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凤凰山地质填图实习指南》是根据地质工程专业野外地质填图实习实践教学的需要,兼顾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的教学要求而编写的。全书分为十三章,包括:地层、地质构造与岩浆活动、资源概况、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区域地质调查的程序、野外地质基本工作方法、实测地质剖面、地质填图方法、第四纪地貌研究方法、数字填图方法简介、野外地质的教学内容、专题地质研究、教学程序和考核方法。
本辞典系统、全面地向广大科技人员、地质工作者、相关专业院校师生介绍了矿物与岩石及其有关学科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内容涉及矿物(包含药用矿物),岩石(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石材、铸石以及药用岩石等),宝玉石(包括单晶宝石、玉石、印章石、有机宝石以及砚石、观赏石等),岩砂鉴定及化学分析以及地质学基础等,对每个词条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了解释,并附有英文名称。
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编撰。主要内容包括概述、领导批示与讲话、重要会议和活动简介、文件与规章制度选登、地质调查进展与成果、综合行政、项目管理、经济与财务管理、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干部人事教育、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党群工作、直属单位工作,以及附录和统计资料等。由于稿件统计口径不同,书中部分数据与统计资料不尽一致。 谨此说明。
《中国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研发进展与成果》涵盖了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地质勘查技术近年来的新技术新方法研发进展与成果,包括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地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地质实验测试、地质信息技术、海洋地质调查、水工环调查、矿产综合利用共十个专业领域。系统总结了各勘查技术在软硬件研制开发、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了主要的技术内容、技术应用情况及新的技术规程规范。通过大量应用实例,论述各勘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应用效果,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各类技术方法的原理。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快速查阅相关技术,实用性强。期望通过《中国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研发进展与成果》的出版,加快推进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与转化,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
《中国地层典》是一部系统的以岩石地层单位为主的中国地层名称典。它以多重地层划分原则和现代地质科学理论为指导,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各国地层典之所长进行编写。(中国地层典 侏罗系系》对我国侏罗系开始研究以来所建年代地层单位(统和阶)和组及组以上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清理。在尊重历史律的同时,根据本典编委会统一制订的编写原则和细则,结合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研究的新进展,并联系事件地层、层序地层等新理论,重点对每个组及组以上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包括命名、沿革、主要岩性特征及其所含古生物或地质事件或同位素年龄或古地磁依据、顶底界线标志、接触关系、与相应岩石地层单位的关系、横向变化、厚度及时代归属,或与相应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等一一进行了描述和厘定。以期尽可能明确地限定
《中国地层典》是一部系统的以岩石地层单位为主的中国地层名称典。它以多重地层划分原则和现代地质科学理论为指导,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各国地层典之所长进行编写。(中国地层典志留系》对我国志留系开始研究以来所建年代地层单位(统和阶)和组及组以上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清理。在尊重历史律的同时,根据本典编委会统一制订的编写原则和细则,结合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研究的新进展,并联系事件地层、层序地层等新理论,重点对每个组及组以上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包括命名、沿革、主要岩性特征及其所含古生物或地质事件或同位素年龄或古地磁依据、顶底界线标志、接触关系、与相应岩石地层单位的关系、横向变化、厚度及时代归属,或与相应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等一一进行了描述和厘定。以期尽可能明确地限定每个
值此中国地质博物馆百年华诞之际,刘树臣精选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珍品,并以《地球瑰宝——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精品选》为名形成系列精品图册。图册之一为“矿物卷”,介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美矿物晶体;图册之二为“宝石卷”,介绍绚烂多彩的宝玉石:图册之三为“化石卷”,介绍珍稀奇妙的古生物化石。本系列图册既是百年地质博物馆多年馆藏精品的集中展示,也是“地质遗迹标本采集、购置与综合研究”(编号2200199)的项目成果。
