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用诗一般简洁优美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20世纪以来现代物理学的伟大理论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的结构,空间的颗粒,时间的本质……在这七堂简单明了的物理课里,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奇妙的物理学的世界,也带我们轻盈地飞过重重障碍,窥见科学的深刻与美丽。没有繁琐的方程,只有诗意的讲述,即使没有科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读懂。
人的一天会遇到多少化学反应? 从醒来到入睡,我们每时每刻都与化学相伴。从生理功能到至高的思想,都与化学有关。虽然化学也不时引起大众的猜忌与焦虑,但它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它,才可以消除偏见,并了解其重要性。 在本书中,意大利化学家、科普作家西尔瓦诺·富索以一个普通人的24小时为线索,揭示了化学如何构筑我们的生活: 美拉德反应赋予烤肉诱人的亮红色; 季铵盐使衬衫柔软顺滑,远离静电; 小小的葡萄糖分子,此刻正驱动你身体中的数十万亿个细胞…… 从家庭烹饪到工业造纸,从胶片到数码设备,再到人体内部,我们的生活就在化学的发展中得以完善,并不断绵延向前。 你所热爱的生活,皆是化学创造的奇迹!
本书融合了 水文学 与 供水水文地质 两门课程内容,全面介绍了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流域径流形成过程、水文测验、水文统计、设计年径流分析、降水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地下水的储存与特征、地下水的运动、不同地貌地区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及分析计算原理。全书内容覆盖全面,结构严谨,语言简洁。书中各章设计了课程思政内容,并配备了相关课程资源,便于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该教材的体系突出了动力一地貌一沉积物一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较系统地介绍了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主体内容和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各种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和特征、沉积物特征;较全面地阐述了第四纪气候特征、海平面波动过程、生物界的演化、中国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年代测定方法及新构造运动。该书重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新增了应用第四纪地质一章,并尽可能地体现了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的成果。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地质学、水文资源学、自然地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环境科学、土壤学、水利工程、农林等专业教学使用,还可供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地质灾害调查、测量、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的科研人员参考。
对于物理学者来说,量子力学是支持我们理解自然世界的三根砥柱之一,另外两根是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理论分别处理了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以及引力问题,而量子力学处理剩下的一切问题。量子世界的“怪异 ” 有很多丰碑“双缝实验”“薛定谔的猫”“不确定性原理”,它常常导致混乱,坦率地说,是糟糕的科学。《量子宇宙》中的量子力学为自然界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模型,其本质可与牛顿的运动定律、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媲美。本书从物理切入,追问对自然界的哪些观察使量子力学成为必要,它是如何构建的,以及为什么我们相信,尽管它有明显的怪异性,但它是一个好理论。
本书以《国际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为指导,对北京新生代以前的地层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核查,最终清理确定北京太古宙到白垩纪的岩石地层单位36个,其中14个单位的创.名地在北京。对各地层单位均仔细而严密地考证、订正了其命名由来、划分变化沿革;厘定其含义、层型;总结其地质特征、区域展肃和变化;列出岩石地层序列表,依据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其地质时代归属。为地层研究的科学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还把北京太古宙到白垩纪的地层系统合理地划分为5个大的自然断代,探讨了各大断代的区域构造发展背景,全面总结了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特点,进而对各大断代的岩石地层格架作了探讨,初步揭示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具有的理论深度。
本书是根据地质工程专业野外地质填图实习实践教学的需要,兼顾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的教学要求而编写的。
别莱利曼是一位优秀的俄罗斯科普作家。他热爱科学, 善于观察发现世界万物中蕴含的科学知识与原理。趣味性是别莱利曼作品的优选特点。别莱利曼系的列作品中物理系列作品是最为畅销的, 他希望做到的, 不是要“教会”读者多少新知识, 而是要帮助读者“认识他所知道的事物”; 也就是说, 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对他在物理学方面已掌握的基本知识有更深入了解, 并且能够活学活用。书中回避了枯燥的说教, 而是与读者分享一些神奇的故事、有趣的难题、各种奇谈怪论, 一起讨论其中的物理学知识。
本书系统阐述了煤地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共有15章。本书是高校能源地质以及勘探开发专业的大学高年级教材,也可作为有关院校地质专业学生、研究生及现场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气井水合物监测与预警》讲述了气井测试或者生产时,井口附近经常会生成天然气水合物并形成冰堵,严重影响正常作业。为了较大程度地避免这一事故,本书以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与相关实验研究为基础,结合气藏渗流、井简多相流、地面管流等理论方法,集成创建了与现场数采设备实时连接的气井水合物监测预警系统,用以即时预警预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加强现场操作人员的预防水合物意识。同时,基于理论方法和现场实际的调研与研究,全面总结了水合物预防和水合物解堵技术,并就准噶尔盆地气田水合物生成特征提出了相关预防建议。
