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材料(metamaterial)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材料",近年来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前沿。与常规材料相比,他们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常规材料来自自然,易于获得而难于设计;超材料正好相反,易于设计,但在很多情况下却难于获得。
本书共分十章,围绕MSC.ACTRAN软件的使用介绍了声学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着重介绍声学有限元建模方法。 本书的布局谋篇都是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展开的,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讲述了如何将一个工程问题转化为可以用软件顺利计算的有限元模型,以满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需要。 本书适合于从事工程声学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供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企、业中的声学工作者参考。
本书对活性炭的主要特征、用途、吸附理论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化学法制备技术与装备、活性炭的再生技术和设备、活性炭在气相中的应用以及在医药、防辐射、电子行业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对活性炭产业的标准化提出了展望。本书适合从事活性炭相关研究、生产、管理的人员使用,同时可供化工、材料、生物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是关于电子封装中系统级封装(System on Package,SOP)的一本专业性著作。本书由电子封装领域专家——美国工程院资深院士Rao R Tummala教授和MadhavaSwaminathan教授编著,由多位长期从事微纳制造、电子封装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知名学者以及专家编写而成。本书从系统级封装基本思想和概念讲起,陆续通过13个章节分别介绍了片上系统封装技术,芯片堆叠技术,射频、光电子、混合信号的集成系统封装技术,多层布线和薄膜元件系统封装技术,MEMS封装及晶圆级系统级封装技术等,还介绍了系统级封装后续的热管理问题、相关测试方法的研究状况,并在最后介绍了系统级封装技术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情况。 本书无论是对高校高年级本科生,从事电子封装技术研究的研究生,还是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及研究人员都有较大帮助。
《工业设备安装技术》分为8章,系统介绍了设备基础、离心泵、活塞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塔设备、换热器、球形储罐、立式圆筒形钢储罐等典型工业设备的现场施工技术,每章包括施工准备、安装工艺、安装方法及技术措施、调试及验收等主要环节,突出现场施工的特色以及标准、规范的使用,并注意反映安装工程建设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便于学习,每章有相关内容的知识解读。本书可供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设备安装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师生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的参考书及培训用书。
阐述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分析方法以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一些概念和性质,基于国际普遍使用的GUM法,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数学模型建立方法、输入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合成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扩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结果表示方法,同时介绍了不确定度在量值比对中的应用。本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介绍各个知识点时举出相应内容的例子做说明,最后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应用的十几个完整案例。 本书具有系统性、严谨性、通俗性、实用性,可供从事检测、检验、分析、校准和检定的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科研、生产和教学等有关人员使用。
本书讨论了人类知识和智能中不确定性存在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积极意义,围绕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特征、表示、模型、推理机制、不确定性思维活动中的确定性等进行研究,从定性定量转换模型——云模型,认知的物理学方法——数据场、云变换、发现状态空间理论,到数据挖掘、知识发现和智能控制逐层展开,寻找不确定性知识和智能处理中的规律性,最后对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书的读者,可以是从事认知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控制论研究的学者,尤其是从事自然语言理解与处理、智能检索、知识工程、数据挖掘、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开发人员;同时,本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或参考用书。
《材料本构关系理论讲义》是根据朱兆祥先生讲授“连续介质力学”的讲义整理而成,简明深入,尤其适合初学者入门使用。全书共8章。章是张量和矩阵,第2章是运动和变形,第3章是动力学分析,第4章是变形热力学,第5章是本构方程的一般原理,第6章是弹性,第7章是弹塑性,第8章是黏弹性。本书可供力学专业、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工程科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用作教材,也可作为力学和相关专业师生及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进入21世纪以来,纳米材料一直都是科学研究的热点。本书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及国际上的原始论文为依据,系统地介绍了纳米材料物理学基础的发展现状,包括纳米材料最主要的制备方法、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形成机理,特别是纳米材料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磁学等物理学性能方面的内容。本书没有按门类对各种纳米材料进行介绍,而是将其共性问题抽提出来进行阐述和讨论,使读者从物理学的角度对纳米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对纳米材料物理学各种理论、技术进展的点评和分析是本书的亮点,本书还独特地强调了纳米材料的双刃性。 本书可供从事纳米材料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物理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师生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关心纳米技术发展的相关人士的参考书。
《甲基叔丁基醚装置操作工》为《职业技能鉴定国题库石化分库试题选编》丛书之一。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开发技术规程》组织编写。内容包括:甲基叔丁基醚装置操作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给工、技师的国家职业标准、鉴定要素细目表、理论知识试题和技能操作试题,是甲基叔丁基醚装置操作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学习资料。
本书主要介绍储氢材料的设计、表征与制备,详细介绍了稀土储氢合金、镁系储氢合金、钛系储氢合金以及碳储氢材料和无机储氢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并通过成分分析,介绍了不同合金的储氢性能以及储放性能。并简要介绍了镍氢电池、氢燃料电池以及汽车用储氢罐的设计与制造。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先进储氢材料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和新理论,且全面提供了各种储氢材料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能,具有很强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参考价值。