本书为国家973项目“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全书共9章,主要围绕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系统介绍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地质赋存环境与地质灾害成因、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地质灾害演化机理及应用、不同尺度地质体力学特性及力学行为、多场耦合作用下岩土力学特性与模型及应用、灾害环境中岩体应力传递与能量释放规律与表征方法、近断裂地震作用下重大工程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地质体与工程体相互作用机理、重大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过程模拟、岩石工程安全性评估与时空预测理论和方法九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宏观与细观相结合、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结合、经验与分析相结合的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综合研究方法及其在水电、交通、铁路、矿山、地质灾
《中国地层典》是一部系统的以岩石地层单位为主的中国地层名称典。它以多重地层划分原则和现代地质科学理论为指导,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各国地层典之所长进行编写。(中国地层典志留系》对我国志留系开始研究以来所建年代地层单位(统和阶)和组及组以上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清理。在尊重历史律的同时,根据本典编委会统一制订的编写原则和细则,结合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研究的新进展,并联系事件地层、层序地层等新理论,重点对每个组及组以上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包括命名、沿革、主要岩性特征及其所含古生物或地质事件或同位素年龄或古地磁依据、顶底界线标志、接触关系、与相应岩石地层单位的关系、横向变化、厚度及时代归属,或与相应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等一一进行了描述和厘定。以期尽可能明确地限定每个
曹春国、韩玉珍、关荣斌、孔祥明著的《胶西北 矿集区深部金矿应用地球物理技术找矿实践(精)》是 在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对胶西北主要金成矿带 深部成矿预测、找矿实践及找矿方法技术综合研究的 基础上,系统总结近10年来利用不同地球物理方法技 术在深部金矿找矿和成矿预测中的作用和应用效果及 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已知典型金矿床上的不断研究, 建立“胶西北深部金矿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式 ”,总结了一套适合区内深部金矿综合物探找矿方法 技术组合,综合研究推断了焦家、招平金矿带的延伸 位置,提出三山岛金矿带南北两端海域延伸位置及深 部金矿找矿方向等。对开展胶东地区乃至全国同类型 金矿深部找矿及成矿预测具有借鉴意义,为区内正在 开展的深部金矿整装勘查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本书可供从事地球物理、矿产勘査、地质科
《探索新疆地质矿产资源奥秘》是一本系统、全面介绍新疆地质矿产资源的科普丛书,内容包括板块构造、古生物、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非金属及地质遗迹等。对青少年了解和普及地质矿产知识,增强保护环境意识非常有帮助。
本书以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本书首次尝试性提出的层厚分布分析法和计算地层剖面的完整度等方法,通过近四年的对长江口区现代、近代、亚近代及晚第四纪松散沉积地层以及江桐庐志留系文昌组地层不连续性的定量、半定量研究,得出了一个与前人颇有不同之处的结论,即就本质而言,任何时空尺度的地层或沉积层堆积都是不连续的,正常的连续沉积只相对于的时空尺度而言,事件之间相互联系,高一级事件的地层层次一级事件的沉积基础或背景,次一级事件地层包含在高一级事件地层之中并使高一级事件的地层中断。本书可供教学和科研单位的地质人员参考阅读。
曹春国、韩玉珍、关荣斌、孔祥明著的《胶西北 矿集区深部金矿应用地球物理技术找矿实践(精)》是 在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对胶西北主要金成矿带 深部成矿预测、找矿实践及找矿方法技术综合研究的 基础上,系统总结近10年来利用不同地球物理方法技 术在深部金矿找矿和成矿预测中的作用和应用效果及 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已知典型金矿床上的不断研究, 建立“胶西北深部金矿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式 ”,总结了一套适合区内深部金矿综合物探找矿方法 技术组合,综合研究推断了焦家、招平金矿带的延伸 位置,提出三山岛金矿带南北两端海域延伸位置及深 部金矿找矿方向等。对开展胶东地区乃至全国同类型 金矿深部找矿及成矿预测具有借鉴意义,为区内正在 开展的深部金矿整装勘查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本书可供从事地球物理、矿产勘査、地质科
