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地层多重划分概念和原则,对福建省各类地层单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清理研究,划分出前泥盆纪、泥盆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晚第三纪3个断代,建立各地层小区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及序列.提出本省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78个,其中群级8个,组级67个,段级3个;建议不采用的地层名称86个。同时建立了福建省地层数据库,录入省内较完整的地层剖面489条以及岩石地层单位的原始定义、现在定义、沿革及参考文献,可随时提供地层数据的输出打印、地层信息的查询检索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监控等,是省内重要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和进行1:5万等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的必需工具书之一,亦可供广大地质工作者和科研、教学等有关人员参考。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本书通过对地质学、海洋学、气象学和天文学等的简要介绍,旨在让人们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地球科学,然后分七篇分别介绍了构成地球的物质、地表的形成过程、地球内部活动、地球的演化、海洋学、大气学、天文学等。全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示例,说明了地质、海洋、气象和天文活动对生活的影响,同时说明了各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月球和火星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导航定位》系统阐述月球和火星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导航定位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汇集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总结月球和火星探测任务及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定位发展现状,系统阐述月球和火星坐标系统与控制网、月球和火星轨道器定轨定姿与遥感制图、月球和火星探测车导航定位、月球和火星探测车影像制图等理论和关键技术,最后,综合介绍遥感制图与导航定位技术,在我国嫦娥三号月球车与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探测工程任务中的应用。
本书根据作者长期从事地理学研究的实践与理论积累,针对青年地理学工作者(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在学术文献查阅与研究创新方面的薄弱状况,详细总结了基于文献阅读的地理学研究继承与研究创新,并结合实际研究工作案例进行剖析。《地理学文献阅读与研究创新》对提高广大青年地理工作者文献查阅能力,培养科学研究中的继承与创新能力有所裨益。 本书适用于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青年教师、研究人员,以及该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
本书以2009年到2015年的七次公约缔约方大会为节点,深入探讨了国际气候制度变迁的驱动力、主要参与方的谈判策略以及“德班谈判”的关键综合性问题,呈现了在大国下多边机制发生变迁的渐进过程及其必然性。
《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主要介绍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启用与实施进程中所涉及的有关政策法规、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理论与方法、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成果的提供与后续技术保障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坐标系、框架、地图及基础地理数据库中基本概念、现有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及转换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内容系统全面,力求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易于读者掌握和实际操作。 为方便实际应用,《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将《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作为附录供有关人员参考。《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可作为测绘行业有关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的技术手册,同时也可作为地学领域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主要介绍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启用与实施进程中所涉及的有关政策法规、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理论与方法、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成果的提供与后续技术保障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坐标系、框架、地图及基础地理数据库中基本概念、现有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及转换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内容系统全面,力求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易于读者掌握和实际操作。 为方便实际应用,《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将《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作为附录供有关人员参考。《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可作为测绘行业有关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的技术手册,同时也可作为地学领域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沉积盆地地热学》从盆地热传递出发,系统介绍了盆地内岩石热物理性质和沉积盆地地温测量与大地热流研究方法,以及沉积盆地热体制和热史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介绍了我国主要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史及地热与油气资源的关系;同时,针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介绍了沉积盆地地热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沉积盆地地热学》内容丰富、概念清楚、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反映了沉积盆地地热学的近期新进展。《沉积盆地地热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以及其他地质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地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地热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生产及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分析了目前外地质体三维模拟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的现状,由此提出了不同领域地质体三维建模的数据需求、技术流程和主要建模软件的数据接口;详细阐述了Micromine、Surpac、Mapgis、3D-Grid等三维地质体模拟软件在矿山、地下水、城市地质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和示范工作,以及提交的相应三维模型成果;并对今后如何展开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本书可作为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指导用书,同时亦可作为地质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参考书。
本书根据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与海洋的关系,以及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介绍了海洋的基本知识和运行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简介、板块构造和海底、海洋、海洋沉积物、海水、气海相互作用、海洋环流、海浪和海浪动力学、潮汐、海滩和海岸线过程、近岸海洋、海洋生命和海洋环境、生物生产率和能量传输、深海动物、底栖动物、海洋与气候变化等。全书按概念、过程和原理的方式组织,照片、插图和真实事例丰富,可读性强。
本书收集2008年汶川地震中典型建筑和其他工程震害资料照片,不对建筑震害做简单分类罗列,而是从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要求出发,对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的条文规定,对典型的建筑震害进行剖析,尽可能从破坏的表面现象分析产生破坏的原因,或是从建筑不坏、不倒的表面现象研究其幸存的道理,冀以提供正、反两面经验。既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又有深度的科学分析。 本书可供一般读者了解汶川地震建筑震害情况,亦可供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工程抗震设计、学习工程抗震理论知识参考。
《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主要介绍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启用与实施进程中所涉及的有关政策法规、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理论与方法、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成果的提供与后续技术保障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坐标系、框架、地图及基础地理数据库中基本概念、现有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及转换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内容系统全面,力求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易于读者掌握和实际操作。 为方便实际应用,《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将《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作为附录供有关人员参考。《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可作为测绘行业有关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的技术手册,同时也可作为地学领域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根据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与海洋的关系,以及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介绍了海洋的基本知识和运行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简介、板块构造和海底、海洋、海洋沉积物、海水、气海相互作用、海洋环流、海浪和海浪动力学、潮汐、海滩和海岸线过程、近岸海洋、海洋生命和海洋环境、生物生产率和能量传输、深海动物、底栖动物、海洋与气候变化等。全书按概念、过程和原理的方式组织,照片、插图和真实事例丰富,可读性强。
《月球和火星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导航定位》系统阐述月球和火星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导航定位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汇集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总结月球和火星探测任务及遥感制图与探测车定位发展现状,系统阐述月球和火星坐标系统与控制网、月球和火星轨道器定轨定姿与遥感制图、月球和火星探测车导航定位、月球和火星探测车影像制图等理论和关键技术,最后,综合介绍遥感制图与导航定位技术,在我国嫦娥三号月球车与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探测工程任务中的应用。
《海洋工程装备》分8章,主要讲述海洋工程装备及海洋工程企业两方面内容。《海洋工程装备》首先明确海洋工程装备的定义以及所包含的类型,展示一幅海洋工程装备经济、战略的全景图。其次介绍海洋工程装备的世界格局及南海战略,围绕我国及世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结构以及近年来飘忽的南海石油以及南海局势做进一步深入的讨论。最后介绍我国主要海洋工程企业以及它们同国外的主要差距。 《海洋工程装备》适合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阅读参考,也适合在校大学生学习使用,还可作为各金融投资机构人员的参考资料。
《湖泊学》从生态系统角度讨论了湖泊的结构、功能、营养状态、物种演替和湖泊学的基本原理,主要介绍了湖泊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富营养化过程和藻类水华过程中的经典理论、发展过程及在气候变化下的新发现。还讨论了湖泊学的两个重要分支:比较湖泊学和应用湖泊学。前者比较了不同地理位置及不同气候带湖泊的物理化学过程和季节变化、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以及湖泊资源等方面的异同;后者提供了湖泊生态恢复或修复的成功案例和主要技术。
《气候颠覆历史》运用物候学方法,以丰厚的史料、精准的数据、直观的图表,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由此分析了其对人类社会变革和生存方式的影响,从而揭示了进行环境保护、稳定自然气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全书行文流畅,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科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