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介绍我国主要天气过程的特征及相应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机制。全书共分5章,讲述了温带气旋、寒潮、大型降水、热带气旋、强对流等重要天气系统与天气过程的分析方法。此外,每章选用近年发生在我国的各类典型天气过程进行实例分析。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基层气象台站从事预报、预测人员的参考书。
随着气象测量传感器、无人机制造、飞行控制及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气象探测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逐渐成熟并走向应用。这种大区域、长时间、连续气象探测方法在航天器发射与返回、重要武器试验、战场气象测量、恶劣天气监测、龙卷风近距环境探测监视等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本书是作者在多年无人机气象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6章,深入讨论了无人机气象探测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关键技术。全书内容涵盖了无人机气象探测系统设计、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无人机温湿压测量技术、无人机测风技术及无人机气象探测系统试验与应用等。 本书适用于从事气象测量无人机系统设计与应用的技术人员、气象测量工程的管理人员研究和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气象测量领域相关专业研究生、高年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模型与方法学》是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20多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理论研究和模型开发成果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主要介绍了全球范围和国家层面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宏观经济与能源系统的耦合模型、能源技术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模型等模型体系,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公平性、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等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学,并介绍了当前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低碳发展热点问题的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同时也给出了各类模型和方法学的实际应用案例。
本书分别从地球大气、天气系统和重要天气过程、卫星气象、雷达气象、天气分析与预报、气候、气象与农业生产、环境气象等八个方面,对电视气象服务中涉及到的基础气象知识进行介绍。可供从事电视气象服务工作的各类技术人员使用。
张建敏、罗昶、吕文华编著的《气象计量测试指南》系统介绍了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计量测试所需的基本业务知识。以检定/校准为主线,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地面气象仪器(包括自动气象站传感器)的原理、组成及技术指标,结合计量检定的业务技术和管理要求,重点描述温度、湿度、气压、风、雨量和太阳辐射仪器的计量测试方法,为计量检定人员提供业务指南。本书还重点介绍了用于省级气象计量检定站(所)的业务应用平台——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功能特点,供计量检定人员参考。 《气象计量测试指南》可作为气象计量检定、气象装备保障等各类培训班的教材,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安徽天气预报业务基础与实务》围绕着天气预报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介绍预报人员的知识和技能,重点突出预报业务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安徽省地理和天气气候特点,各类灾害性和高影响性灭气的特点及其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及GPS等大气探测技术应用,预报业务系统等。 《安徽天气预报业务基础与实务》可供从事天气气候分析、预报、研究的气象、水文、环境、海洋、航空等丁作者和大中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供气象兴趣爱好者学习。
《干旱气象学》共分9章。分别为绪论、干旱的基本特征、干旱气候变化、干旱监测、干旱气候预测强信号、干旱气象灾害及形成的物理过程、干旱气候形成原因、干旱短期气候预测方法与预测技术和干旱气候的影响及防御对策。它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干旱气象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并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书籍。
《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的科学设计与应用》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全书详细叙述了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科学设计方案及其在实际数值预报业务与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包括资料变分同化系统、一体化模式动力框架、模式的物理过程、模式的并行计算的科学方案,以及所建立的区域中尺度与全球预报系统的结构和在与区域级业务数值预报中心运行的结果,并将本系统移植与运行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作为《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的科学设计与应用》的附录,供系统应用者参考。 《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的科学设计与应用》主要读者对象为在地球科学领域从事天气、气候、海洋等数值模式、资料同化与数值模拟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气象业务部门从事天气预报业务与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计算机科学领域从事并行运算方法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
