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从没看过这样的城市自然百科,它包罗万象:从深圳的地理、气候、到历史渊源,从生物多样性到生态系统,无所不含。同时它又细致入微:从哺乳动物、两栖爬行动物到淡水鱼,从鸟类、昆虫到植物,哪怕肉眼难见的真菌也囊括在内。它根植深圳,又放眼全域:深圳1997平方公里的陆地、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是一个没有围墙、没有穹顶,较为开放的“自然博物馆”,天地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虫一兽都是自然博物馆中珍藏的展品。它极严谨:深圳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编目,深圳市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编目,深圳鸟类编目、爬行动物编目……一应俱全。它又很好玩:“昆虫建筑师”“委屈的蟑螂要申诉”“不爱洗澡的鸟不是好鸟”“毒过蛇蝎,植物的化学防御”……光看标题就觉得有足够的吸引力。它好看,三千多幅色彩鲜艳、构图考究
本书是“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成果集成任务(908.ZC.Ⅱ-02)的成果,也是《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1994年初版、2001年英文版、2008年增订版)的延续与深入:是至今收录中国海洋物种最多、图文并茂的书;是外44家单位的112位专家共同劳动结晶。这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中国海洋物种多样性》,含28000余种物种,分上、下两册。下卷《中国海洋生物图集》,含1.8万物种的原色图或黑白图,分8册。按五界分类编排,与上卷的物种相呼应。供海洋、水产及涉海人员参考应用。
《青藏高原研究丛书: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为国家攀登计划和中国科学院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成果之一。《青藏高原研究丛书: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共十二章,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二、三、四、六、七、八章为3处天然剖面、2处湖泊岩芯和1处冰川岩芯的分析研究,获得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古环境多指标、长列、定年较的手资料;其他各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外有关文献综合研究了高原环境演变的主要表征和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历史,论述高原隆升、气候和环境变化事件,并与全球变化进行了对比。
本书是作者对青藏高原东缘(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边缘)进行第四纪地质调查的成果总结。书中涉及内容有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河湖相地层,昔格达古湖和大箐梁子河湖相地层年代学与环境,晚新生代湖相沉积揭示的环境意义,川西高原和成都平原更新世土状堆积地层的年代学及古环境记录,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冰川地质;若尔盖高原盆地沙化调查及其形成的因素。本书可供从事第四纪地质、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四川唐家河重量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是以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扭角羚(Budorcataxicolor)、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本书分为十七章,介绍了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动植物的种类与分布,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本书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成果之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与增汇技术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全书共分三篇:上篇(至六章)主要介绍了自主发展的碳收支模型集成系统、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数据信息库、碳模式计算中的误差分析,以及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现实格局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中篇(第七至十三章)详细介绍了我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与技术;下篇(第十四至十八章)探讨了后京都时代可能的碳减排方案和思路。
书号:9787571030162 书名:生命绽放:克里斯的自然艺术 定价:23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通过总结GIS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大量现场实际案例,介绍了GIS设备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的原理、方法及改进方向,以便提高GIS设备及电网的运行质量。本书共4章,主要内容包括GIS设备基本概况及应用,GIS设备运行维护,GIS设备异常及故障处理,GIS设备故障处理案例分析。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天然宝玉石的宝石学特征,重点叙述了50余种常见宝玉石和80余种稀少宝石的物理性质、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及鉴定方法;介绍了天然宝石的人工优化方法及其鉴别特征、合成宝石和人造宝石的生产原理、方法及其鉴定;探讨了宝石的款式设计、加工及其与宝石物理性质的关系;介绍了常规宝石鉴定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结合宝石学发展,介绍了几种大型仪器(如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等)的原理、结构及其在宝石鉴定和宝石学研究中的应用。 全书层次分明,概念清晰,语言流畅,内容充实,可作为从事宝石鉴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宝石专业的师生、宝石科研工作者和宝石贸易界人士学习的教材,也可用做常备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