二十
讓心裡的缺口長出綠芽──寫給城市綠地的療癒系情書 啟動自我身心覺察,成為自己的情緒園丁 人類跟植物一樣,可以在自己的美好時光裡修復和成長 植栽療癒 X 千禧世代 X 城市觀察 「早已有無數世代為了尋求城市裡的炫目財富,離開童年居住的鄉村。我們並非是*先這麼做的人。 但最終,土地呼喚著我們回歸。而我們發現自己正在尋找,一個能帶來療癒的綠色空間 」 ★《獨立報》、《金融時報》、《i》、《Gardens Illustrated》年度選書 ★ 2020年英國溫萊特自然寫作獎入圍 當愛麗絲還是個小女孩時,她最喜歡爺爺的花園──自由、靜謐而美麗。20年後,住在倫敦南部一間狹小公寓裡的愛麗絲,花園裡的童年時光感覺就像一場夢。 她發現自己內心空洞、滿身傷痕。過著行李箱生活卻冀望著家的溫暖的她,開始學習種植。她
五十歲的他, 花了四十二年的時間釐清自己生命中的謎題,三十五年的時間記錄下解答的線索, 他想要知道如何當個好人。如何得到想要的東西。如何使生命得到意義。如何更成就自我。 他寫下日記,記錄他的成功與悲傷,理解與回憶。 他說他書寫,是為了遺忘。 他曾經炙手可熱,也經歷過無戲可演, 他曾被逮捕,同時也拒捕, 他曾被性侵,害怕自己會因此而墮入地獄,但他從未因此覺得自己要像是個受害者, 他一度天真、邪惡、又憤世嫉俗,卻又對自己與人類的善良、和我們之中的價值觀感到深信不疑。 他的人生追尋著綠燈,一個指引他前進的方向,給予他想要事物的肯定。 而三十五年後的現在,他帶著這些日記,獨自前往沙漠寫下這本書, 這是一本相簿,一份紀錄,更是他人生的故事。 一本敘述
當罹患癌症,只剩一年可活的心理治療師朱利斯,見到多年沒聯絡的老病人菲利普時,心裡大吃一驚。二十三年前,菲利普有嚴重的性上癮症,每天沉溺於獵豔行動,直到嘔吐為止。而今,菲利普依然傲慢冷酷、目中無人,卻取得「哲學諮商師」執照,全心推崇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認為它可以解答一切困惑。 朱利斯不喜歡菲利普,卻答應要督導他,條件是他必須先參與團體治療。這個團體裡,有遇見婚姻難題的小兒科醫師、哀嘆年華老去的美麗女律師、成天跟人打架的水電工、對前夫和情人滿懷憤恨的文學教授、無法表達情緒的經理人、缺乏自信的圖書館員 。當疏離冷漠的菲利普走進團體治療室,兩眼瞪著天花板,不與人目光接觸,口中卻不斷冒出犀利而絕望的哲學經典,他的加入,宛若一顆特殊的石子,在團體裡激盪出一陣陣不斷擴大的漣漪,伴隨著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