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太湖流域(江苏)水生态监控系统建设与业务化运行示范”研究成果之一。本书涵盖了浮游藻类的基本知识、生态特点及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详述了淡水浮游藻类
《植物古汉名图考续编》收载了植物古汉名1789个,分属于147科449属633种,附图633幅,计60余万字;对每种植物古汉名都作了注释,标明了现代汉名和世界通用的拉丁名,注明了出典或书证,传承古今,沟通中外;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产地、简要用途作了介绍,还附有植物形态图便于读者识别。《植物古汉名图考续编》是《植物古汉名图考》的续编书,会给生物学、农学、医药学、林学、花卉学、文学、史学、地理学等工作者带来莫大的方便。
本书是一部关于奶牛乳腺发育与泌乳生物学的专著,主要有:奶牛乳腺发育的解剖学与组织学、奶牛泌乳生物学、对奶牛乳腺发育、泌乳及退化的作用、细胞因子对奶牛乳腺发育、泌乳及退化的影响、奶牛乳腺的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奶牛肝脏代谢与奶牛泌乳的关系、天然生物功能物质对奶牛泌乳的作用、乳腺发育、泌乳及退化相关重要功能基因及其表达调控、奶牛乳腺生物工程学与乳腺生物反应器、奶牛乳房免疫学与乳房疾病学、奶牛乳腺研究的主要技术。
《啮齿动物学》是外首次科学、全面、系统地论述哺乳动物学新的分支学科——啮齿动物学的研究专著。该书由郑智民、姜志宽、陈安国等知名学者以我国啮齿动物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作者多年的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编著而成。内容涵盖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方法和重要的科技新成果。 全书共分十二章:啮齿动物学导论;啮齿动物形态结构与起源演进;啮齿动物分类学与中国主要有害啮齿动物;啮齿动物分布与地理区划;啮齿动物生态学;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主要技术方法;啮齿动物寄生虫;中国主要鼠源的流行病学与防控;害鼠治理技术;害鼠治理技术研究基本方法;有害生物管理(PMP)推行与实施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啮齿动物的资源功能与保护。附有232幅图、116个表及大量思考题。
本书主要介绍能源化学的反应原理、技术类型、应用特征及功能作用,重点介绍了能源领域外研究工作进展及发展前景,体现理论与实验、基础与应用、前沿与主流的结合。全书共12章,包括能源简介、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储能技术、氢能和燃料电池。 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可以作为从事能源、化学、化工、材料、电力、石油、环境等学科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参考,还可作为科学爱好者的科普读物。
青蟹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b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Scylla)。青蟹是一种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养殖周期短的较大型蟹类,是我国开展人工养殖的珍贵水产品之一。《青蟹生物学与养殖技术》共分六章,包括青蟹的概述、生物学特性、苗种生产、成蟹养殖技术、营养需求及饲料、病害与防治等内容。可作为水产养殖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科研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参考。
虎子是一只从出生就被人类跟踪研究的野生大熊猫。它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也遭受了动物园里“电刑”之苦。但是幸运的是,虎子如今自由地生活在属于它的野地中。据科学家统计,每10只大熊猫中就有1只仍被关在动物园里或饲养场里…… 《熊猫虎子》作者潘文石通过17年的野外科学考察,真实记录大熊猫奇特的生活方式及其神秘的“社会”结构。 充满激情的文字和珍贵的野地大熊猫图片将改变你对大熊猫的印象,也将引发人们对环境伦理的深层次思考。
《人类生态学原理》由陈勇著:人类生态学是一门融合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如何定位和构建这门学科,外学术界至今没有定论。作者在总结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其多年对人类生态问题的思考与探索,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完成本书。全书共分为三篇,14章。上篇:人类生态学基础理论,共5章,主要讨论了人类生态学的主要学派和基础理论问题;中篇:环境与人类生计系统,共4章,重点讨论了人类通过不同生计活动对全球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和改造问题;下篇:人类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共5章,主要讨论了人类在高山、极地、干旱、湿热和疾病等不同环境压力因子(stresso)作用下的适应问题。《人类生态学原理》为学术专著,可为从事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景观规划、人口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的科研人员和其他关
《科学教材译丛 物理》是科学教育丛书系列中的一本。它风格独具、妙趣横生,英文原版是英国主流中学教材,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本翻译教材核心概念突出、知识应用宽泛、习题设计考究,将严谨而复杂的科学内容通过极有创意的版式、滑稽有趣的漫画、生动贴切的照片等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这将极大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本教材既可作为广大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也可作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
本书在微观Planck尺度,利用自旋群SU(2)及量子群SU(2)q提供的纯关系,采取体制与背景无关和物理量非微扰的手段,把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相结合,不采用其他假设,发展出了以自旋结网圈引力态为特征的微分同胚等价类表述的空间时间的量子化理论.书中在对空间的组合形成以及时间的持续跃迁进行深入探索的同时,对引力态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且较充分地阐述了各种可能的空时激发、跃迁和演化模式.本书在理论上较全面地树立了一种空间时间离散和量子化的新图景.书中最后部分介绍了空间时间的量子理论在一些物理学前沿领域研究上的延伸.
