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光的波动性为基础来研究和阐述光的各种现象与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光的波动性及传播规律,光的电磁理论基础,平面波、球面波以及光在介质分界面上的传播特性;光波在晶体中的传播规律,晶体波面法线方程和折射率椭球方程,光波在单轴晶体和双轴晶体中的传播特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光的辐射、散射、色散和光吸收的微观机理和宏观表现形式;双光束干涉及干涉仪,双光束干涉的主要类型,光源对干涉条纹的影响和典型干涉仪的原理与方案介绍;多光束干涉原理、方法及应用,介质薄膜理论和特种光学薄膜元件;光的偏振理论、检验方法、偏振光干涉、偏振元件设计和处理偏振的琼斯矩阵法;光的衍射理论、菲涅耳衍射和基尔霍夫衍射理论、衍射问题的处理方法和衍射理论的实际应用。 本教材为信息科学与技术、红外技术、应用光学、光学
本书以几何光学作为主要内容,共12章.一5章介绍了几何光学的基础理论;第6章介绍了光度学和色度学的基础知识;第7章介绍了光学系统的像差,包括几何像差、波像差、像差特性曲线及其计算方法;第8—10章概述了常见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1章介绍了光学系统的初始结构计算;2章扼要介绍了像质评价方法和检验等.几何光学的基础理论和像差概论是本书的重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仪器仪表、测控技术及仪器、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他相近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光学专业的选修课教材或参考书,以及从事光学和光电技术、仪器仪表技术和精密计量及检测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颜树华的《衍射微光学设计》全面论述了衍射微光学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基尔霍夫衍射理论、等效介质理论、严格耦合波理论和时域有限差分法,系统地建立了精细化设计时输入、输出平面的抽样原则。深入探讨了盖师贝格—撒克斯通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和杨—顾算法等在衍射微光学器件中的设计应用。书中精选的设计实例对初步涉足微光学研究的学者具有较好的启发作用。 《衍射微光学设计》从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两个方面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可供从事微光学研究、微光机电系统集成、光电子器件和系统的设计、制作及应用的相关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主要内容:1)回顾了上版报告(21世纪的光学和光学工程1999)以来光科学界发生的重大事件。2)预言了由新一轮光学和光学工程研发进步带来的和即将带来的科技机遇。3)评估目前美国和国际当前的光学科技与工程技术现状。4)对在应对国家需求和追求国际竞争力方面要进行的技术提升点进行排序。5)提出了发展光学技术,并保持美国在光学产业方面的国际领导地位的举措。
本书系统地、较全面地论述了到目前各种红外光学材料的光学、热学和力学性质(参数),各种红外光学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工艺,以及工艺条件对各种性能产生影响。同时,对应用中所必须要考虑的增透膜和保护膜也做了论述,CVD金刚石是理想的窗口材料,对金刚石的性质、CVD金刚石的合成机理、制备方法以及后续加工方法也做了介绍。
普通物理实验》一套书共4册,分为一、力学、热学部分,二、电磁学部分,三、光学部分,四、综合及设计部分。此次是在2000年第三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此次修订保持了原书通用性好、可读性强及注重能力的培养的特色,并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框架,同时为适应教学的发展,在内容上有一些增删和改变。 本书为这套书的第三分册,是光学实验部分,共23题,是在原书基础上重新编写的。实验题目有些修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物理专业及相近专业普通物理实验课的教材,也可供师专使用。
张过等编著的《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标准产品分级体系研究》主要介绍了国外高分辨率商业光学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相应产品的标准化现状。针对线阵列推扫式光学卫星传感器的特点,结合外标准产品分级的优缺点,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高分辨率光学卫星的标准产品分级体系,包括原始数据(RAW)产品、传感器校正(SC)产品、系统几何纠正(GEC)产品、精纠正(eGEc)产品、正射纠正(GTC)产品以及核线(DOM)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叙述了各级产品的制作流程。针对这套方案,本书利用ALOS三线阵、SPT5的HRG异轨立体、CBERs一02C异轨立体、IKONOS同轨立体以及GeoEye同轨立体数据进行了验证。为便于科研和生产人员实现本书的方案,书中还介绍了线阵列推扫式光学卫星传感器的严密成像几何模型和有理多项式系数(RPC)模型以及相应的正反变换和纠正方案等。 《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标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