《现代岩溶学》在简要介绍岩溶发育、岩溶形态、岩溶动力系统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概括了世界岩溶的形态组合特征,揭示了其形成环境和机理,论述了现代岩溶学研究的科学目标以及在全球变化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揭示岩溶地区丰富矿产和水土资源的形成过程与机理。以及资源与较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现代岩溶学》的特点是采用地球系统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岩溶研究,实现岩溶地区人与环境相和谐。 《现代岩溶学》既可作为高校地质学和地理学专业基础教材使用,还可供环境、生态等有关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设计与应用技术》就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构造原理和试验技术作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全书分15章,对地震模拟振动台的系统组成、参数选择、原理分析、基础设计方法、安装调试和使用操作、测量仪器选择和标定以及试验的组织和实施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资源紧缺的今天,如何开发与利用好地下水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该书对于我国从事地下水研究、开发与利用工作的人员极具参考价值。从事地下水研究、开发与利用工作的人员及社会有关人士。
本书清楚地表明碳酸盐台地对沉降、海平面相对变化以及相关的环境和沉积供应变化的不同响应。部分文章揭示了它与碎屑层序在几何形态和可容空间变化响应的相似性,多数文章表明了碳酸盐对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和环境波动的一致响应关系。书中涵盖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领域的重要主题,包括:(1)用于解释的概念性模型;(2)碳酸盐台地与变化的海平面之间的沉积学过程—响应关系;(3)二级和三级层序的大尺度地层样式;(4)小尺度和高频旋回堆积样式。全书分为3部分。部分描述层序概念和沉积学原理解释的适用性及受到的限制;第二部分描述在地震层序尺度涉及地震和露头解释的实例研究。第三部分列出了高频、米级旋回沉积和堆积样式的8个实例。
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以大量实际资料为依据,较全面地介绍了湖南矿泉水的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和各类矿泉水的水质、水量、开采条件、技术标准以及对人体健康的保健作用。同时,对省内已发现的327处饮用天然矿泉水、160多处医疗矿泉点作了简要介绍,并详细列举了已勘查评价经国家或省级技术评审鉴定通过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技术成果资料。下篇,重点介绍了矿泉水勘查、开发有关工作程序、要求,介绍了矿泉水厂建设、水处理、灌装、厂房空气净化、制瓶等生产工艺及相关的设备以及矿泉水生产中常遇的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 全书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作为从事矿泉水专业勘查、开发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人员参考使用,对普及矿泉水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认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挥周口店地区地质遗迹的教育功能,给 摇篮 增添光彩,我们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影像具备直观性、可读性、视觉冲击力强的优势,借助影像技术手段,拍摄和收集了大量的经典地质现象图片,并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阐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揭示地质现象特征及科学内涵。《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经典地质现象图册》作为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图像辅导教材,有助于教师野外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地质知识以及室内复习加深印象,巩固野外学习效果。
《中国玉文化与系统宝石学丛书:贵州罗甸玉研究》共分六章。章对“和田玉”名称来龙去脉进行了简要考证,主要为贵州罗甸玉正确定名提供依据,还简要论述了和田玉和贵州罗甸玉的研究历史、现状与进展。第二章主要运用板块构造与地体构造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从全球构造着眼论述了贵州罗甸玉矿的区域地质概况。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对贵州罗甸玉进行了宝石学、矿物学、岩石学和矿物谱学研究。第五章主要基于已发现贵州罗甸玉矿是一和田玉矿床新类型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罗甸玉矿床特征,运用层控矿床的理论和方法对贵州罗甸玉矿的成矿机理进行了研究,在矿物物质来源、成矿条件、成因机理等方面获得了诸多新成果和新认识。第六章主要针对贵州罗甸玉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研究,目的是为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贵州罗甸玉矿提供理
《岩溶水文地质与地貌学》对1989年出版的岩溶地貌学和水文学一书作了大量修改,保存了版书中系统研究方法的部分内容及水文学与地貌学部分内容。章中不再重复或不再引用版中已有的一些材料及部分文献。 第2章叙述了可溶岩石的特征及其地质结构;第3章和第4章全面描述了可溶岩溶解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全球溶解速率比较。在过去二三十年间,有关水文学的研究和地下水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应用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第5章和第6章详细论述了岩溶水文系统,这两章及后面各章,着重考虑了大气降水通过溶解岩石从而使洞穴变大,进而论述了地下水在可溶岩石中运移的规律及特点。第7章讨论了过去20年有关地下洞穴系统成因认识的成果(通过广泛的国际会议及计算机硬件的升级为手段所取得)。第8章主要论述了洞穴沉积物相关的内容,地下洞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