本文集精选了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召开的“油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87篇,分方法与技术、应用实例两部分,全面反映了我国目前油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水平。 本书可供油气田地质、开发系统的研究和技术人员,以及石油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在分析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建立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圈闭与成藏地质理论,建立了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理论,揭示了四类原型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富集规律,开发出陆相层序地层学工业化应用和地震储层预测两项核心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成效。 本书可供石油勘探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侯读杰和冯子辉主编的《油气地球化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油气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地球化学基础、有机质的演化与油气的生成、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等。《油气地球化学》强调学科基础,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期望能体现油气地球化学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全面性,并适当考虑学科的前沿性和交叉性。 《油气地球化学》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等工学专业和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海洋科学等理学专业的本科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人员参考。
水文地球化学是在水文地质学、地球化学及水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及分布规律,既是水文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及某些矿床成矿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金属湿法冶金(堆浸、池浸、地浸)工艺技术方法和地下水、地表水环境污染研究与治理的理论基础。《水文地球化学(第3版)》作为我国部高等院校的水文地球化学教材,自1982年版面世以来已有28年的历史,距1988年再版也已有22年。该书自出版以来,得到了许多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的学者与科技人员的引用和良好反映,也提出了不少宝贵的修改意见,这对普及、提高和推广水文地球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和改进本书的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水文地球化学(第3版)》不仅可作为水文地质及其他有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被有关专业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虚拟环境下的三维地形建模和可视化显示一直都是虚拟现实在地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而大范围地形场景的三维可视化又是一项非常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对于大范围的地形特征来说,一方面要保持其逼真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有较高的帧速,然而即使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硬件条件下,也是难以满足二者要求的。
《崩塌监测规范(试行)T/CAGHP 007-2018/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规定了崩塌监测设计、监测工作要求、监测系统建设运行与维护、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书依据我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针,详细阐述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治理原则与措施,内容侧重予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主要理论及方法的介绍。 本书供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广大技术人员,高校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灾害与科学、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土木工程、公路工程、铁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岩土结构稳定性理论与滑坡预测预报》依据岩土材料蠕变蒙古-弹性时效模型确立了两个二阶微分方程联立组合形成的稳定性基本方程的基础理论。采用拟合法从具体的岩土试件和自然山体滑坡形变轨迹曲线的稳态与失稳伊始时段选取拟合监测点赋值,演绎出两个非线性代数方程组,论证其实数根tp和tf存在,并应用多重二分法数值求解。其中tf即为岩土材料试件破坏和滑坡剧滑时间。揭示出岩土结构稳定性的普遍规律。 《岩土结构稳定性理论与滑坡预测预报》适用于从事资源开发、交通路桥、港口码头水工建筑、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以及西部地区城镇周边山体等的稳定性评估与预测预报的科技人员参阅。
《世界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包括找矿模型总论和找矿模型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系统总结了矿床模型的概念及研究历史,探讨了找矿模型的定位和功能,提出了建立不同级次找矿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并以大量实例说明了找矿模型的应用及其效果,指出了找矿模型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找矿模型各论系统总结了全球50个找矿模型,涉及的矿种有铁、铭、镰、铜、铅、铸、鸽、锡、铝、金、铀族金属、铀、稀土等。每个找矿模型包括概述、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三个部分内容。 《世界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可供从事矿产勘查、成矿理论研究人员及地质矿产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封面为哈萨克斯坦科翁腊德(Kounrad)斑岩型铜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