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用诗一般简洁优美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20世纪以来现代物理学的伟大理论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的结构,空间的颗粒,时间的本质……在这七堂简单明了的物理课里,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奇妙的物理学的世界,也带我们轻盈地飞过重重障碍,窥见科学的深刻与美丽。没有繁琐的方程,只有诗意的讲述,即使没有科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读懂。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玩猫狂人”薛定谔写给每个人的科学通识书。这本轻松而有趣的小书不到10万字,却是影响了整个世纪的“科学圣经”:·首提“生命以负熵为食”的观点·开启“生命即信息”的认知革命·推动“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生命是什么”,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心灵与物质”。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这
中国探月国家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为你讲述人类登陆月球面的全部过程,以及操控月球车的幕后故事。 月球背面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月球车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运用了哪些前沿科技?如何在地球上与月球背面建立通信?“嫦娥四号”沿什么路线飞到月球背面?着陆点该怎么选?如何在地球上操作月球背上的月球车?“玉兔”在月背如何“睡觉”“行走”“吃饭”?月球坑中隐藏着哪些神秘物质?满满都是细节。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从月球车工作原理、地外天体遥操作技术到驾驶员的修炼过程,从“鹊桥”中继星的发射定点到月球背面着陆点选择,从一波三折的降落过程到“南征北战”一次次月面涉险探测,一项国家级的伟大工程正逐步在我们眼前展开,壮观的月球景观、月球车的神秘冒险之旅、震
本书简明系统地阐述了地质学中主要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全书共分十二章,包括地壳及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构造地质、地质地形图及其使用、矿床学概述、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装饰石材矿产、石材矿床地质工作和装饰石材矿床评价等。还通过附录介绍了我国装饰石材露天矿山技术规范和我国石材资源(已探明)分布概况。 本书是石材专业必修基础教材,也可供石材行业从业人员自学参考。
本书总结了我国两代人在铀矿地质领域辛勤耕耘的成果,并介绍了近一年来0年来世界铀矿工作者的主要成果。本书集原铀矿物学、铀地球化学、铀矿床学三门课程于一体,并增加铀成矿机理和铀成矿省(区)。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铀矿地质理论、成矿作用;系统简要介绍了铀元素性质、铀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常见铀矿物;系统简要介绍了外主要铀矿类型矿床实例;系统简要介绍了铀成矿省(区)在全球的形成及演化,在世界各地和我国的主要成矿省(区)特征与矿床简况。
本教材是在徐开礼、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基本框架仍保留了原教材的体系,同时,将20年来构造地质学取得的新进展和新认识增补到相关章节中。教材重点对主要地质构造(槽皱二、断层、节理、线理、劈理等)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组合型式、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论述;对岩浆岩岩体和变质岩区的特有构造安排了.专章讲述;新增了新构造运动的相关内容。另外,为了便于教学,将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构造地质学实习教材,以及地质图中常用的图例、代号、色谱等要件也一并附于书后。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亦可供相关专业的生产及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用简明的语言、浅显的道理说明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原理和方法,着重于构建数学模型的原则、步骤、所需资料、模拟的过程、分析评价方法等方面的介绍,以期让那些初学者迅速进入角色,掌握数值模拟的基本方法,同时也介绍了相应的模拟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第二部分是应用篇,笔者选择自己近几年科研工作中比较典型的实例,针对目前模拟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①针对我国目前垃圾围城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影响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和生产等实际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价;②就我国矿山尾矿浆排放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进行评价;③对石油储备库在正常、非正常工况下石油滴漏或泄露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预测;④在缺水地区对地下水的如何优化配置进行研究。
本书分部分:首先综述了课题研究的外现状;然后论述岩溶及地下水的主要特征;再着重就岩溶的地质预报技术和地下水的预报技术分别给予详细论述。本书的特点是:在岩溶基本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将岩溶地下水化学动力学与分形理论相结合,辅以地球物理勘测手段,探索岩溶地区长大隧道工程地质超前预报的新技术方法;宏观与微观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经典地质分析与新科技测试技术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并附很多工程实例。本书既体现作者新的思维,也与地下工程地质超前预报多元化、综合化和技术现代化的总趋势相吻合。所以,本书对于从事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同仁和从事地下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相信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理论上的提升和间接经验的累积。
