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拟出版24卷。—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收录《竺可桢全集》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陆续发掘出来的未及收入前四卷的竺可桢文稿。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竺可桢全集》第22卷,收录竺可桢1917—1934年的文稿。无论何种学科、体裁的文稿,一律按时间先后排序。这不仅是因为存在着无法严格区分学科领域和体裁类别的困难,更多的考虑还是想给读者提供一种历史考察的方便,无论是什么学科或体裁的哪一篇,都是竺可桢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中留下连续足迹的一个印记。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日历(公历2017年)(精)》主 要选取已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的365个地 理标志产品代表,结合2017年日历信息,以日历书的 形式展现地理标志产品的精美设计和整体特色。本书 内容每月份开篇用一张精美的地理标志产品特写图片 跨页设计,每月设置一个月份节气对应主题,每天日 期页面偶数页用地理标。本书由本书编委会编。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日历(公历2017年)(精)》主 要选取已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的365个地 理标志产品代表,结合2017年日历信息,以日历书的 形式展现地理标志产品的精美设计和整体特色。本书 内容每月份开篇用一张精美的地理标志产品特写图片 跨页设计,每月设置一个月份节气对应主题,每天日 期页面偶数页用地理标。本书由本书编委会编。
《大气数值模式及模拟》系统讲述大气数值模式及其模拟的原理和方法。《大气数值模式及模拟》的内容包括:大气数值模式的基本概念;大气数值模式设计的基本方程和动力框架;初、边界条件的类型和给定方法;大气边界层及其陆面参数化方案;大气辐射、湿物理过程的处理方案;较新的资料同化方法等,最后给出了几种的大气模式、陆面模式的模拟试验和资料同化的个例,并简介了新版中尺度模式wRF的基本特点。《大气数值模式及模拟》可作为大专院校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大气科学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的科研参考书。
《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简明手册:暴雪》分为四部分:什么是暴雪、事例、预警信号及图标、避险措施。
本书主要目的是让读者初步识别不同的云以及这些云预示的一般天气过程。全书分5章:天上的云,云的分类,经常见到的云,不常见到的云,天气现象。每种云配有3张图片,图下文字分别介绍云状、一般天气过程等,部分配有谚语。
本书以气象文化为切入点,把我国古代分散在天文学,医学,农学,建筑学,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和文学等领域的气象记述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本书围绕着天气和气候何以会永不重复地发展变化,呈现化出剧烈的突变与相对的静止的问题,阐述人们对大气中非线性相互作用的认识过程和现有成就。本书共分六章。介绍了大气科学中四种研究方法:观测研究,动力学理论研究,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由来和发展,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彼此如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的情况。深入阐述了“混沌”意味着什么,它是怎样被义识的。从哲学的视角上讨论了天气和气候的可预报和不可预报问题。还论述了非线性大气动力学的成就和面临的若干问题。在论述中重在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方法。 本书可供对大气科学感兴趣的大专院校师生、科技人员和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也是一本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参考书。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是一本介绍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的指导手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类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大,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越来越引起中外防灾、减灾领域的普遍重视。本书在气象、科研、高校和业务等单位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服务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4篇36章,内容涉及区域规划、重大工程以及各类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本书注重实际业务应用,根据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理,详细分析和阐释了致灾因子、暴露度和脆弱性在风险识别、计算、评估和区划中的意义及具体处理方法与技术。在每一种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介绍后均附有评估案例,用具体应用实例进行介绍和讨论,使读者对各种评估技术的应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本书不仅可以为气候和气候变化影响综合评估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亦可为从
科技英语是描述科技用语中各种语言现象和特性的一种英语体系,它是用来进行国际科技交流的重要手段。全面的科技英语能力应包括读、写、译、听、说等五个主要方面。本教程主要为气象专业的学生在这五个主要方面训练中提供必要的材料和知识。本书共分部分:部分为气象科技英语读物,主要训练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第二部分为气象科技英语听说材料,主要训练听说能力;第三部分为科技英语知识,目的是使学生对科技英语特点有较系统的认识。本教程主要是在南京气象学院历届科技英语讲义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体会编写而成的。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气象、海洋、航空、农林、水利、环境等部门的科研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参考用书。
课程配套使用,正文为常规气象观测项目记录表,包括:能见度、云量、云状、云高、风向、风速、干湿球温度、优选大力度优惠温度等,与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所记录的内容相似,但种类相对减少一些,仅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