坎贝尔、瑞斯和西蒙在《生物学导论(第2版)》中把生物学带人你的生活,这是一本简明的为非主修生物学的学生编的教材,它集中讨论生物学中的4个核心问题:细胞、遗传、进化和生态。这本简明的教材文字简洁,包括广泛的应用方面,是有力的传播工具。每章开头都以引人入胜的事实会激起你的兴趣,并自始至终都把应用整合到全书的叙述之中,适合高等院校生物学教学使用。 本书名为“Essential Biology”,部分是表示它对生命的表述是比较简要的、有选择的和整合的。但是这个书名还有第二层意思。它说明本书的重点在于介绍必要的概念和应用,这是学生终其一生在评价诸如各种健康和环境问题时要做出有生物根据的决定时所必需的。学生们会在每天的新闻中,从围绕基因组学的伦理学和安全考虑到关于全球变暖的争论中,遇到生物学。在普通教育中,生
虎子是一只从出生就被人类跟踪研究的野生大熊猫。它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也遭受了动物园里“电刑”之苦。但是幸运的是,虎子如今自由地生活在属于它的野地中。据科学家统计,每10只大熊猫中就有1只仍被关在动物园里或饲养场里…… 《熊猫虎子》作者潘文石通过17年的野外科学考察,真实记录大熊猫奇特的生活方式及其神秘的“社会”结构。 充满激情的文字和珍贵的野地大熊猫图片将改变你对大熊猫的印象,也将引发人们对环境伦理的深层次思考。
蛋白质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相互作用,从而决定细胞的命运。研究这种相互作用何时发生、如何发生,对于我们理解生物过程的分子机制,阐明疾病的分子基础,确定潜在的治疗靶点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本书中,科学家们介绍了他们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时运用的技术手段,包括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和计算机等领域的方法。细述了如何确定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定性或定量测量蛋白质相互作用,在活体细胞中监测蛋白质相互作用,测定相互作用界面。所涉及的尖端技术包括表面质粒共振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极化、等温滴定量热法、圆二色分析、蛋白质片段补充试验、各种双杂交系统,以及蛋白质组方法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所有这些方法均简单易行,每个实验操作规程都经过了时间考验。书中还加入了背景介绍、相应技术背后的原理、所用到
本书收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野生及常见栽培的维管植物309科、2011属、9168种(含种下等级)。本土植物有297科、l820属、8562种,其中特有植物880种;常见栽培植物539种,归化种67种。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年系统编排,共计56科、l55属、833种;裸子植物按郑万钧、傅立国1977年《中国植物志》系统编排,共计10科(2科栽培)、30属(11属栽培)、88种(26种栽培);被子植物按哈钦松1926年、l934年系统编排,共计243科(10科栽培)、1826属(180属为栽培或归化)、8247种(512种栽培,67种归化)。属、种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书后附有科、属名索引,便于查阅和检索。 本书可供植物区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植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林业、园林园艺、医药卫生等相关专业师生和海关、环境保护部门等政府决策者参考使用。
本书是我国部关于海洋和沼泽沉积有机地球化学的专著,是首次对海洋和沼泽沉积有机地球化学的系统总结。作者在概述南沙海域和甘南沼泽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海洋沉降颗粒物质、海洋不同沉积单元和沼泽沉积物中有机质通量与分布、各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有机质和单体脂类碳同位素组成、胡敏酸和干酪根化学性质、CH4氧化与生成等特征,以及它们与母源性质、沉积环境、生态环境和气候状况等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海洋和沼泽沉积环境中有机质的分布、聚集、保存及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和早期成岩演化的规律。 本书可供油气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自由基生物学的理论与应用》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自由基生物学的理论与应用》详细论述了自由基生物学理论与应用的方方面面。内容包括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的基础理论;抗氧化酶的结构,性质,生物学作用,物生合成与模拟酶及测定方法;抗氧化剂。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肺脏免疫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关于肺脏基础和临床免疫学,尤其是各种呼吸免疫相关发病机制的认识日新月异。然而,迄今为止未曾出版过一本系统介绍肺脏基础免疫学以及免疫相关的学术专著。为此,我们邀请在相关领域深有造诣的专家学者编写《肺脏免疫学及免疫相关》一书。本书共分四篇五十八章。篇介绍与肺脏生理和病理生理有关的免疫学基础理论,包括气道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免疫球蛋白、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补体、脂类介质、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内皮素等二十三章。第二篇介绍研究气道和肺脏相关的免疫学研究方法,包括肺脏免疫相关的动物模型、反应的诊断、气道反应性和可逆性测定、呼出气检测等七章
本书主要包括绪论、电泳学基础与技术以及重要生物物质的分析三方面内容。在绪论中,主要介绍了分析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检测质量的控制、样品保存和实验报告等基础问题。在电泳学基础与技术中,介绍了电泳学基础、凝胶电泳技术和毛细管电泳。重要生物物质的分析主要包括了PCR技术、核酸序列分析和蛋白质分析等。对于应用广泛的ELISA技术本书也作了介绍,详见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内容。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传统的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生命科学(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医学检验和食品检验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本书也可作为生命科学基地班(6年制)学生、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全国生物分析高级研修班等的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