《花岗岩成因:原地重熔与地壳演化》提出的与传统理论不同的原地重熔一壳内对流模型,严格定义了从中上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到对流岩浆层形成的物理过程。 板块的汇聚作用被认为是中上地壳大规模熔融和对流岩浆层形成的主要热源。以位处西太平洋大陆边缘的中国东南部地区和位处特提斯碰撞造山带西藏地区的资料为基础建立的大地构造模型,系统地解释了板块汇聚、壳内对流岩浆层形成和陆壳大规模压缩变形(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同时以中国东南部为例,讨论了与壳内岩浆层演化有关的断陷盆地、大陆红层、火山作用、成矿作用机制。 《花岗岩成因:原地重熔与地壳演化》适用于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经济地质学感兴趣的广大科技人员、研究者与在校学生阅读。
《油气包裹体及其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系统地介绍了石油和天然气包裹体形成机理、类型划分、相演化特征,以及应用油气包裹体寻找石油和天然气的原理;地层中油气包裹体观测研究的均一温度、冷冻温度测定;油气包裹体组成的显微荧光、显微红外、显微激光拉曼和油气包裹体群的Gc、GC-MS的分析,以及油气盆地中石油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在探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古地温、古压力与成藏演化阶段中的应用。《油气包裹体及其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适于广大油气地质勘探的科研人员、地质和石油地质院校师生以及流体包裹体工作者阅读。
本书是对国家科学技术部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详细介绍了项目获得的库车盆地一天山中一新生代盆山耦合与油气成藏、叠合盆地碳酸盐岩烃源岩分级评价及优质烃源岩分布预测模式、典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研究、塔里木盆地多期混源油气判识与分布预测、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与隐蔽油气藏分布预测等5项重大研究成果,并阐述了项目所建立的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分析评价技术、多期成藏流体历史分析技术、叠合盆地混合油气源油源对比技术、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年代学分析方法、叠合盆地油气运、聚、散定量评价技术、地震资料叠前高精度成像技术、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技术和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等一系列方法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地质学院系教师和研究生,石油天然气勘探
《国外稀有稀土矿床》对世界各地的典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床进行了介绍,包括世界第壹大花岗伟晶岩型钽铯矿床——加拿大伯尼克湖、世界第壹大凝灰岩型铍矿——美国斯波山、世界第二大碳酸岩型轻稀土矿床——美国芒廷帕斯、世界超大型花岗岩型钽矿——埃及阿布达巴,世界很大的含锂伟晶岩之一的津巴布韦比基塔伟晶岩,铌一稀土矿床——西伯利亚托姆托尔、世界超大型稀有金属综合性矿床——西伯利亚卡图金,欧洲的锂矿床——威尼本,也对近年来对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稀土资源的调查情况作了简单介绍。
本书以黄土的水敏性和水致滑坡机理为主线,介绍了中国黄土高原甘肃省黑方台地区,由于长期大量引水灌溉而引起的地下水流系统演化过程和黄土工程地质性质变化,论述了灌溉诱发滑坡发生的机理。通过野外监测数据,刻画了季节性冻结滞水效应,揭示了冻融作用引起斜坡失稳的机理。采用多期地形图、深基础构筑物、遥感及定量计算的方法,揭示灌溉引起的黄土湿陷灾害空间分布及非饱和黄土湿陷机理。介绍了基于水的滑坡风险控制技术。
《气井水合物监测与预警》讲述了气井测试或者生产时,井口附近经常会生成天然气水合物并形成冰堵,严重影响正常作业。为了较大程度地避免这一事故,本书以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与相关实验研究为基础,结合气藏渗流、井简多相流、地面管流等理论方法,集成创建了与现场数采设备实时连接的气井水合物监测预警系统,用以即时预警预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加强现场操作人员的预防水合物意识。同时,基于理论方法和现场实际的调研与研究,全面总结了水合物预防和水合物解堵技术,并就准噶尔盆地气田水合物生成特征提出了相关预防建议。
本书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介绍油气水特征、储集层和盖层、圈闭和油气藏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现代油气成因的基本理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本书为了充分反映非常规油气聚集等石油地质学新进展,拓展了储集层、圈闭、油气藏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完善了圈闭与油气藏的分类体系,将"常规油气"聚集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纳入了统一的油气成藏理论体系。
本专著以南京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复杂环境(复合地层、软弱地层、浅埋、建筑构筑物密集)下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土体、邻近地下结构以及上部建筑构筑物的影响等实际工程问题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研究、实测数据分析、室内试验、有限元建模、材料参数确定与验证和多种方法综合对比分析的手段,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周围复杂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手段及参数选取与验证的方法,阐述了地下工程环境灾变基础理论,分别研究了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土体变形的影响、对浅基础的影响、对桩基础的影响、对地下管线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进行规律总结并提出了灾变控制技术。
