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是机械加工产品检验工岗位的工具书,涵盖了检验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数据资料。本书主要由职业道德及岗位规范、岗位基础知识、典型案例三篇组成,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及岗位规范;检验和测量的基础知识、长度类尺寸测量的基础知识、角度和锥度类尺寸测量的基础知识、几何误差测量的基础知识、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础知识、紧固件测量的基础知识、齿轮测量的基础知识、长度计量单位、量具的分类、测量基本术语、计量器具的合理选择以及典型案例。此外,本书还在录中介绍了检验工职业标准及专业基础知识。本书非常适合检验工岗位的员工学习和培训使用,对加工操作人员了解岗位知识、更好地工作也极具参考价值,同时也是职业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围绕仪器制造工艺的各个主题,系统地介绍了仪器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及相关工艺,从仪器制造过程中的选材到仪器制造工艺过程的规划,以及仪器零件的成形工艺和相关的制造技术,最后介绍了仪器的装配与调整。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包括绪论、仪器常用材料及相关元件、仪器制造工艺过程基本概念及规划原则、仪器零件的成形工艺基础、加工精度分析与制造质量控制、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微机电系统制造技术、仪器装配与调整。
本手册共11章,包括基础资料;设备基础与安装基准;常用的测量检查方法和通用零部件的装配;垫铁、地脚螺栓、设备二次灌浆,液压润滑系统安装;机械设备安装中的焊接;起重吊装,几种通用机械设备的安装,冶金机械设备安装要点,大型立式钢储罐制作安装要点;安装施工组织设计等。本手册既有基础理论的阐述,又有实践经验的介绍。书中编入了工程实例近百个,特别收入了一些具有较高难度又有代表性的具体机械设备的安装,每个实例均有工艺流程、安装要求、达到标准、操作方法要点和适用范围,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本手册可供从事机械设备安装的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较为详细地讲解了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方法,归纳了设计要点,并给出了大量的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包括: 汽车塑件常用材料及其特性、模具钢材以及汽车注塑模具八大系统的结构特性及其设计经验和要点; 汽车主要塑件的注塑模具设计实例,详细讲述了包括汽车仪表板、汽车中央通道、汽车保险杠、汽车手套箱斗、汽车门板、汽车车灯零件和汽车风箱等汽车塑件的注塑模具结构及其设计注意事项; 汽车注塑模具注射成型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前的模流分析,设计后的检讨报告。 本书可为从事注塑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帮助,也可供大学院校模具设计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3版,在遵循前两版“以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相结合为宗旨”,“以少而精为原则”的基础上,综合整理了近年来自生产一线许多读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第3版采用了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内容翔实,工艺数据准确,融理论与技能于一体,层次清楚,语言简练,以图表为主更便于读者使用。全书共分14章,主要内容有:机械制造常用名词术语;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及现场工艺管理;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制图;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切削机床及辅具;机床夹具;机械加工工序间加工余量;刀具和磨料磨具;切削加工;钳工加工及装配;技术测量及量具和常用技术资料等。 本手册可供中、小型企业机械加工工艺师、工程师、工艺设计员,工艺装备设计员,生产车间工艺施工员,技师,高级技术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电火花成形加工、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其他电火花加工及复合加工等。 本书不仅汇集了世界上电火花加工各种学派的理论,而且还介绍了世界的电火花加工技术和装备,是一部既有理论基础,又有选进技述和工艺实践的综合性书籍。 本书可供从事电火花加工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电火花加工设备操作的技术工人学习使用,还可作为机械制造、精密仪器、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等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产品制造系统设计优化/国际机械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编著者MasatakaYoshimura。 《国际机械工程先进技术译丛:产品制造系统设计优化》主要介绍了与产品设计与制造相关的优化技术,是产品制造系统优化技术领域的指南。对于产品设计与制造人员和学习相关知识与技术的人们来说,本书是不可缺少的宝典。作者吉村正孝系东京大学的名誉教授;早稻田大学访问教授、高级研究员;大阪技术学院访问教授,多年从事与《国际机械工程先进技术译丛:产品制造系统设计优化》可供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科研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本书围绕仪器制造工艺的各个主题,系统地介绍了仪器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及相关工艺,从仪器制造过程中的选材到仪器制造工艺过程的规划,以及仪器零件的成形工艺和相关的制造技术,最后介绍了仪器的装配与调整。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包括绪论、仪器常用材料及相关元件、仪器制造工艺过程基本概念及规划原则、仪器零件的成形工艺基础、加工精度分析与制造质量控制、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微机电系统制造技术、仪器装配与调整。
