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部分对化学学科在中国得以建立的本土文化背景和国际学科背景进行了简要探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化学相关实践和知识以及作为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直接来源的西方现代化学学科的制度化过程。 第二部分全面追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现代化学逐渐传入中国,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逐渐确立的过程,内容包括化学教科书的引进、名词术语的翻译、近代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的设置、中国近代化学工业体系的建立等。 第三部分是本书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对我国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概括,弥补了以往对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化学学科发展情况研究不够充分的缺陷。这一部分分章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分支领域里的学科发展情况,内容涉及这些分支学科中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杰出研究者以及学术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元素、化合物和材料等物质的组成、制备、性质、结构、应用和互相转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和物理学、数学等一起,共同构成当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它广泛而深刻地渗透到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军事防卫、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当前深受关注的信息、材料、能源、海洋、空间和生命等科高科技领域,无一不是与化学息息相关的。化学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是它的另一显著特点。 化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随着火的利用,制陶、冶炼、酿造、制药等的兴起,化学得以产生和发展。化学在改善人类的物质文明、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现代化学的成就集中地表现为已和
衷明华主编的这本《大学化学研究性学习——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本科生成果集》共收录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本科生作品70篇,如从贝壳中制取乳酸钙的工艺条件研究、掺稀土铝酸锶基质的制备及XRD表征、大蒜渣中混合氨基酸的提取工艺研究等,每一篇作品内容丰富、可读性强、颇具参考价值。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有利于拓宽知识层面并从中得到启发;而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则有助于向他们普及化学知识,沟通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本书作者以传记方式分16章叙述了从古埃及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本书内容丰富,取材翔实,从古老的炼金术到19世纪的化合价理论,再到20世界的周期律及原子结构,均有所涵盖。本书脉络清晰,观点客观、公正,目的在于为化学史提供一个简明而的综述,以利于读者对化学史产生整体的印象。
本书以化学计量学的基础知识为其主线,在讲述数学基础时就试图与其化学应用直接相连,始终注意到讲解这些知识可为化学家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新思路,可以解决什么样的化学问题。本书虽用英文编写,但文中出现的一些非常用英文单词皆给出中文提示,以节省学生查阅字典的时间;凡是在书中出现重要知识点的地方,本书尽量佐以问题进行提示,以引起学生的足够注意;另外,本书在必要时还尽量给出中文注释和评述,对所授知识进一步进行解释和阐述,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降低阅读的难度。
化学元素是大自然的基石。《元素的世界》以化学元素为切入口,普及化学的基础知识。《元素的世界》采用“元素列传”这样的手法,写出一个个化学元素的小传,讲述这一元素的发现史、特性、用途,使读者获得关于化学元素的方方面面的知识。
近十年以来,亲水作用色谱在食品、药物、天然产物、环境、生化、毒理、临床检测等领域,以及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糖组学、本草物质组学等研究方向中,对于不同来源的复杂基质样品中极性化合物的分析上有广泛应用。本书介绍了亲水作用色谱技术原理、风格迥异的各种固定相、建立完整分析方法步骤以及在食品和环境中的内源性、外源性成分检测,药物活性成分分析与质量控制,中药材及方剂成分谱解析,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代谢组分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一些亲水作用色谱技术和应用的参考。
叶斯帕森所著的《Barron'sAP化学(第6版)》共分物质结构、化学链接、物质状态、物理化学和化学反应等五个部分。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离子化合物;化学计算法;液体和固体等。此外,本书还含有3套诊断测试和5套全真测题。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是一本的备考指南。
在数字时代,我们就可以 相信数据吗对数字的过度依赖,是否会让经济学和人文学视角长期冲突是人类利用量化造福,还是量化用数字局限人类的思维本书是多篇文章的汇编。本书主要讲述了定量分析的弊端,通过对定量分析在实际运用中的分析,指出定量分析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成为我们做判断的依据。本书肯定了定量分析有价值的部分,同时指出了定量分析的局限性和不正确使用带来的问题,提倡我们在运用中应综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本书介绍了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与应用实例。全书共分7章,介绍了信道与编码的基本原理,近世代数中与编码相关的主要内容,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结构及特性,网络编码调制(TCM)、级联码与Turbo码的设计应用等。各章原理的叙述力求突出概念和思路,尽量去除烦琐的参考书。
本书从配合物的基本概念讲起,依次介绍了配合物的结构、性质与表征、合成方法以及金属有机化学;为了体现配位化学的应用性,第6章介绍了配合物在功能材料、生物医药、湿法冶金中的应用;最后一章介绍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解析,对学生的实验室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作为化学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亦可供相关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指导思想,结合相关学科对化学知识的基本要求,以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重点,以实际应用为知识点的连接手段,采用“模块式”结构来编写的。本书由无机篇、分析篇、有机篇和附录四个模块组成。无机篇包括溶液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重要元素和化合物;分析篇包括定量分析、误差与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述和酸碱滴定,分光光度法简述,分析过程;有机篇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结构、价键、特性、反应类型,开链烃、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胺及含硫磷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附录包括化学与日常生活,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