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击中未被保护的物体或系统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在美国,所有电力系统故障中的30%以上都是由闪电造成的,闪电导致的财产损失保险索赔可达几十亿美元;闪电每年平均导致85起死亡和可能几十倍于此的伤残事件、本书描述了雷电防护的各方面,并配以插图和照片。 Martin A.Uman等编著的《防雷技术与科学》前面的章节介绍了闪电的物理性状、闪电危害的不同类型、防护的基本原则 随后的章节介绍了有关建筑物、电器和电子设备、电力和通讯线路、人员、动物、飞机、运载火箭、船只和树禾的雷电特殊防护 讨论了2004年美国雷电防护标准NFPA780和2006年国际IEC雷电防护标准的主要部分,也讨论了一些雷电防护的非标准及未获批准的方法 同时强调了雷电探测和预警在雷电有效防护方而所发挥的作用 最后介绍了有关使雷电转向和消除
对流层大气波导是对流层低层大气环境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电波传播超折射现象。《对流层大气波导》面向实际应用,全面介绍了外大气波导研究与应用状况,重点分析了对流层大气波导的形成与变化机理、大气波导的特征与探测方法、大气波导的预测与预报方法,以及大气波导的超视距传播效应。基于海洋大气边界层海-气耦合相似性理论,介绍了蒸发波导的预测模型;基于大气动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表面波导和悬空波导等低空波导的形成机理;基于MM5 或WRF 数值预报模式,给出了大气波导的区域模拟和预报方法;基于射线跟踪技术和抛物方程数值算法,分析了大气波导超视距传播特性,同时还介绍了对流层大气波导在雷达和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是作者20多年来从事陆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研究成果的集成,对气候变化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与脆弱性认知以及未来演变趋势有着独到而精辟的分析全书以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脆弱性为核心,系统介绍了决定植被/陆地生态系统的气候因子植被/陆地生态系统的气候适宜性划分方法与等级植被/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评价方法,并以19611990年为基准期评估了中国主要植被/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与农田)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时空格局以及未来变化趋势,探讨了未来中国主要植被/陆地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本书内容涉及气候变化中国植被/陆地生态系统中国植物功能型与生物群区气候-植被分类模型植被/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植被/陆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与脆弱性评估方法中国主
本书以近十年,特别是近几年来云南气象界的众多研究成果为主要依据,以气候学理论为主线,从云南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出发,利用农业气候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云南的特点,论述了云南的气候成因、气候要素的基本特征、气候变化、气候资源评价等。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概论、影响云南及邻近地区的天气系统和季风环流、气候要素变化特征、云南山地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变化、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气象灾害、云南农业气候区化、云南气候资源等。 本书适用于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学生学习云南地方气候和其他专业学生选修课,也可作为有关技术人员、相关专业研究生、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师生、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和中学地理教师的参考用书。
本卷专门记述甘肃省气象灾害史实。全卷贯通古今,略古详今,采用忠于史实、平铺直叙的手法,如实反映出甘肃省气象灾害的历史和现状。 本卷时间跨度近3000年,气象灾害史料记录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为此,史料划分出四个时段:远古——公元1368年,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公元1949年——公元2000年。由于历史上全省地理范围和建制多变化,计量单位古今差异大。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附录中汇编了有关知识,以供使用。附录中还收集了部分与甘肃气象灾害有关的诗词、照片供读者参考。 本卷文体一律为语体文、记述体。古代灾情一般按原文录入。引用古籍原文,除少数有特定含义的用繁体字外,统一使用1986年国家公布的《简化字总表》所列的简化字。 本卷所用
本书系统整理了绍兴建城以来近2500年的气候史料和气象记录,并利用史料气候记载和现有的研究成果重建了绍兴几千来温度、旱涝变化序列,研究绍兴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影响因子,以及各种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出现与这种气候背景变化的联系。科学、全面的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绍兴自建城起2500年以来的气候变迁对绍兴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历史气候资料的整理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PCR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分子诊断的一种基本技术手段,数字PCR技术则是PCR技术和现代微机电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以PCR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基础,结合现代微机电和光学检测技术,实现单分子水平的核酸准确定量检测。数字PCR技术将DNA或RNA样品划分成单分子水平的微反应单元,然后对众多微反应单元内的靶序列进行扩增和光学检测,实现保证定量,该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核酸准确测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并具有比传统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更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肿瘤个体化诊疗、基因编辑、液体活检等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医学检测等多个领域实现应用。本书着重介绍了数字PCR技术特征、仪器系统发展、实验设计方法、试验数据处理及应用发展现状,并拓展介绍了一些实验操作和工程知识。