这是一本结合生产实际谈电镀管理的著作,作者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生产管理的概念。提出了“全员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对电镀生产的组织、生产过程、质量、成本、设备、工装挂具、原材料、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管理工作都作了具有独到见解和充满实践的绍,十分重视细节. 作者以讲座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读者揭示了电镀生产管理中的关键和要诀。全书结构清晰完整,语言通俗易博,实例丰富而生动。 本书特别适合于电镀生产管理者和电镀企业老板、电镀生产班组长、电镀工艺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电镀(电化学)专业学校教师、学生以及丛他类似专业的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的参考材料。
《机械系统的光纤光栅分布动态监测与损伤识别》是本全面论述机械系统光纤光栅分布动态监测与损伤识别的概念、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实现方法及外研究进展的著作。全书共分10章,分别介绍了机械系统装备动态监测与诊断的概念和任务及展望、面向机械系统的高性能光纤光栅分布式传感器、光纤光栅反射波长高速解调原理与方法、分布传感与动态监测的原理与方法、机械系统的损伤识别及其动态监测原理与方法、机械系统损伤的有限元模拟和结构完整性评价、分布动态监测诊断与损伤识别的集成原理与设计、动态监测与诊断的实验研究与验证系统。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复杂机械系统损伤动态监测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支持下,总结了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及机电工程学院近10年来,将光纤传感技
本书介绍了多色集合理论的三种基本模型:多色集合围道矩阵 多色图模型,UML 多色集合集成模型,多色集合层次结构模型,简述了利用基于多色集合约束模型的遗传算法求解优化问题的思路。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以上建模理论在工作流过程建模、分析与优化以及汽车覆盖件综合信息模型建立等问题中的研究和应用,并论述了采用基于多色集合约束模型的遗传算法求解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和加工中心上箱体类零件加工工步优化排序问题的方法。这些技术应用于企业后,能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质量,降低研制费用,加快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书从机械安全范畴中的通用基础知识入手,首先简要介绍了外与机械安全相关的主要安全技术标准、安全认证流程等内容。同时结合几十个应用示例,分别介绍了日常工作中典型的安全控制技术,其重点是与工业现场实际的安全需求相结合,通过示意图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如何进行安全控制回路的设计等内容。本书实用性较强,读者可以一边看书一边进行操作,可以更快地了解、熟悉并掌握典型的安全控制技术。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和兴趣点,重点关注相关章节的内容。 本书可供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安全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附有光盘,其中收录了西门子公司的安全评价工具(SET,Safety Evaluation Tools)。使用者可以通过安全评价工具对机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集成的安全控制回路进行验证。同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及管理手册》一书,是以工艺技术管理为主线,综合了工艺设计、工艺装备设计、材料定额制定和劳动定额制定等相关工艺技术内容编写而成。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工艺工作范围及工艺人员配备;工艺工作基础;机械加工工序间的加工余量;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参数;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工艺设计;工艺装备设计及管理;工艺管理等。本书为厂矿、企业贯标建制和加强工艺技术及管理工作提供所需标准资料。也可供厂矿、企业从事工艺工作的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使用。