《抗滑桩施工技术规程(试行)T/CAGHP 004-2018》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抗滑桩施工技术规程(试行)T/CAGHP 004-2018》附录A、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的责任。《抗滑桩施工技术规程(试行)T/CAGHP 004-2018》提出和归口单位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CAGHP)。《抗滑桩施工技术规程(试行)T/CAGHP 004-2018》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和湖北省地质局牵头组织。《抗滑桩施工技术规程(试行)T/CAGHP 004-2018》主要起草单位: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抗滑桩施工技术规程(试行)T/CAGHP 004-2018》参加起草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冶集团
为了进一步补充、完善《普及读本》系列读物,根据近年来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状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补充编写乙醇汽油、煤制油、页岩油以及污染治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先前出版的分册再次进行修订、更新,组织第三版的出版发行。对于新增补的分册,邀请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以及石油和石化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进行编写。原有分册的修订工作原则上请原作者负责。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简明教程》是一本关于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简明教程。内容安排上既体现了现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程的基本框架,又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及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本教材适合相关专业40~60学时的教学。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简明教程》共12章。第0~3章介绍了第四纪地质学相关的内容,第4~9章介绍了不同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及相关堆积,0章介绍了新构造运动;1章为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工作方法。 全书由王运生、孙书勤执笔,李永昭教授参与了部分的编写和内容的校核,最后全书由王运生教授、孙书勤副教授统一校审。
《矿山地质学(第二版)》是近二年来我国矿山地质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矿山地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矿山地质学研究的新领域、新技术及新成果。全书共分十二章,内容包括绪论、矿山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生产勘探、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研究与管理、矿石储量估算与管理、矿石贫化与损失的计算与管理、采掘(剥)地质指导及采矿单元结束的地质工作、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经济管理、矿山地质综合研究、生产矿山隐伏矿体预测。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主要作为大专院校矿山地质、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矿山地质人员的工作手册,可供矿山地质勘探、设计人员参考,对采、选工程技术人员及矿山管理人员也有较大的参
煤层气是一种以吸附态为主储集在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方面与常规天然气有很大的区别。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煤层气成藏演化过程与成藏机制;高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机理对比;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煤层气富集区评价和预测。本书针对目前外煤层气成藏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从煤层气藏的涵义、边界类型入手,再到富集区预测和评价,对煤层气藏的特征和成藏特点做了详尽的阐述,全书系统性强,内容丰富,是一本实用的煤层气地质理论著作。 本书适合煤层气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
两万五千年前,人类就开始用颜色明亮的石头、贝壳和骨头来装饰自己了。到了公元前4000年,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圆筒图章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几千年后,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约公元前1341-前1323年)的木乃伊上有143件珠宝护身符装饰品,上面镶嵌了红玉髓、青金石和绿松石等许多珍贵宝石。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作为品质品,还是具有魔法和药用功效的护身符、亦或是品质的装饰品,宝石与晶体都一直被尊崇与珍视。如今,宝石和宝石晶体仍然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稀有性以及毫无争议的美丽而令人们着迷。有谁能抵抗红宝石诱人而强烈的色彩、钻石的透明无暇、拉长石中的虹彩呢? 这本书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25年前出版的《宝石与晶体》升级版,内容更丰富、装帧设计更美丽。书中收录了将近150张由世界很好宝石摄影师艾瑞(Erica)卡和哈罗尔德·范·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