《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和应用》详细介绍多普勒雷达和偏振雷达的原理,特别注重其在降水分析的使用。整《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和应用》中一直强调设计特点和实际雷达系统操作,以便说明重要的理论基础。 作者从电磁散射、偏振和波的传播等背景知识开始讨论,然后详细介绍脉冲多普勒雷达偏振处理,包括相关的信号理论、谱估计技术、噪声补偿等,书的部分是在气象和遥感探测方面的一系列应用。 《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和应用》可作为电气工程和大气科学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在气象雷达系统应用的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Python在大气和环境领域的应用,全书共三部分,部分介绍了Python基础知识,包括各操作系统中的安装步骤、基本编程语法等。第二部分分章节介绍了大气和环境科学领域数据文件等读写、数据处理和绘图等操作。第三部分为实战应用,以实际外场特种观测设备数据为例介绍了十多种Python的应用。书中个例和数据均来自于真实观测数据的应用,实用性强,可移植使用,部分示例脚本和数据可下载。该书适合大气和环境科学专业及其他地学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相关科研业务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以2009年到2015年的七次公约缔约方大会为节点,深入探讨了国际气候制度变迁的驱动力、主要参与方的谈判策略以及“德班谈判”的关键综合性问题,呈现了在大国下多边机制发生变迁的渐进过程及其必然性。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意在介绍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的气象学边界层条件,为这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的规划和运营提供可靠的气象学信息,包括风法则的推导和对风轮廓线的描述等;同时论述了复杂地形和海上风场的风况研究,以及夜晚低空急流;还有一章专门讲述了大型风电场和效率及其尾流问题。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的理论性很强,具有的开创性和总结性,参考价值很高。《《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适合对风资源评估的气象学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是风资源评估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气象(第2版)》结合飞行实际,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航空气象和天气分析方面的基础理论、与飞行有关的大气环境、影响飞行的恶劣天气的形成以及对飞行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介绍了航空气象资料的识别、分析和应用方面的问题。本书对充分利用有利天气,避开不利天气,预防和减少危险天气的危害,增加民航效益有重要作用。 《航空气象(第2版)》是为民航飞行、航行管制、签派和航行情报本科学员编写的,也可供民航气象人员和飞行保障人员阅读参考。
《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为研究生、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提供了关于天气和气候预测综合而易懂的论述。针对大气模式的使用,讲授其优点、缺陷和实践,对在各个方面应用模式的学者们来说是本理想的书籍。书中描述了不同的数值方法、资料同化、集合方法、可预报性、陆面模拟、气候模拟和降尺度、计算流体动力模式、基于模式研究的试验设计、检验方法、业务预报,以及空气质量模式和洪水预报等专业应用。 《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基于作者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30多年所教授的课程,也得益于作者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模式实践经历。 《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将满足在研究和业务应用中需要了解大气模式的人士,适合作为天气和气候预测分支学科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具有大气科学、气象学、气候学、环境科学、地理学
雷达无疑是气象观测、定量评估和预报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一套更好的观测数据——偏振雷达数据,已经可以用来更好地来研究天气。虽然偏振雷达的技术已经成熟,偏振雷达数据也已经覆盖了美国全国以及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区,但是对于业务应用而言,偏振雷达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对其研究和发展还有着巨大的空间,尤其是如何优化偏振雷达数据,以使其可以更好地运用到天气预报中。双偏振雷达气象学主要介绍了偏振雷达遥感基础知识,旨在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电磁波在充满着水成物和其他物体的地球物理介质中的散射和传播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展示了水成物的物理特性、统计特性和电磁特性,建立了雷达观测与物理参量的关系;介绍了先进的遥感技术(如偏振相控阵雷达)以及对物理参量的反演算法;阐述了偏振雷达在水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