《机械系统的光纤光栅分布动态监测与损伤识别》是本全面论述机械系统光纤光栅分布动态监测与损伤识别的概念、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实现方法及外研究进展的著作。全书共分10章,分别介绍了机械系统装备动态监测与诊断的概念和任务及展望、面向机械系统的高性能光纤光栅分布式传感器、光纤光栅反射波长高速解调原理与方法、分布传感与动态监测的原理与方法、机械系统的损伤识别及其动态监测原理与方法、机械系统损伤的有限元模拟和结构完整性评价、分布动态监测诊断与损伤识别的集成原理与设计、动态监测与诊断的实验研究与验证系统。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复杂机械系统损伤动态监测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支持下,总结了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及机电工程学院近10年来,将光纤传感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近些年电化学加工涌现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为向读者展示现代电化学加工发展状况及先进技术,特编写本书。 本书以电化学去除(电解加工,电解磨削加工)、沉积(电镀、电铸)、表面加工(电化学抛光、表面处理)、复合加工(与电火花、激光、超声、机械等复合)和微细加工为主线,系统讲解各种电化学加工方法的原理、彼此异同和适用场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化学加工的科研、生产人员及高、中级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数学·统计学系列:非光滑优化及其变分分析》是作者们近年来从事非光滑优化和变分研究的科研总结。内容包括非光滑分析与凸分析基础、微分包含解的存在性、非光滑动力系统理论及非光滑优化和变分理论与算法。《数学·统计学系列:非光滑优化及其变分分析》可作为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优化和控制方面的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实用技术米,兼有的理论分析,旨在助于解决生产实际中技术问题,全收内容共12章,包括热压、冷挤压、塑料成形用模具材料及其热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表面改性技术及真空热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润滑剂,成形工艺及设计结构合理论,全理选用模具材料,采用强韧化技术及工艺,采用表现改性技术,改进制造工艺,提高模具使用性能,选用合适的润滑剂,改进模具的使用和维护条件,采用综合技术措施等实用技术,本书是综合了作者们的科成果及现场实践经验和外实用先进技术的参考书,对提高模具性能和使用寿命及经济效益会有很大帮助。
本书主要介绍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书中对什么是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材料和工艺的选择、面向手工装配的设计、电气连接和线束总成、面向高速自动装配和机器人装配的设计、面向制造和装配的印制电路板设计、面向制造的设计、面向注射成型的设计、面向钣金加工的设计、压铸模设计、面向粉末冶金加工的设计、砂型铸造设计、面向熔模铸造的设计和面向热锻的设计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功率超声振动加工技术的发展状况,功率超声电源发生机理和方法,功率超声换能器发生机理和方法,功率超声聚能系统,功率超声设备电声参数的检测,功率超声振动珩磨技术,功率超声应用,其中应用包括功率超声车削、钻孔、镗孔、攻丝、磨削、光整加工等。 本书内容全面,取材较新,文理通顺,结构严谨。可作为高等院校从事高频振动加工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及参考资料,也可供从事功率超声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培训教材》的分册。书中主要介绍了FSC、TRICON、ELOPⅡ、Trusted 等紧急停车安全仪表控制系统的构成、系统组态、系统维护。 该书由企业从事自动化操作与管理的技术人员执笔,实用性强,通俗易懂,可作为企业自动化专业的培训教材,亦可供自动化设备与装置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根据锻造设备的使用特性论述了锻造设备与3-.艺的关系及其对锻件质量、生产率和应用范围的影响。分别论述了模锻锤和对击锤、机械压力机、螺旋压力机、平锻机和模锻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及其使用特性和应用范围,并介绍了相应设备的模锻工艺、模具设计特点、设备选择、模锻件生产线、典型工艺实例、新工艺方法、闭塞锻造工艺原理、特点和典型实例,以及锻件质量控制系统、锻件缺陷及其防止、检验内容和方法。 本书可作为企业在职锻造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或自学用书,也可作为高等和专科学校机械、冶金专业师生及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王浩钢、田喜荣编著的《模具数控编程与加工》以模具加工应用较为广泛的数控车、镗、铣削加工、模具电加工的编程与加工为重点,主要内容包括:模具数控加工概述;模具数控加工工艺基础;模具数控车削加工技术、模具数控镗铣削加工技术、模具电加工技术的机床操作、工作原理、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加工实例等;基于Cimatron E的模具自动编程技术基础、Cimatron E 2.5轴加工数控编程与加工、Cimatron E的3D加工。每章后面都配备有适当的思考与实训题。 《模具数控编程与加工》的内容注重实践性、启发性、科学性,重点突出、概念清晰、简明扼要,对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生产实际、突出职业岗位的需求。 《模具数控编程与加工》可作为大中专院校模具、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