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姆塔格沙漠研究是对库姆塔格沙漠开展跨部门、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揭示了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时代及演化历程,阐明了风沙地貌的类型、分布及羽毛状沙丘的形成发育过程,阐述了研究区的基本气候要素、气候变化特征、水文过程及水资源利用,论述了动植物区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以遥感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沙漠动态与区域景观格局。书中对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对策和建议。 库姆塔格沙漠研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体系严谨,论理有据,图文并茂;可供从事干旱地区及沙漠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最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 本书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每篇集中论述这些地理学观点的一个方面。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作为全书最后一篇,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进行综合。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态的变化、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分形理论作为20世纪70年代世界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自其产生之日起,就逐渐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分形理论已经在自然与社会经济的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分形与分维》在介绍分形理论缘起、分维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中国数据为分析对象,阐述分形理论在点状地理信息、线状地理信息、面状地理信息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进而在地理信息的分形机制与尺度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地理空间信息的分形与分维》可供地理、测绘、遥感、生态、地质等
本书共收集了国家“九五”重中之重项目《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中课题《短期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与预测信号的研究》下设的两个专题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异常的观测事实研究、云-辐射过程以及气候系统外部因子对中国气候异常影响的研究。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与一般的气候诊断或辐射过程研究不同,它主要强调了对预测信号的分析,其研究成果可为改善气候模式参考。 本书可供大气科学及其相关学科工作者,有关部门和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对南极气象学和气候学作了全面的论述。不仅描述了控制南极的气候,还论及了维系这些气候的天气过程,探讨了南极和全球气候系统之间的关联。 本书的部分包括章至第3章,回顾了观测南极大气的各种方法,并介绍了一种气候学观测的综合方法。第二部分包括第4章至第6章,论及了各种天气过程,这些过程维系了观测到的气候,从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到移动过境的天气尺度的天气系统,再到中小尺度的过程。最后的部分即第7章回顾了目前我们对南极气候变化所掌握的知识,并探讨了因“温室效应”增暖而可能引起的南极的变化。全书强调了南极大气和南极气候系统各要素(海洋、海冰和冰盖)之间的联系,并研讨了南极和全球气候系统之间的耦合过程;讨论了研究南极气候所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平台(包括自动站和国际数据中心),还特别强调了卫星
本书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对作者及其课题组从事温室气体研究二十余年的实验技术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系统阐述了陆地及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含碳温室气体(CO2和CH4)及含氮温室气体(N2O)的排放观测方法和排放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生态系统碳交换观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可比性;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生态系统碳交换观测实验设计、仪器组装、样品采集和定量分析、数据质量控制及误差来源;不同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影响因子。 本书可供从事全球变化、大气化学、生态学和化学仪器分析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鸟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许多湿地都是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世界湿地水鸟的重要繁殖地和重要越冬地。中国分布有湿地水鸟257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鸟类有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42种;有世界受胁物种42种,有些是受世界关注的珍稀濒危种类,如朱鹦、黑颈鹤、黑嘴端凤头燕鸥、黑脸琵鹭等。 通过本书,可以全面了解中国的湿地水鸟。希望能对湿地与鸟类爱好者、自然保护工作者和鸟类研究工作者掌握湿地水鸟知识,了解中国的湿地水鸟有所帮助。
雅鲁藏布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缝合线,是严格适应断裂构造而发育的一条构造河谷。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其两侧地质现象复杂,地层发育多样。本书根据近年区域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的结果,将该缝合带的地层划归于日喀则、拉孜-萨嘎、仲巴-札达和康马-隆子地层分区,对各区不同类型地层做了详细描述,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并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的古生物地理演化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缝合带闭合的地层学证据。
本书系统介绍了水合物的结构和基本物性、水合物相平衡热力学及生成/分解动力学、油气输送管线水合物控制技术、水合物固态储存和运输天然气技术、水合物法分离混合物技术、地层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规律、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方法、天然气水合物和气候环境间的关系等。本书在侧重介绍作者所在课题组近年来取得的成果的同时,对外的进展也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本书可以作为气体水合物的入门书,也可以作为从事气体水合物科学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