《大气湍流基础》系统论述了大气湍流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并尽可能反映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大气湍流概论、大气湍流基本控制方程、大气湍流运动、湍流统计描述、近地面层相似性理论、近地面层大气湍流及地表参数、大气湍流观测法与数据处理、非定常大气湍流及其分析方法.大气湍流及其运动与大气科学各部分联系密切,本书既考虑了大气物理学的有关知识,也兼顾了大气环境学科的需要. 《大气湍流基础》可为大气科学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业务工作以及高等院校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提供参考,也可供高年级本科生及相关专业,如环境保护、地理、农业、林业以及风能和核能利用等工程学科的工作者参考。
《气候变率诊断和预测方法(第2版)》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气候变率的诊断和预测方法,分八章。前四章属于多元统计方法,包括不同形式的EOF(PCA)、POP、SVD、CCA、RA以及非线性的PCA和CCA,常规的线性EOF(PCA)是这些方法的基础。第五、六章是频率域分析方法,包括功率谱、谐波、小波、滤波、奇异谱、非线性奇异谱分析,Fourier分析是这些方法的基础。第七章介绍气候变率可预报性诊断方法,第八章介绍海洋动力学模型与统计大气相结合的气候预测方法。
《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介绍了:中国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常用的中短期客观预报方法和自动临近预报系统,讨论了龙卷风、冰雹、对流性大风、短历时强降水和雷电等的环境条件和预报指标以及如何利用天气雷达等资料分类识别这些强对流天气,还讨论了如何应用以上的知识和方法做强对流天气预报,并通过若干个例进行具体阐述。《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可供从事强对流天气分析和预报业务、研究及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是近40年来长江流域长期水文气象预报(水文气候预测)业务工作和科研成就的系统总结。它是在长期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的基础上,由水文与气象相结合和短、中、长期预报相结合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和应用技术。多年来,在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水库预报调度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的中心内容有二:其一是阐述水文气候预测的基础理论,主要有气候系统理论、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的尺度和东亚季风等理论问题;其二是水文气候预测的应用技术,它包括长江流域水文气候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影响流域旱涝气候的物理因子分析和预报应用以及水文气候预测的主要方法等应用技术。同时还对外长期预报发展简况和长江流域水文气象预报的实践与认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本书全面系统地展示了1945-1949年人民气象事业在党的领导下酝酿、开创、发展的历史进程,真实记载了党对创建人民气象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多侧面记叙了老一辈气象工作者艰苦创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操,精辟地概括了延安时代气象事业的成功经验。全书融史料性、趣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是延安时代人民气象事业发展历史的珍贵史料荟萃,同时也是一部的气象行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雷电的形成、雷电参数和雷电的危害、人身及家用电器防雷的基本知识、防雷装置与防雷器件及新型防雷技术和防雷装置的试验与维护;重点论述了电力系统防雷、输电线路防雷、配电网防雷和弱电系统防雷,详细阐述了微波通信系统防雷、移动通信防雷、智能建筑物防雷和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 本书可供从事防雷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的科学设计与应用》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全书详细叙述了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科学设计方案及其在实际数值预报业务与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包括资料变分同化系统、一体化模式动力框架、模式的物理过程、模式的并行计算的科学方案,以及所建立的区域中尺度与全球预报系统的结构和在与区域级业务数值预报中心运行的结果,并将本系统移植与运行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作为《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的科学设计与应用》的附录,供系统应用者参考。 《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的科学设计与应用》主要读者对象为在地球科学领域从事天气、气候、海洋等数值模式、资料同化与数值模拟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气象业务部门从事天气预报业务与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计算机科学领域从事并行运算方法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概论》是在中国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全球环境变化对策与支撑技术研究”支持下完成的“全球与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和预测”课题成果。这些成果揭示了中国20世纪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并根据课题发展和改进的全球和中国的气候模式预测了未来10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同时对气候变化的事实进行了归因研究,为人类活动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北京市抗旱服务技术手册》对北京市基本信息、干旱及抗旱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详细介绍了水源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输配水系统工程建设与管理、田间节水灌溉工程与技术等抗旱节水技术以及抗旱应急水源保障、抗旱应急装备与产品、抗旱政策管理等内容。 《北京市抗旱服务技术手册》科学实用、简单易懂、指导性强,适合各级领导干部,基层农业、水利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姜海如编著的《气象与健康--应用气象心理学分析》分析了气象条件、气象环境对人们生理、心理的影响,揭示了人们身体和心理活动对气象环境反应的一般规律。《气象与健康--应用气象心理学分析》旨在加深人们对天人和谐思想观的认识,增加人们的气象知识,可供从事大气科学、医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社会学的科技人员参考,更值得关心人体健康和对天气反应敏感者以及生产与气象消费品相关行业的企业家和经营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