《材料工程基础要览》是材料科学及材料加工技术的共性基础要览,涉及各类材料及其产品设计选材、制造加工成形以及失效分析等方面的基础,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材料成形的基础理论、数值模拟和优化设计方法、材料的强度设计以及材料的失效分析等方面。全书以材料工程基础方面比较成熟的理论、方法和数据为主,同时参考了外材料工程基础方面的新进展,反映了当代材料工程基础的先进水平。 本书主要供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材料科学和制造业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理工科院校的有关师生参考。
本书一共有3个部分,部分介绍了智能制造的现状与趋势,罗列了智能制造的技术和发展瓶颈,而且还盘点了智能工厂的案例;第2部分重点讲述智能制造与工业流程,例如,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营销智能化等等;第3部分从各大领域入手,深刻探讨智能制造的开发落地。本书完全站在读者的角度,从实际操作层面出发,全面阐述与智能制造有关的理论、方法、技巧、案例。可以说,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战书,不仅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还具备了的前沿性,是AI时代的工具。
本习题集与《现代工程图学》(第3版)配套使用。 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计算机绘图,点、直线和平面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的视图和尺寸标注,轴测投影,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等。 本习题集可与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的教材配套使用,也可供学习工程图学课程的人员单独使用。
本书基于近二十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要文献,运用知识图谱理论来探究交叉性设计科学的内在逻辑、演进脉络及研究前沿。更点选取设计理论与方法、概念设计、情感设计、智能设计、交互设计、人机工程等领域,构建各领域硏究热点、突现节点、关键词共现、共被引知识图谱,进而刻画我国设计科学研究的总体圏景、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力图推动设计科学硏究新范式的形成,并丰富和发展设计科学硏究理论体系。
面向下一代机器人与自主无人系统的发展需求,项目重点研究解决非结构性和多态性复杂环境下自主飞行和自主漫游的信息感知关键技术问题,构建机器人与无人系统多模态信息感知协同测试系统,建立机器人与无人系统信息感知的性能验证和效能评估的综合测评体系,为无人系统及其相关核心技术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平台。该项目在复杂电磁环境和空间环境下微弱目标探测和航迹跟踪、基于时频特征与时空特征的目标识别、多源信息融合框架、无人系统自主飞行和自主漫游路径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均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之处。自动控制、信息感知、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新一代机器人与无人系统的发展。自主无人系统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不确定的非结构性和多态
《带压堵漏技术实例》介绍了:各种设备的密封及泄漏常识、各种设备的腐蚀理论、夹具设计制造、带压堵漏机具、密封注剂、现场泄漏部位的勘测、现场施工操作与验收、注剂式带压密封技术、阀门泄漏的压堵技术、磁力压堵技术、内压堵漏技术、带压焊接堵漏技术、攻丝堵漏技术、顶压堵漏技术、缠绕堵漏技术、冷冻堵漏技术、导流堵漏技术及堵漏施工安全及防护等内容。《带压堵漏技术实例》列举了上百个实例,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广大设备维护人员及维修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有关设备维护及维修技术的培训教材。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是自动化、测控仪器等专业的专业课。随着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传感器技术也在同时拓展着自身的应用领域。本书的编者们怀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愿望,编写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这本书。 本书在介绍传感器技术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表达方式上力求做到语言通俗、简洁易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书共19章。至17章介绍了传感器的基础知识,以及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流量检测仪表、压电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和集成式温度传感器等内容。这一部分围绕着基本原理、测量电路和应用实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将传感器得到的微弱信号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可测量的信号的方法。8章和9章介绍了温度和力学量参数的检测技术,使学生在掌
本书分别从行业概况、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环境影响识别和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行业产业现行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法规、标准、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理要点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冶金(钢铁)行业、冶金(镁)行业、冶金(铝)行业、化工医药行业(氮肥行业、磷肥行业、氯碱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火电行业、建材行业、煤炭行业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监理、工程监理的技术人员和环境管理的决策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分为总论、电化学储能电站典型设计导则、电化学储能电站典型设计方案及实例共3 篇。 篇主要介绍电化学储能电站典型设计的编写原则、内容、特点和依据,以及本典型设计的技术方案及使用说明;第2 篇由总及分地介绍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系统部分、电气一次部分、二次系统、土建部分、消防部分等专业的设计要求;第3 篇主要就全户外、半户内两种布置类型进行方案比较,并以江苏省储能电站实际工程中的某16MW/32MWh 储能电站、某110.88MW/193.6MWh 储能电站和某15MW/45MWh 梯次储能电站作为设计实例工程作详解。 本书适用于从事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人员,亦可供非电网侧储能电站的设计、建设和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从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以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应用美学基本法则,根据材料、结构、工艺的要求,探求人-机-环境相互协调的新设计思想和方法。全书以工业设计基础理论为主线,着重于产品徒刑美学基础,形态构成、标志设计、产品色彩设计、产品人机工程设计等,此外还针对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和相关软件平台做了介绍,最后对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概念设计和虚拟设计等内容做了简单介绍。 本书可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产品造型设计提供基本理论方法,为技术管理人员分析,评价工业产品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相统一以及人-机-环境系统相互协调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可作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以及工科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以生产工艺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软包装的生产技术,主要介绍软包装的基础材料,包装通用材料,各种高性能、高阻隔材料,以及近年来不断扩大使用的特种功能材料。另外,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复合工艺,如干式复合、湿式复合、无溶剂复合、挤出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